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元懷

鎖定
歐元懷(1893-1978)字愧安。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1915年赴美國,先後在美國西南大學文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922年畢業回國,歷任廈門大學教育主任兼總務長、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和校長、上海市工部局華人教育處教育委員、貴州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等職。
解放初任“華東師範大學籌備委員會”事務委員,並被邀為上海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歐元懷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曾因創辦大夏大學,成績顯著,貢獻傑出,美國西南大學特贈予榮譽博士學位。 [1] 
中文名
歐元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畢業院校
美國西南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教育家
出生地
福建莆田
愧安

歐元懷人物生平

歐元懷(1893—1978),福建莆田人。1918年畢業於美國西南大學文理學院,191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經任廈門大學教授、總務長。1924年與王毓祥等人在上海籌建大夏大學。1928年起任大夏大學副校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夏大學與復旦大學組成第一、二聯合大學,西遷廬山、貴陽,任第二聯合大學副校長。1940年至1945年,任貴州教育廳廳長。1945年初任大夏大學副校長兼光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大夏大學校長。因創辦大夏大學,成績顯著,被美國西南大學特贈予榮譽博士學位。1951年秋任華東師範大學副總務長、教育系教授。長期從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抗戰十年中國的大學教育》、《論戰後我國的留學政策》、《大夏大學校史紀要》等。 [2] 

歐元懷人物事蹟

一、
歐元懷參與創辦大夏大學,與1924年廈門大學發生的學潮有關。由於學生和校方產生矛盾且不可調和,時任廈門大學教育科主任兼總務長的歐元懷毅然站在學生方面,竟被校方藉故提前解聘。
歐元懷與330多名學生脱離廈門大學到了上海。為免學生失學,他和王毓祥等教授在王伯羣等同盟會元老資助下,籌備成立了大夏大學。大夏大學最初取名為“大廈大學”,意為比廈門大學辦得還要大,後改為“大夏”,寓意“光大華夏”。
大夏董事長兼校長王伯羣時任國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長,政務之餘,主要籌劃大夏財政和應對外部關係,內部管理則基本由歐元懷操持。1944年底,王伯羣積勞成疾,不幸逝世,時任貴州省教育廳長的歐元懷臨危受命,扛起危機中的大夏大學校長之職。 [3] 
二、
1925年5月30日,學生熊映楚、姚邦彥等人攜標語和旗幟向租界出發,宣傳顧正紅被害實況。下午,歐元懷聽聞20餘名示威學生被抓,即趕往老閘捕房營救。捕房頭目英人愛維遜提出每個學生須繳保證金方能保釋。歐據理力爭同時通過疏通關係,終將愛國學生全部營救出來。 [3] 
三、
歷史學家吳澤是地下黨員,上海解放前夕遭到通緝。歐元懷得知後,即囑時為大夏學生的次子歐天璧通風報信。歐天璧在聽完吳澤的課後,走到先生面前,翻書提問,書中夾一紙條,上寫“你被通緝,速走!”字樣,從而使吳澤及時脱離險境。 [3] 
四、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胡適、梅貽琦去台灣途經上海,與歐元懷敍餐。胡適問:“在此多事之秋,你有何打算?”歐元懷答:“希望我們還有機會再相遇。”
當時,湯恩伯將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王之卓、大夏校長歐元懷、復旦校長章友三等五所大學的校長請到警備司令部,説蔣總裁下令各位去台灣,並當場給每人發了機票和特別通行證,在一週內可乘任何一架飛機赴台。
歐元懷沒有南下。1949年5月6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在日記中寫道:“知杭立武於昨飛穗前曾與王之卓、章友三、朱恆璧、歐元懷、夏堅白談及於必要時可向中航公司要飛機赴廣州,五人均唯唯否否,而實際歐愧安因系私立大學校長,決心不離滬,其餘四人亦均躊躇不決,大抵以去穗無立身之地、前途茫茫也。”
1951年夏季,華東教育部決定將大夏大學與光華大學兩所學校合併為華東師範大學,校址在大夏大學原址。7月18日,歐元懷在改制大會上發言。他後來回憶此次會議説:“我在7月18日宣佈改制的大會上,代表學校和校董會發言,擁護政府決定,遵照辦理,全體師生員工熱烈鼓掌。會後有些同事、同學向我握手致賀,並開玩笑地稱我為‘開明地主’,把全部校產交給了人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