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冶子

(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鑄劍大師)

鎖定
歐冶子(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越國寧波人 [1]  [5-6]  ,中國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 [7]  [10-11] 
歐冶子受越王之命鑄劍,至閩浙一帶遍尋適宜鑄劍之處,歷經三年鑄就了五柄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1]  [6]  又奉楚王之命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7] 
歐冶子被龍泉歷代制劍者奉為祖師 [7]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出生地
今浙江寧波 [1] 
出生日期
約前560年
逝世日期
不早於前510年
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劍祖師 [7]  [10-11] 
本    名
歐冶子
職    業
鑄劍師
親    屬
莫邪(女兒)、干將(女婿)、朱氏(妻子) [12] 

歐冶子人物生平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先是吳國攻破楚國,後吳越先後吞併長江以南45國。
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裏學會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後改名“龍泉劍”),開創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12] 
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 [13] 
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14] 
據稱,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但因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 [16]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在講述干將鑄劍的故事時已先交待:“干將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 [9]  另有典籍則稱歐冶子是干將師父,《古今逸史·吳地記》:“干將曰:先師歐冶鑄劍之穎不銷,親鑠耳。” [15] 
相傳,當初赤堇的山峯因破裂露出了礦,且若耶的溪水因乾涸(河牀)露出了銅礦。於是,雨師施法灑雨,雷公擊打器 ,蛟龍捧來礦,天帝裝來礦,(東皇)太一、天精諸神也下凡觀看。歐冶子於是遵循上天的精神,施展其全部的鑄劍技巧,鑄造出三把大型(劍)和兩把小型(劍):第一把叫湛盧,第二把叫純鈞,第三把叫勝邪(小通假字,“刑”通“型”),第四把叫魚腸(小刑),第五把叫巨闕 [3] 
歐冶子的鑄劍名聲很大。楚王聽聞越國的歐冶子、吳國的干將善於鑄劍,於是準備了貴重的禮物,派風胡子帶去到吳國面見歐冶子、干將等人,以此請他們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鑄出了三枚鐵劍: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4] 
歐冶子死後,任憑世人傾盡財物,也再尋不得這樣的寶劍了。 [8] 

歐冶子作品成就

歐冶子越王勾踐劍

劍,在中國被稱為冷兵器的“百兵之王”,而越王勾踐劍則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間,該劍在國內一直是“藏而不展”。直到1999年4月,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大慶前夕,越王勾踐劍才運抵北京作短期展出。 [25] 
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牀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
因劍的各個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銅和錫的比例不一。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而刃部含錫高,硬度大,使劍非常鋒利;花紋處含硫高,硫化銅可以防止鏽蝕,以保持花紋的豔麗。
那麼,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劍上是怎樣鑄制的呢?專家們分析認為,是採用了複合金屬工藝,即分兩次澆鑄使之複合成一體。這種複合金屬工藝,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到近代才開始使用的,而歐冶子卻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已採用。
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與《越絕書·寶劍篇》上的描述十分吻合,其堅韌鋒利足以證明《戰國策·趙策》對吳、越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的描述並非虛言,其做工之精美絕倫足以證明歐冶子的鑄劍藝術巧奪天工、曠絕千古。 [24] 

歐冶子龍泉寶劍

龍泉寶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東周。而春秋時歐冶子鑄劍於龍泉秦溪山麓的傳説,更為龍泉寶劍增添了神奇、優美的意韻。
據《越絕書》載:歐冶子“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秦阿’‘工布’。”
據説龍泉原名龍淵,因為唐代避高祖李淵諱,改名龍泉。
“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這是唐代詩人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的詩句。這裏的龍光,就是指寶劍的光,而鬥、牛都是天上星座的名稱。
龍光射鬥牛,就是指寶劍發出的光,一直射到天空的星座上。王勃為什麼將寶劍的光稱為龍光呢?因為這把劍就是龍泉寶劍。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龍淵、泰阿二劍為秦始皇所得。一次,在秦始皇出巡全國時,乘船行於鄱陽湖,突遇風浪,驚濤拍船。隨從人員説這是水妖作怪,秦始皇聽了大怒,立即取出龍淵、泰阿劍,命人埋於豐水之源,以壓邪鎮妖。後來,秦始皇死於出巡途中,兩劍也就不知去向。
如今,在龍泉市城南的秦溪山邊,還有一個劍池湖遺址,就是古時歐冶子鑄劍的地方。
千百年來,歐冶子的鑄劍技藝卻綿綿不絕,一直流傳下來。在龍泉市裏,處處可見歐冶子的傳人。人們為了紀念歐冶子,都在自己生產的劍上刻上七顆星,龍泉七星寶劍也就由此衍生。 [26] 

歐冶子湛盧劍

歐冶子鑄的劍以湛盧劍最為有名,稱為“天下第一劍”,湛盧是越王命歐冶子製造的。
春秋時期,越王允常命令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帶妻子朱氏、女兒莫邪和女婿干將,到閩、浙一帶名山大川遍尋適宜鑄劍之處。
當他們見到松溪的湛盧山清幽樹茂,薪炭易得,礦藏豐富,山泉清冽,適宜淬劍,就結舍於此鑄劍。3年辛苦,終於鑄就了鋒芒蓋世的湛盧之劍。
在古代,“湛”字有澄清、明亮、厚重、喜樂、深湛的意思;“盧”字有着純黑、瞳仁、獵犬,最大勝利的涵義。由此,二字組合起來,大致的意思是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純黑,可愛的獵犬,戰無不勝的黑色勝利。
作為戰鬥和自衞的武器,把它稱為澄清、明亮、獵犬、瞳仁、黑色、勝利,很是吉祥如意。
越王將寶劍取名為“湛盧”,這不僅有着帝王的精神取向,也流露出古人內心深沉的愛與祝福,這個命名既形象地描繪了寶劍的特色,又具體地表現了越王的珍視。
據説這是一把仁道之劍,意思就是得湛盧者能治得了天下、也是霸道的王者之劍。 [12] 

歐冶子純鈞劍

純鈞,亦名“純鈎”,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這把寶劍僅見於史書記載,越國滅亡以後就沒有人再見過了。
傳説歐冶子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
除了收藏者越王勾踐之外,還有一個相劍大師薛燭曾經見過它,並且給出了很高的估值,即使是滿城的黃金、滿河的珍珠也不能交換它,它太珍貴了,因為鑄造它的大師在鑄造完純鈞之後就死了。 [12] 

歐冶子勝邪劍

勝邪,是一把小劍,後為吳王闔閭所用。歐冶子鑄此劍時曰:吾每鑄一劍,便鑄一惡,故此劍名曰勝邪。
闔閭用它主持祭祀,這把劍邪氣凜然,吳國滅亡後,勝邪劍就此下落不明。 [12]  [27] 

歐冶子魚腸劍

魚腸劍,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歷代書籍中也有提及,《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
關於魚腸劍名的由來,一種説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內臟,而是要將一隻魚烤熟,剝去兩脅,然後再看魚腸,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
據説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滿刃花紋畢露,就宛如魚腸一般。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就是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12] 

歐冶子巨闕劍

巨闕據傳説十分鋒利,“可穿銅釜,絕鐵(鬲)”。它的花紋“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爛如列星之行”。
巨闕劍鈍而厚重。闕通“缺”,意為殘缺。但其堅硬無比,故號“天下至尊”,其他寶劍不敢與之爭鋒。 [12] 

歐冶子人物評價

劍在冷兵器時代,主要用於近體格鬥,其功能在於砍和刺。
春秋時期以後,劍逐漸從作為實戰的短兵器過渡為一種象徵地位身份的佩飾,劍的鑄造也從注重其實戰功能轉變為注重其外觀造形。
越王勾踐劍即是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短兵器製造的傑出代表,歷經多年而不鏽,且依然鋒利無比,寒光襲人,加上其主人越王勾踐卧薪嚐膽,圖強富國的歷史故事,使其更富有傳奇色彩,因而號稱“中華第一劍”,鑄造這一神奇國寶的是我國古代鑄劍的鼻祖,春秋時期的鑄劍名師,歐冶子。
歐冶子曾被越王封為“湛王”和“大將軍”等官銜,但歐冶子不願為官,只求重操舊業,但最終未能如願。
為了紀念歐冶子,後人在劍池湖邊修建了“劍池亭”和“歐冶子將軍廟”,成了千年古蹟,歐冶子也成為歐姓的得姓始祖。 [22-23] 
《越絕書》將人間的器物賦予了非人間的意涵。毫曹、巨闕已經夠寶貴了,但純鈞劍更加非凡。
“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就突出了作為人的歐冶子在絕世寶劍鑄成過程中的決定性地位。《呂氏春秋》就很明確地説:“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
歷數湛盧、魚腸二劍的神奇故事。魚腸劍帶來的是闔廬刺殺吳王僚的血腥政治內鬥,湛盧劍帶來的是楚、秦為爭奪寶劍佔有權而引發的兩國間的戰爭。
薛燭看來,即使吳王、楚王、秦王貴為諸侯也配不上歐冶子鑄造的寶劍,所以湛盧劍才會棄“無道”的吳王闔廬而去。在這段敍事的後面,《越絕書》作者還描述了歐冶子、干將為楚國所鑄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寶劍的神奇威力。也是因為爭奪這三把寶劍,晉發動戰爭圍楚三年,最終以楚王引泰阿之劍大敗晉軍結束。
歐冶子被尊稱為中國“劍祖”,當是在繼承、總結中國古代各地鑄劍術基礎之上有所創新並定型寶劍的大師。 [21] 

歐冶子後世紀念

歐冶子麗水

為紀念歐冶子在龍泉鑄劍的功績,後人在劍池湖之北,建有“歐冶子將軍廟”。據明景泰五年(1454年)的《寰宇通志》記載:“歐冶子廟,在龍泉縣南五里劍池湖前。”由此可見,歐冶子廟至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現歐冶子將軍廟為南秦村民於近年在原址重建,廟門首上方的石匾書“劍池古蹟”四字;兩旁石門柱刻有楹聯:“劍池舊有七星井,古廟尚遺歐冶風”。門廊兩側牆上,有彩色“古劍池圖”和“歐冶子鑄劍圖”各一幅。廟內設歐冶子塑像,頭戴金盔,身披戰袍,雙手持劍,威嚴而坐。今日之歐冶子將軍廟白牆青瓦,古貌新顏,作為龍泉寶劍悠久歷史的一大遺存,吸引着眾多的遊客。
龍泉城南的秦溪山和劍池湖,作為歐冶子在龍泉鑄劍的遺蹟,是龍泉寶劍2500多年曆史的印證和文脈,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更是龍泉獨特的寶貴財富。為進一步弘揚龍泉寶劍文化,龍泉市政府已規劃在這裏建造“中國寶劍城”,恢復古代劍池湖、七星井,整合原歐冶子將軍廟,設寶劍博物館,打造集寶劍傳統鍛制技藝、精品展示、影視基地、體驗參與、創作基地和中國五千年劍文化為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歷經風雨滄桑的劍池湖,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2] 

歐冶子合肥

歐冶子像 歐冶子像
冶父山地處廬江縣中部,相傳春秋時,中國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後人為紀念歐冶子,將其棲居的山嶺稱為“冶父山”。
在山腰一處平台,有中國鑄劍之父歐冶子的雕像和他為楚王鑄劍時的鑄劍池,這就是著名的冶父山八大勝景中的“龍泉映月”,歷代騷人墨客也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17] 
歐冶子在冶父山為楚王鑄劍,用龍泉淬火,後人將其改稱為鑄劍池。
冶父八景中“龍池映月”指的就是鑄劍池,鑄劍池水光玉瑩,清冷逼人,凜凜如劍氣浮空。
池四周以石圍欄,立石碑,建鑄劍亭。此乃明萬曆年間集資修建,今亭廢碑失,石欄尚存。
鑄劍池西北20米石階路左側有二巨石相合,如雙掌合十,十指向空,稱為“合掌石”。 [18] 

歐冶子福州

歐冶子鑄劍古蹟碑 歐冶子鑄劍古蹟碑
20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福州的冶山這裏興建冶城。
鑄劍大師歐冶子就曾在冶山鑄造寶劍,留下了“歐冶池”等歷史古蹟。曾經這處估計隱藏在樓宇之間,如今隨着冶山春秋園的正式開放,“歐冶池”成為福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歐冶池,位於鼓樓區冶山路旁,也稱為“劍池”,有2400多年曆史,被認為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口池。
相傳兩千多年前,著名鑄劍大師、中國古代的鑄劍鼻祖歐冶子曾在這裏,鍛造過名垂千古的神器。
水榭旁立着的兩塊青石碑,一塊上面寫着“歐冶子鑄劍古蹟”,另一塊寫着“歐冶池”,是福州市人民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而立,紀念其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20] 
據悉,先秦時期福州還沒有開發,地廣人稀,這裏都是深山老林,樹木茂盛,冶煉的材料在這裏都能找到,很適合冶煉。
宋朝《三山志》記載,僧人惟幹在歐冶池清淤的時候打撈出銅刀、劍環等物,在冶山的竹林中發現了鑄劍的冶灶。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