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洲改革中心

鎖定
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是一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歐洲思想庫”, 其與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等類似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主要研究歐盟內部改革、跨大西洋關係與歐俄關係。該中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機構, 通過舉辦商級別研討會、為政界和商界重要人物提供政策簡報等渠道擴大其影響。英國《金融 時報》評論其為“一個對官方決策影響力日增的思想庫”
中文名
歐洲改革中心
別    名
“歐洲思想庫”
總部地點
英國倫敦
性    質
獨立的非營利性機構

歐洲改革中心中心介紹

1996年, 一羣年輕學者認為英國原有的思想庫無法用建設性觀點來關注歐盟的改革, 因此組建了“歐洲改革中心”,並於同年9月首次出版了四份小冊子。最初,該中心只是一個非正式網絡。1998年1月,“歐洲改革中心”將辦公地點遷至英國議會所在地——倫敦威斯敏斯特,並招收了第一批正式成員,開始了中心的正式運作。
從成立之日起,“歐洲改革中心”一直持“批判性親歐洲”的立場。最初,它將提高英國對歐盟事務辯論的質量為己任。大約一半的研討會都是在英國以外召開的。它積極尋求與世界上的類似機構合作。它認為:歐洲一體化非常有益,但歐盟在很多地方仍存在問題。因此,改革中心目標應是推動新的改革主張和政策,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開放的、與北美保持有力聯繫的歐洲。
“歐洲改革中心”的資金來源於各種基金或私人公司的捐款,沒有接受歐盟或英國政府的資助。

歐洲改革中心相關資料

(一)組織機構及主要負責人簡歷
1.主要組織機構
其中一人在巴黎工作。具體分工如下:
所長:查理斯·格蘭特(Charles Grant)
副所長:希瑟·格拉貝(Heather Grabbe)
高級研究員:史蒂文·埃弗茨(Steven Everts)
經濟學與社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阿拉斯代爾·默裏(Alasdair Murray)
首席經濟學家:卡廷卡·巴里奇(katinka Barysch)
安全與防務政策研究員:丹尼爾·基奧恩(Dniel Keohane)
辦公室主任:瑟琳·霍耶(Catherine Hoye)
出版事務負責人:凱特?米金斯(Kate Meakins)
網絡編輯:勞爾·斯蒂亞(Laure Astill)
此外,中心還有一個由知名政、商及傳媒界要員組成的顧問團。主要成員有:
珀西·巴納維克(Percy Barnevik)阿斯利康國際公司(Astrazeneca)主席。
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前瑞典首相、北歐企業網(Nordic Ven-ture Networks)主席。
達倫多夫勳爵(Lord Dahrendorf)前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院長、歐盟委員。
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英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
漢內勳爵 (lsrd Hannay)前駐聯合國和歐盟大使。
伊恩·晗格里夫斯 (Ian Hargreaves)英國機場管理局公司及公共事務部主任
弗朗索瓦·埃斯堡(Frameois Heisbourg)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會長。凱瑟琳?凱萊赫〈Catherine kellehr〉,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客座教授。
約翰·克爾爵士(Sir John Kerr),前駐美國和歐盟大使,前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副國務大臣。
費奧雷拉·斯基奧帕(Fiordla kostoris Padoa Schioppa)前意大利經濟分析研究所所長。
理查德·蘭伯特 (Richard LAmbert)前《金融時報》編輯。
多米尼克·莫伊西(Ebminique MOIsi)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顧問。
約翰·蒙克斯(John Monks),歐洲貿易聯合會大會秘書
2.主要負責人簡介
(l)所長:查理斯·格蘭特(Charles Grant)
個人簡歷:出生於1958年,曾在劍橋大學研究現代史。後在格勒諾布牛大學法國政治專業獲得學位。接着進入金融雜誌《歐洲貨幣》(Euromoney)工作。1986年轉人《經濟學家》雜誌社工作。四 88 年與大衞?谷德哈特〈David Goodhart〉一道撰寫了費邊小冊子一一《發展城市工作》,提出了英國金融市場改革計劃的建議。 1989年《經濟學家》將格蘭特派往布魯塞爾歐共體總部。1992年他撰寫的“關於經濟和貨幣聯盟”贏得了“阿德爾菲基金會的司湯達獎”(Adelphi Foundation’s Prix Stendhal)。1993年他回到《經濟學家》倫敦總部,主要撰寫英國事務文章。1994年出版了雅克?德洛爾傳記(Delors:Inside the House that Jacques Built,pub-- lished by Nicholas Breaky),被翻譯成了法、日、俄等多種文字。
1994年10月,格蘭特成為《經濟學家》“防禦事務”編輯,撰寫包括軍工企業、防 御政策、軍事事務及前南斯拉夫戰爭等題材的文章。1996年歐洲改革中心成立時,格蘭特是組建元老之一。1998 年1月,格蘭特離開《經濟學家》,成為歐洲改革中心的首任所長。
2002年7月,格蘭特加入了英國文化理事會董事會(the board of the British Council)。此外,他還是俄羅斯杜馬議員弗拉基米爾?雷日科夫為主席的“聯合歐洲委員會”成員,以及莫斯科政治研究學院專家委員會主席。
業餘時間他喜愛登山和欣賞音樂。
在歐洲改革中心發表的主要代表作有:“英國可以領導歐洲嗎?”(Can Britain lead in Europe?1998)、“樂觀展望歐盟2010藍圖“(Eu 2010:an f optimistic vision of the future ,2000)、“歐洲的軍事革命”(Europe,s mil- itary revolution,2001)、“9? 11 之後的歐洲”(Europe after Septembr 11th)和“歐洲的新藍圖”(New Designs for Europe)。
主要研究領域:俄羅斯、歐洲外交與防務政策、跨大西洋關係、歐洲未 來、英國與歐元。
“9?11”之後,格蘭特特別關注美歐關係的發展,並撰寫了多篇研究文章。他認為,改善美歐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反對美國劃分“新、老”歐洲的做法,認為美在採取單邊行動之前要三思而後行,考慮其外交的後果。歐盟一方面需要從機構設置、政策健全和實際運作等多個領域加強防務建設,另一方面須提高自己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增強在美歐對話中的自信心。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贊同美國鷹派的觀點”,認為歐盟應嚴肅對待這一問題。為增進美歐安全合作,建議除北約之外,增設一個溝通機構,以便於美歐就安全問題進行年度磋商。
(2)副所長:希瑟·格拉貝(Heather Grabbe)
2000年10月,希瑟?格拉貝博士加入歐洲改革中心成為副所長,負責研究項目、中心事務以及出版物等工作。
個人簡歷:擁有伯明前大學的博士(PHD)學位和牛津大學的政治、哲學與經濟學碩士學位。去講法語、意大利語、德語,並略懂波蘭語。曾任皇塞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並在佛羅倫薩的歐洲大學研究所、巴黎的西歐
聯盟安全事務研究所以及波蘭的國際關係中心做過訪問學者。
她是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理事會、英國柯尼希斯温特委員會、維爾頓學院理事會、英國與中東歐協會主管機構的成員。
研究的重點是歐盟擴大問題,王要着眼於擴大進程及對歐盟、後共產黨國家轉型及大歐洲的長期影響。其他研究課題還有:申根協議範圍擴大、歐洲制度化發展、英德關係以及歐洲主義對中東歐治理的影響。主要著作包括:《歐盟東擴》(與克斯汀?休斯合 ,Enlarging the Eu Eastwards, 1998,London:Cassell/RIIA) 。在改革中心發表的文章主要有:2003年2月的“新老歐洲對抗會取代東西歐對抗嗎?”(Is aaold versus new European divide placing East against West?)、2002 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與歐盟擴大”(The Copenhagen deal for argement ) 等。
(二)研究重點與基本活動
1.研究項目
主要有:歐盟的機構與政策改革、歐盟擴大、歐元與經濟改革、歐洲外交與防務政策、司法與國內事務、跨大西洋關係、歐盟與俄羅斯。未來工作重點是:歐盟司法與內政、歐洲議會改革、歐盟競爭政策、共同社會責任、歐元對價格的影響、歐盟與亞洲的關係、俄羅斯與世貿組織、歐洲防務、空間政策、歐洲懷疑論及應對等項目。
2.基本活動
(1)出版物。小冊子、評論、工作報告、政策簡報、歐洲改革中心公報。
(2)會議。各種規格較高的研究會、大小型會議。英國首相托尼?布萊 爾 (Tony Blair)、財政大臣戈登?布朗 (Gordon Brown)、國防部長傑夫?胡恩(Gordon Brown)、保守黨主席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德國總理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尼爾 .金諾克(Neil Kinnock),以及歐盟商務委員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外交委員彭定康(Chris Patten)、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哈維爾?索拉納 (Javier Solana)、東擴事務委員費爾豪伊根(Gunter Verhengen),北約前秘書長喬治?羅伯遜(George Robertson)等政要都曾與會。
(3)政策建議。向多個歐洲國家以及歐盟機構提供建議。並應歐盟委員會委員、各國部長及政府高級官員和商界人士的要求,提供的論文以及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