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地筍

鎖定
歐地筍(Lycopus europaeus L.)是唇形科地筍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高20–60釐米。生長在河岸旁及水渠旁及低凹地中。
中文名
歐地筍
拉丁學名
Lycopus europaeus L.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地筍屬
歐地筍
分佈區域
河北北部,陝西及新疆

歐地筍形態特徵

歐地筍 歐地筍
歐地筍(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高15-80釐米;根莖橫走,節上生鬚根,有先端逐漸肥大被鱗葉的地下長匍枝。莖直立,四稜形,具槽,節上多少被柔毛,節間無毛或微被柔毛,通常不分枝或於上部分枝。葉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3-9釐米,寬1-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下延至葉柄,葉緣齒刻多變,下部及中部葉基部兩側近於對稱的羽狀深裂,裂片單脈且全緣,深不達葉中部,先端漸次為粗牙齒,上部葉大多具粗牙齒,兩面綠色,上面近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下面主沿脈上被短柔毛,餘部具腺點,側脈6-10對,與中肋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葉柄短,長0-5毫米,上部的苞葉近於無柄。
歐地筍
歐地筍(6張)
輪傘花序無梗,圓球形,多花密集,花時徑8-10毫米,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線狀鑽形,具肋,被微柔毛,外方長達4毫米,內方通常3毫米,先端刺尖;花梗無。花萼鐘形,長約3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無毛,10-15脈,多少顯著,萼齒4-5,長約2毫米,直伸,線狀披針形,先端硬刺尖。花冠白色,下唇具紅色小斑點,鍾狀,幾不超出花萼,長約3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於花絲着生的冠筒中部具白色交錯纖毛,冠筒長2.5毫米,冠檐不明顯二唇形,唇片長約0.5毫米,上唇圓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相等。前對雄蕊能育,伸出,先端略下彎,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後對雄蕊通常不存在或甚退化呈絲狀。花柱略伸出花冠而與雄蕊等長,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
小堅果背腹扁平,四邊形,基部略狹,頂端圓形,長1.5毫米,寬1毫米,棕褐色,邊緣加厚,腹面中央略隆起而具腺點,基部有一小白痕。花期6-8月,果期8-9月。 [1] 
深裂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粗大;葉寬4釐米以上,深裂,下部裂片幾達基部,其上具羽脈及齒;萼齒通常與萼筒等長,通常短於小苞片;退化雄蕊或缺如呈頭狀;小堅果常與花萼等長。 [1] 

歐地筍分佈範圍

產河北北部,陝西及新疆;生於田邊、溝邊、潮濕草地,海拔700-1000米。歐洲至亞洲中部也有,北美洲也有引進。模式標本採自歐洲。 [2] 

歐地筍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 全草
【功能與主治】: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經,利尿。對產前產後諸病有效,根可治金瘡腫毒,並治風濕關節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