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洲莢迷

鎖定
歐洲莢蒾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具有很強的耐寒性、較強的耐旱能力和較強的抗鹽鹼能力。歐洲莢蒾在我國西北、華北、西南、華中、華東等地區均可種植,我國主要靠引種栽培。
中文學名
歐洲莢迷
拉丁學名
ViburnumopulusLin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茜草目 Rubiales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莢蒾族 Viburneae
莢蒾屬 Viburnum
分佈區域
產新疆西北部

歐洲莢迷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1.5-4米;當年小枝有稜,無毛,有明顯凸起的皮孔,二年生小枝帶色或紅褐色,近圓柱形,老枝和莖幹暗灰色,樹皮質薄而非木栓質,常縱裂。
冬芽卵圓形,有柄,有1對合生的外鱗片,無毛,內鱗片膜,基基部合生成筒狀。葉輪廓圓卵形至廣卵形或倒卵形,長6-12釐米,通常3裂,具掌狀3出脈,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無毛,裂片頂端漸尖,邊緣具不整齊粗牙齒,側裂片略向外開展;位於小枝上部的葉常較狹長,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而不分裂,邊緣疏生波狀牙齒,或淺3裂而裂片全緣或近全緣,側裂片短,中裂片伸長;葉柄粗壯,長1-2釐米,無毛,有2-4至多枚明顯的長盤形腺體,基部有2鑽形托葉。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直徑5-10釐米,大多周圍有大型的不孕花,總花梗粗壯,長2-5釐米,無毛,第一級輻射枝6-8條,通常7條,花生於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花梗極短;萼筒倒圓錐形,長約1毫米,萼齒三角形,均無毛;花冠白色,輻狀,裂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大小稍不等,筒與裂片幾等長,內被長柔毛;雄蕊長至少為花冠的1.5倍,花葯黃白色,長不到1毫米;花柱不存,柱頭2裂;不孕花白色,直徑1.3-2.5釐米,有長梗,裂片寬倒卵形,頂圓形,不等形。
果實紅色,近圓形,直徑8-10 (-12) 毫米;核扁,近圓形,直徑7-9毫米,灰白色,稍粗糙,無縱溝。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1] 

歐洲莢迷分佈範圍

產新疆西北部。分佈於歐洲和蘇聯高加索與遠東地區。 [1] 

歐洲莢迷生長環境

生於河谷雲杉林下,海拔1000-1600米。

歐洲莢迷繁殖方法

歐洲莢蒾種子具有生理後熟及休眠期較長的特性,播種繁殖較難。
1. 嫩枝扦插
(1)嫩枝選取:選擇生長健壯幼年母樹,採集當年生剛木質化、節間距小於10cm的帶葉粗狀枝條,一般不選用萌條,萌條術質化程度低,節間距較大,由於歐洲莢蒾易在節位處生根,萌枝條節間切面不易產生愈傷組織。採嫩枝時間在6月中旬,採後立即剪截扦插,如不能及時扦插,應將嫩條置於蔭涼處,並浸泡在水中或用塑料袋保濕包裝,使葉子不萎蔫。
(2)插穗剪截處理:選取嫩枝充實的中下部,依據一至二個節間長度來剪截插穗,一般7~12cm,上端剪在上節位以上1.5cm處,留平門,下端剪在下節位以下0.5cm處,留斜切口,上節位葉片剪去1/2或2/3,下節位葉片去掉。剪截好的插穗下部在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h,以利生根。
(3)苗牀準備
高架苗牀:苗牀東西向,苗牀抬離地面40~50cm,牀面高35~40cm,寬1.4m,長任意,一般6~8m,東西北三邊封閉,南邊苗牀抬離地面部分,覆蓋塑料薄膜以增加營牀地温。苗牀底鋪一層5cm厚的蘆葦,其上鋪一層5cm厚的粗沙,鋪一層3cm細沙,再鋪混合土10~15cm,混合土由炭泥、有機肥、壤土組成,比例為2:2:6,高錳酸鉀0.1%溶液土壤消毒,澆透水待插。全光照噴霧苗牀:直徑12m,高40cm。內底鋪一層10cm石子。鋪5cm沙子,上鋪15 crn混合土。混合土組成及比例同上,土壤消毒,噴透水後待插。
小拱棚:寬1.2m,低牀,鋪一層混沙腐殖質土,上鋪3~5cm沙子或炭泥,消毒澆透水待插。
(4)扦插及插後管理:6月中旬扦插,宜在早晚或陰天進行,最好隨採條、隨截穗、隨扦插,扦插宜淺,一般4~5cm深,扦插密度5cm×8cm,插後及時噴透水,高架苗牀和小拱棚需蓋塑料薄膜,其上再蓋遮蔭網,高架苗牀每天噴灑4次水,全光照噴霧苗牀根據葉面水分蒸發速度噴水,小拱棚一天噴灑1~2次,並逐步加強通風透氣。
(5)移植:為便於移植,腐殖質混合土裝人營養袋或營養缽內,在袋裏或缽內扦插。高架苗牀15d後開始生根,35d可移植大田,全光照噴霧苗牀40d後移植或第2年春季移植,小拱棚當年不移植,第2年春季移植。移苗時間應選在陰天或早晚時進行,搬運時輕拿輕放。移植株行距30cmx40cm,移後即澆水。
2. 壓條育苗
歐洲莢蒾野生苗大部分是洪水沖積泥沙埋住枝條,在節位處生根萌芽,一根枝條上可長出5~8棵新的植株。壓條育苗可採用堆土壓條、水平壓條、放射狀眶條。在春季或夏季進行,埋深10~15cm,壓埋用土應是含腐殖質較高的疏鬆沙壤土。壓條當年很少出苗,大部分是第2年春季出苗,出苗後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高生長達50cm左右,於第2年秋或第3年春季從母體上切斷,成為獨立的一株苗木。
3. 播種育苗
(1)種子處理:在種子形態成熟後於秋季直接播種,自然完成休眠過程,也可用種子層積法進行催芽處理,於春季播種,種子用0.2%福爾馬林消毒,播前10d用福爾馬林0.3%和敵殺死0.2%混合液對土壤消毒。
(2)播種及管理:每667m²播松種量30~40kg,作畦,條播,播幅10cm,播深2cm,行距40cm,選擇土壤2%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播種壤當年主要是地下部生根,地上部一般不會出苗,但仍應加強田問管理,定時澆水,保持土壤表層濕潤和疏,當年可不鋤雜草,僅夏季用鐮刀割2次,防止雜草種子掉人地裏;第2年出苗後,及時澆水除草,疏鬆土,追施肥料,第3年春季換牀。 [2] 

歐洲莢迷主要價值

其樹姿優美,枝繁葉茂,樹冠為傘狀園弧形,不用任何修剪即可自然成形。春觀花,夏觀形,秋觀葉、果,冬觀果,四季皆有景。可栽植於行道旁和庭院,該樹較耐蔭,既可栽植於建築物前,也可植於建築物東西兩則或北面,或植於高大喬木下;既可點綴、零星分佈,也可成行成片栽植;既可在草坪、裸地上單株栽植,也可快速造景進行叢植。 [2] 
參考資料
  • 1.    歐洲莢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王國芳, 阿賓, & 田國慶. (2002). 歐洲莢蒾園林價值及繁育技術. 林業實用技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