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款塞

鎖定
款塞,漢語詞彙。拼音:kuǎn sāi 釋義:叩塞門。謂外族前來通好。指異族誠意來到邊界歸順,與“寇邊”相對。
中文名
款塞
拼    音
kuǎn sāi
釋    義
謂外族前來通好。

目錄

款塞釋義

叩塞門而來降。

款塞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裴駰集解引應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門來服從也。”

款塞例句

《周書·高琳傳》:“ 獯獫 陸梁,未時款塞。” [3] 
唐 李德裕《幽州紀聖功碑銘》:“酋帥 吐迷度 率眾款塞, 太宗 幸 靈武 納降。” [2] 
盧羣淮西席上醉歌》:“ 江河 潛注息浪,蠻貊款塞無塵。”
李忱《重陽錫宴羣臣》:款塞旋徵騎,和戎委廟賢。傾心方倚注葉力共安邊。
《舊唐書·李靖傳》:太宗初聞靖破頡利,大悦,謂侍臣曰:“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雪乎。”
明 徐渭 《贈梁尚書公序》:“近時籌邊者,謂西虜既已款塞稱臣,曳駒牧以仰乞於中國。” [1] 

款塞相關鏈接

謂外族前來通好。
西漢初年,為加強對匈奴的防禦。漢武帝曾經兩次修築長城。
第一次在元朔二年(前127),漢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衞青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於是漢遂取河南地。“使蘇建興十餘萬人築朔方城,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而為固”。(《資治通鑑》卷18)這次主要是修繕秦時的舊長城。
第二次是太初三年(前102),在陰山以北修築“外城”。在今包頭北部陰山以外,至今仍能清晰地看到兩條近似平行的長城遺蹟,由固陽縣北經烏拉特中後聯合旗,然後穿越中蒙邊界再進入額濟納旗。漢朝除了沿用秦長城並加以新建以外,還在沿線加固了關隘、亭障、烽燧。著名的雞鹿塞高闕塞光祿塞五原塞、益壽塞、葛邪塞等要塞,均在內蒙古境內。
漢武帝以後,陰山以外的長城一直是漢朝軍隊駐守的地方。呼和浩特地區至今仍留有許多漢朝設於長城沿線的“漢城”遺址。這些漢城大都呈回字形,有外城和內城二重,官署設在內城,居民的住宅和兵營在外城.西漢王朝派遣和召募了大批人列這些城堡長期落户,一邊耕種,一邊守衞。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款塞入朝,迎娶王昭君,和親友好,並“自請願留居光祿塞下”,漢王朝才從這裏撤出大軍,只留下“足以候望通烽火”的哨兵。隨着軍隊的外撤,這些城堡也就廢棄了.呼和浩特漢長城遺址變成了南北民族之間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