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歌謠

(甘肅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歌謠,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民間文學,甘肅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谷縣文化館。
中文名
歌謠
非遺級別
縣級
申報地區
水市甘谷縣
文    化
民間文學

歌謠歷史淵源

甘谷山歌是當地農民羣眾在勞作或休息時所唱的一種歌曲,起源何時已不可考,主要用來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表達對愛情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隨着時代的發展,還增添了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歌頌。

歌謠文化特徵

甘谷山歌主要流行在甘谷山區。農民在勞作或休息的時候,在田間地頭,曠野山坡,引吭高歌,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讚美,對愛情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和憧憬。甘谷山歌歌詞以七字為多,節奏比較自由,多是因時因地現編現唱,因而一曲多詞現象比較普遍,曲調或高亢悽婉或悠揚纏綿,極富美感。

歌謠代表劇目

甘谷山歌的代表曲目有《你説你來我等着呢》、《你是杉來我是柏》、《羊羔兒咂奶雙膝跪》、《楸樹開花大麥黃》等。 甘谷兒歌的代表曲目有《風來了》、《背半半》、《煙瓶煙》等。

歌謠社會影響

《後漢書;五行志》載,西漢末年有一兒歌“出吳門,望緹羣,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至今40歲以上的人,大多能唱一兩首兒歌。 兒歌指流傳於兒童中間的歌謠,在舊社會被壓迫階級常借兒歌諷喻現實,表達理想,故帶有較多的幻想和諷刺的因素,甘谷兒歌樸實無華,用辭簡潔,韻律響亮,內容短小,生動活潑,琅琅上口,易學易記,深受兒童們喜愛。 有記載的甘谷兒歌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五行志》中。在舊社會被壓追階級借兒歌諷刺現實,表達理想。也有統治階級擬作的,成為宣揚統治階級思想的工具。解放後,甘谷兒歌增添了讚揚社會主義的新內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