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洲羽節蕨

鎖定
歐洲羽節蕨(Gymnocarpium dryopteris (L.) Newman)是冷蕨科羽節蕨屬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色帶有光澤,先端被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能育葉片長(15-)20-30(-50)釐米;葉柄長10-22(-35)釐米,纖細,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葉片五角狀廣卵形或闊卵狀三角形,長寬幾相等。葉幹後薄草質或近膜質,綠色,葉軸及羽軸纖細,不具腺體。孢子囊羣小,無蓋,近圓形,生於小脈背部,在中肋兩側各排列成整齊的一行。孢子為黃灰色,表面有裂片狀褶皺,上面有穴狀紋飾。
廣佈於北半球温帶的其他地區。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陝西和新疆等省區。生長於海拔350-2900米的針葉林下陰濕處。
歐洲羽節蕨系雲、冷杉林的指示植物。葉片獨特的三角形。適宜於花境、蕨類園和林地花園。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歐洲羽節蕨
拉丁學名
Gymnocarpium dryopteris (L.) Newman [8] 
別    名
鱗毛羽節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冷蕨科
羽節蕨屬
歐洲羽節蕨
命名者及年代
(L.) Newman,185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 標準

歐洲羽節蕨植物學史

等位酶及染色體證據已表明:四倍體的歐洲羽節蕨(Gymnocarpium dryopteris (L.) Newman)是由亞洲的二倍體羽節蕨(Gymnocarpium jessoense (Koidz.) Koidz.)和北美洲的二倍體阿帕拉契羽節蕨(Gymnocarpium appalachianum Pryer et Haufler)雜交而形成的異源四倍體。 [2] 

歐洲羽節蕨形態特徵

歐洲羽節蕨
歐洲羽節蕨(12張)
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色帶有光澤,先端被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能育葉片長(15-)20-30(-50)釐米;葉柄長10-22(-35)釐米,纖細,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葉片五角狀廣卵形或闊卵狀三角形,長寬幾相等,7-15(-2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幾為三等份分裂,通常二回羽狀,小羽片羽裂;基部一對羽片與葉片上部其餘部分幾等大,長三角形,長(3.5-)5-9(-12)釐米,基部寬2.5-4(-7)釐米,基部近截形,柄長(0.8-)1-1.5(-2.5)釐米,中部的柄長約3釐米,一回羽狀,小羽片羽裂;小羽片5-6對,長圓狀披針形,長1.5-2(-4)釐米,寬0.5-2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楔形,無柄,對生或近對生,平展;最大小羽片有裂片約6-10對,彼此接近,長圓形至狹長卵形,長約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以狹翅相連,邊緣全緣至淺裂;第二對羽片與基部羽片相距1.5-4釐米,有時具短柄,向上羽片無柄。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小脈單一,斜向上,下面明顯。葉幹後薄草質或近膜質,綠色,葉軸及羽軸纖細,不具腺體。孢子囊羣小,無蓋,近圓形,生於小脈背部,在中肋兩側各排列成整齊的一行。孢子為黃灰色,表面有裂片狀褶皺,上面有穴狀紋飾。 [2-3]  [9] 

歐洲羽節蕨近種區別

歐洲羽節蕨與羽節蕨Gymnocarpium jessoense (Koidz.) Koidz.)很相似,但後者植株較強壯、高大,葉軸被腺毛,側脈通常分叉。野外調查時可依據上述特徵加以區別。 [4] 

歐洲羽節蕨產地生境

廣佈於北半球温帶的其他地區,在歐洲主要分佈於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科西嘉島、法國大陸)、德國、希臘(希臘大陸)、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意大利大陸)、拉脱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黑山共和國、荷蘭、北馬其頓、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南歐部分、西北部分、北歐部分、加里寧格勒、東歐部分、中歐部分)、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西班牙大陸)、瑞典、瑞士、烏克蘭、烏克蘭、英國(北愛爾蘭、大不列顛)、奧蘭羣島。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饒河、小興安嶺、鏡泊湖、涼水溝)、吉林(長白山、延邊、通化、安圖、臨江、撫松、四平街)、遼寧(寧城、凌源)、內蒙古(大興安嶺、額爾古納、白狼)、山西(沁源)、陝西(太白山)和新疆(阿爾泰山、布爾津、福海、哈巴河)等省區。生長於海拔350-2900米的針葉林下陰濕處。 [2]  [5] 

歐洲羽節蕨生長習性

孢子萌發:孢子吸漲後細胞變為綠色,自接種6-8天萌發,假根從孢子壁的單裂縫處伸出,假根內有少量的葉綠體,孢子壁宿存,孢子萌發為向心型(Momase 1942)。 [3] 
絲狀體:原葉體原始細胞分裂為2,經其前端細胞橫裂形成4個細胞長的單列絲狀體時,前端細胞進行縱分裂或斜向分裂產生2個細胞,然後前端的2個細胞之一者進行斜向分裂產生頂端細胞,這時片狀體的頂端的有3個細胞,楔形的頂端細胞居中央。 [3] 
片狀體:楔形的頂端細胞發生1次斜向分裂後,使片狀前端為4個細胞寬,長仍為4個細胞。當前端細胞5-7個寬,長為6-8個細胞時,在前端的一側開始產生第1條毛狀體隨後在另一側產生第2條毛狀體,這時前端中央處出現了凹陷。 [3] 
原葉體:原葉體的發育為三叉蕨型(Nayar & Kaur 1971),分生組織細胞4-5個,表面觀為梯形。邊緣細胞一層約25-35微米厚,成熟的原葉體長寬圓狀心臟形,長寬幾相等或寬度大於長度,一般為3毫米×2.3毫米,最大可達4.5毫米×3.2毫米,兩翼長圓形,向斜上方展開。外側邊緣有波狀,邊緣細胞呈多邊形,翼細胞多五、六邊形。 [3] 
毛狀體:原葉體邊緣每隔1-2或多個細胞產生1條狀體,分佈極為整齊,為細的長棒形,形狀飽滿。一般長50-60微米左右,直徑為10微米左右,頂端略有分泌物。背腹面都有毛狀體,形狀同邊緣的毛狀體。 [3] 
中脈:為長圓形,向表面鼓起,3-4層細胞,約100-115微米,中脈的背腹面都有頸卵器。
假根:假根較粗,直徑25-32微米,最長1.5毫米,璧為灰白色,不含葉綠體,前端有球形膨大。 [3] 
性器官:自接種4-15周出現性器官,雌雄同株,頸卵器產生於原葉體生長點之下,背腹兩面中脈範圍內,稍向後傾斜,數量在30個以上。精子器大多在原葉體下部邊緣,精子器長圓球形,高50-75微米左右,直徑42-60微米左右,精子器壁有3個細胞組成,常在基細胞下面出現柄細胞。基細胞表面觀為倒梯形,環細胞為梯形,基細胞高於或小於環細的高度,兩者很少同高。 [3] 

歐洲羽節蕨主要價值

歐洲羽節蕨系雲、冷杉林的指示植物。 [4]  葉片獨特的三角形。適宜於花境、蕨類園和林地花園。 [6] 
歐洲羽節蕨 歐洲羽節蕨

歐洲羽節蕨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