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款冬花

鎖定
款冬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花蕾。分佈於華北、西北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於新久咳嗽,氣喘,勞嗽咳血。
別    名
冬花
款花
看燈花
艾冬花
九九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款冬屬
款冬
分佈區域
華北、西北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中文學名
款冬花

款冬花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炒款冬花、蜜款冬花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款冬花入藥部位

款冬花性味

味辛、微甘,性温。

款冬花歸經

歸肺經。

款冬花功效

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款冬花主治

新久咳嗽,氣喘,勞嗽咳血。

款冬花相關配伍

1、治暴發咳嗽:款冬花二兩,桑根白皮(銼)、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銼)各半兩,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聖濟總錄》款冬花湯)
2、治口中疳瘡:款冬花、黃連等分。為細末,用唾津調成餅子。先以蛇牀子煎湯嗽口,乃以餅乾傅之。(《綱目》引《楊誠經驗方》)
3、治痔漏:(款冬)花蕾研末,水調敷。(《湖南藥物志》)

款冬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款冬花使用注意

陰虛者慎用。
《本草經集註》:“惡皂莢、消石、玄蔘,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款冬花炮製

款冬花一、採集加工

在12月花尚未出土時挖取花蕾,不宜用手摸或水洗,以免變色,放通風處陰乾,待半乾時篩去泥土,去淨花梗,再晾至全乾備用。不宜日曬及用手翻動,並防止雨雪冰凍,否則變色發黑。

款冬花二、炮製方法

1、款冬花: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梗,篩去灰屑。生款冬花偏於化痰止咳。
2、炒款冬花:取淨款冬花,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3、蜜冬花: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款冬花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款冬花100kg,用煉蜜25kg。蜜炙款冬花偏於潤肺止咳。

款冬花形態特徵

款冬花 款冬花 [4]
款冬,又名菟奚、顆凍、款東、橐吾、虎鬚、顆東、款凍、苦萃、氐冬、鑽凍、八角烏。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地下,褐色。早春花葉抽出數個花葶,高5-10釐米,密被白色茸毛,有鱗片狀,互生的苞葉,苞葉淡紫色。頭狀花序單生頂端,直徑2.5-3釐米,初時直立,花後下垂;總苞片1-2層,總苞鍾狀,結果時長15-18毫米,總苞片線形,頂端鈍,常帶紫色,被白色柔毛及脱毛,有時具黑色腺毛;邊緣有多層雌花,花冠舌狀,黃色,子房下位;柱頭2裂;中央的兩性花少數,花冠管狀,頂端5裂;花葯基部尾狀;柱頭頭狀,通常不結實。瘦果圓柱形,長3-4毫米;冠毛白色,長10-15毫米。後生出基生葉闊心形,具長葉柄,葉片長3-12釐米,寬4-14釐米,邊緣有波狀,頂端增厚的疏齒,掌狀網脈,下面被密白色茸毛;葉柄長5-15釐米,被白色棉毛。

款冬花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較暖的水溝兩旁。分佈於華北、西北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款冬花性狀鑑別

款冬花一、藥材性狀

未開放的頭狀花序呈不規則短棒狀,單生或2-3花序基部連生,俗稱“連三朵”,長1-2.5cm。上端較粗,下端漸細或帶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數魚鱗狀苞片;苞片外表面紅紫色或淡紅色,內表面密被白色絮狀茸毛。體輕。撕開後可見白色絲狀綿毛;舌狀花及筒狀花細小,長約2mm。氣香,味微苦、辛,帶粘性,嚼之呈綿絮狀。
以個大、肥壯、色紫紅、花梗短者為佳。木質老梗及已開花者不可供藥用。

款冬花二、飲片性狀

款冬花參見“藥材性狀”項。炒款冬花形如款冬花,顏色加深,微焦。蜜款冬花形如款冬花,表面棕黃色有焦斑,略具光澤,稍帶粘性,味甜。

款冬花藥理作用

1、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2、呼吸興奮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4、對動物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增加外周阻力,強烈收縮血壓。
5、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

款冬花現代應用

1、治療哮喘。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慢性骨髓炎。

款冬花相關論述

論款冬花力主降氣:繆希雍:“款冬花,味辛甘温而無毒,陰中含陽,降也。辛能散而能潤,甘能緩而能和,温則通行不滯,善能降下。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皆氣升火炎之病也。氣降則火自降,氣降則陽交於陰,水火既濟,既濟則火不上炎,氣不逆升,肺不受邪,得清肅之常道而諸證自退矣。”(《本草經疏》)

款冬花附註

《本草圖經》雲:“款冬花,今關中亦有之。根紫色,莖青紫,葉似萆薢,十二月開黃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實,無子,則陶隱居所謂出高麗、百濟者,近此類也。”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郝近大編著 .《中國中藥材及原植(動)物彩色圖譜》: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4
  • 4.    (明)李時珍著;蓋國忠,高海波編著.圖解本草綱目: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