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頎

鎖定
歐陽頎,1955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安徽天長人,非線性科學與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副主任。 [53]  [60] 
歐陽頎198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系;1989年畢業於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98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58]  2022年任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副主任。 [53]  [59-60] 
歐陽頎主要從事非線性科學及物理生物交叉科學的研究等。 [2] 
中文名
歐陽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
1955年7月19日
畢業院校
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籍    貫
安徽天長

歐陽頎人物經歷

2016年11月,歐陽頎講述生物逆向工程的奧秘 2016年11月,歐陽頎講述生物逆向工程的奧秘
1955年7月19日,歐陽頎出生於江蘇南京。
1977年,在北京平谷縣農村插隊。 [59] 
198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系。同年留校工作。 [59] 
1986年,入讀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
1989年,從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畢業,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工作。
1995年—1996年,任法國尼斯非線性中心客座研究員。 [59] 
歐陽欣參加北京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 歐陽欣參加北京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
1996年—1998年,任日本電器公司(NEC)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59] 
1998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2007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所所長,北京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理論生物中心副主任,國家介觀物理實驗室副主任。 [59]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58] 
2022年,任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副主任。 [53] 
2024年1月7日,浙江大學官網“兩院院士”欄目更新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頎已經列入名單,顯示歐陽頎院士已經加盟浙江大學 [62] 

歐陽頎主要成就

歐陽頎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歐陽頎專著《非線性科學與斑圖動力學導論》 歐陽頎專著《非線性科學與斑圖動力學導論》
歐陽頎在非線性動力學實驗研究中首次發現二維圖靈斑圖,證實了圖靈在1952年提出的斑圖形成機制;發現了一系列螺旋波失穩現象並對其機理作出理論解釋;將非線性科學方法運用於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在對酵母菌細胞週期網絡的研究中發現重要的動力學特徵;通過對果蠅體節極性網絡的研究中發現生物調控網絡的功能、動力學性質與拓撲結構之間存在強關聯;應用非線性動力學方法設計並實現了觸點式生物開關。 [56] 
  • 學術論著
截至2020年6月,歐陽頎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SCI獨立引用4000多次。編著出版《非線性科學與斑圖動力學導論》等著作。 [11]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02年
中國物理學會2002年秋季學術會議 [36] 
北京
2006年
中國物理學會2006年秋季學術會議 [44] 
北京
2009年
元培交叉學科論壇——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交叉的機遇與挑戰 [26] 
北京
2010年
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 [24] 
北京
2013年
百年物理•格物致知2013“兩岸三地”量子材料科學研究生學術論壇 [23] 
北京
2013年
北京大學第三屆生物交叉學科學術論壇 [20] 
北京
2016年
北京大學物理教學交流研討會 [17] 
北京
2016年
第七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 [31] 
成都
2017年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 [16] 
北京
2017年
第十屆全國軟物質與生命物質物理學術會議 [40] 
廈門
2018年
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暨年度會議 [34] 
北京
2019年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2018年度學術交流會 [52] 
北京
2019年
合成生物學:從酵母到高等生物研討會 [41] 
上海
2019年
尋夢西南聯大2019物理營 [13] 
昆明
2019年
五校聯合半導體物理專門化學術研討會 [12] 
北京
2019年
第一屆全國系統生物學大會 [57] 
上海
2021年
2021年度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聯席會年會暨交叉學術研討會 [8] 
北京
2021年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2020年度學術交流會 [51] 

2021年
中國物理學會2020/2021秋季會議 [45] 
蘭州
2022年
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2021年度學術委員會聯合會議 [7] 
北京
2022年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2021年度學術交流會 [50] 
北京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02年
DNA生物計算機的進化算法及信息讀取的研究 [36] 
國家863項目
2006年
微流的物性和流動規律 [2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2008年
生物網絡研究 [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2015年
基於蛋白質調控網絡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18]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聯合承擔
  • 發明專利
時間
專利項目
2005年
活性基因分子納米艙及其製備方法 [33] 
2005年
電極陣列型基因芯片及其製作方法 [33] 
2005年
化學電極型基因探針的製備方法 [3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9年
非線性科學在心顫機理及系統生物學中細胞週期控制上的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6]  [25] 
2019年
多措施並舉,把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培養優秀創新型人才
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14] 

歐陽頎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歐陽頎在授課中 歐陽頎在授課中
歐陽頎擔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期間,承擔着“熱學課”、“非線性動力學”和“非線性物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6]  [48] 
  • 教學方法
歐陽頎在教學上,有一個原則,那便是“自由”。他對學生管得並不是很死,是想引起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儘管在中國國內外的學術界有一股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但歐陽頎要在自己周圍造一個小氣候,所以,留在他身邊的是一羣朝氣蓬勃、同他一樣對物理情有獨鍾的年輕人。 [59] 
  • 培養成果
歐陽頎(左)在上海調研考察 歐陽頎(左)在上海調研考察
截至2008年11月,歐陽頎帶有9個本科生、7個研究生、1個博士後和2個副教授。 [59] Physical Review B的編輯李燕 [14]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司光偉博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婁春波等都是歐陽頎的學生。 [21-22]  [61] 
  • 教學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20年

歐陽頎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8年—2002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9] 
2004年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先進個人 [37] 
2011年
2012年
美國物理學會2012年度傑出審稿人 [9] 
201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 
2014年
興誠學術論壇指導教師獎 [19] 
2020年
優秀導師獎 [11] 

歐陽頎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8年—2004年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9] 
2005年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35] 
2007年—2010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負責人 [29] 
2014年
中國物理快報》副主編 [42] 
2016年
第七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31] 
2016年
第五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 [32] 
2017年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5] 
2019年
中國物理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 [39]  [47] 
2021年
第六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 [4-5] 
2021年
2021全國物理科普大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46] 
2021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統計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49] 
2021年—2024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生物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49] 
2021年—2025年
Chinese Physics B編委 [3]  [38] 
2021年—2025年
物理學報》編委 [3]  [38] 
2022年—2026年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53] 
2022年—2026年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招聘委員會委員 [53] 

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55]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54]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 [3] 

科學通報》副主編 [3]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第十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30] 

歐陽頎人物評價

2014年,龔旗煌(右)和歐陽頎(左)訪談中 2014年,龔旗煌(右)和歐陽頎(左)訪談中
“歐陽頎在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都走在中國乃至世界前列。”(《環球科學》評) [61] 
“他(歐陽頎)在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被國際同行公認為斑圖動力學領域的實驗科學帶頭人之一。”(清華大學校友總會評) [5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