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貞

鎖定
歐陽貞(公元1318-1388)字元春,號貧樂,一號石户農。元朝分宜(今屬江西)防里人。是元朝理學家、文學家。他做學問的出發點,開始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做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美夢;但元朝廷祜間兩次考舉人落榜後,則絕意功名,不樂仕進,株守家中讀書著述,或是設席課徒,傳授知識。
本    名
歐陽貞
元春
貧樂
所處時代
元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318年
逝世日期
1388年
主要作品
《餘學初集》

歐陽貞人物生平

歐陽貞,字元春,號貧樂,一號石户農。元朝分宜防里人。生於元仁宗廷祜五年(公元1318年),歿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38年),享年七十歲。 [1] 

歐陽貞相關事件

歐陽貞個人信息

歐陽貞(公元1318-1388)字元春,號貧樂,一號石户農。元朝分宜(今屬江西)防里人。生於元仁宗廷祜五年歿於明洪武二十一年,享年七十歲。

歐陽貞生平事蹟

據《袁州府志》、《分宜縣誌》、《防裏十派歐陽氏族譜》的有關記載,似乎不是,而是肺腑之言。他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淹貫經史。大些,又外出拜揭奚斯(元朝文學家、史學家,今豐城人)、夏鎮(進士,宜春人,文章簡古有法,學者多宗之)為師,發憤讀書,以後工古文詞,做了小官。元朝末年,政治腐敗,正下太亂,便辭官回家。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政局穩定後,他才出頭露面。開始參加江西鄉試,中第一名解元。從此又進入仕途,先後做了考城、扶溝主簿。幾年後,因年將花甲,便請求回鄉。
洪城十八年(公元1383年)他六十五歲考中了進士,僅僅是取個“學歷”而已,重回家鄉。他在家鄉里幹些什麼?一是“求老農學鋤耨,性拙而力弱,工倍而食鮮,故益貧,雖貧亦未嘗以為苦”;二是“喜遊遨,每佳山林好風月,同心者邂逅,杯酒從容,即高談郎詠,旁者無人”;三是在“自坐自行中有會悟”,則廢寢忘餐,吟詩著文.(《石户農傳》)所著有《周易問辨》三十卷、《史提鈎》七十卷。詩文有《餘學初集》、《龍江叢稿》、《東齋寓錄》、《貧樂集》。
“貧樂”自己讚自己,寫了篇《貧樂齋自贊》,其詞曰:天能貧吾身,而不能貧吾心;吾能樂吾心,而不樂吾身。貧吾身固不樂,樂吾心斯不貧。人皆以身不貧者為樂地,吾獨以心不樂者為貧民。噫,樂果何人?貧果何人?這是作者自我解剖人生觀,用哲學語言,闡述自己對貧與樂的看法。作者是個甘貧窮的樂觀主議者,從貧與樂説到身與心。在他看來,人的身與心(天理良心,善良的心,正確的思想、意識)這兩個東西,心更重要。如果維護身子與維護有顆善良的心發生矛盾時,應儘可能維護後者。因此,“天能貧吾身”,天能夠使我少吃少穿,身子受到折磨,“而不能貧吾心”,不能我的良心受到損害。樂心與樂身往往發生矛盾,這矛盾一旦發生,那就“吾能樂吾心,而不能樂吾身”。由於這樣,我在任何時候都“樂吾心”。因常“樂吾心”,任何時候都感到滿足,就任何時候也不感到貧乏了。然而好些人的看法與我不同,“人皆以身不貧者為樂地”,他們認為人生在世,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肥了身子就是快樂,不管花的錢來得正路不正路,即使是妄取苟求,不義之財,良心受到譴責,他們也要這樣幹,認為能撈到錢的地方就是“樂”地。我卻認為這各昧天良肥已而“心不樂者”(要蠅營妄取,貧髒賄賂,食人血汗,人家必然要罵娘,橫眉冷對,甚至要同起攻之,心裏那得痛快)的行為,不僅無快樂,而且是人世間真正的“貧民”。
歐陽貞的父名自強,字秀南,又字南翁。後將住宅改建為意山讀書樓,揭奚斯為之書匾額(現匾尚存),並作記,虞集(元朝學者,字伯生、世稱邵庵先生,崇仁人)為之賦詩,學者稱他為意山先生。 [1] 

歐陽貞貧樂齋自贊

貧樂、自己讚自己,寫了一篇《貧樂齋自贊》,其詞曰:天能貧吾身、而不能貧吾心;吾能樂吾心、而不樂吾身。貧吾身固不樂、樂吾心斯不貧。人皆以身不貧者為樂地、吾獨以心不樂者為貧民。噫、樂果何人? 貧果何人?是作者自我解剖人生觀,用哲學語言,闡述自己對貧與樂看法。作者是個甘貧窮樂觀主議者,從貧和樂説到身與心。在他看來,人的身與心(天理良心、善良的心、正確的思想和意識)這兩種,心更重要。如果維護身子與維護有顆善良心發生矛盾時,應儘可能維護後者。因此,天能貧吾身,天能夠使吾少吃少穿,身子受到折磨,而不能貧吾心,不能吾的良心受到損害。樂心和樂身往往發生矛盾,這種矛盾一旦發生,那就“吾能樂吾心、而不能樂吾身”。由於這樣,吾在任何時候都“樂吾心”。因常樂吾心,任何時候都感到了滿足,就任何時候也不感到貧乏。然而好些人的看法與吾不同,人皆以身不貧者為樂地,他們認為人生在世、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肥身子就是快樂,而不管花的錢來得正路不正路,即使是妄取苟求、不義之財、良心受到譴責、他們也要這樣幹、認為能撈到錢的地方就是樂地。吾卻認為這各昧天良肥已而“心不樂者”(要蠅營妄取、貧髒賄賂、食人血汗、人家必然要罵娘、橫眉冷對、甚至要同起攻之、心裏那得痛快)的行為,不僅無快樂,而且是人世間真正“貧民”。歐陽貞父名自強、字秀南、又字南翁。後把住宅改建為意山讀書樓,揭奚斯為之書匾額(時下匾尚存)、並作記,虞集(元朝學者、字伯生和世稱邵庵先生,崇仁人)為之賦詩,學者稱其為意山先生。

歐陽貞心理學研究

他出於元前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他開始潛心研究理學,以後又熱衷於文學。他做學問的出發點,開始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做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美夢;但無朝廷祜間兩次考舉人落榜後,則絕意功名,不樂仕進,株守家中讀書著述,或是設席課徒,傳授知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