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欽此

鎖定
欽此一詞,象徵皇帝到此親自頒佈詔書(親臨此地)。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尊敬。如:欽此欽遵(舊時閣臣代皇帝批閲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啓奏時使用的語言,指聖上旨意在此,領旨者遵命而行)。
中文名
欽此
使用場合
皇帝詔書末尾
意    義
恭敬地引文至此
拼    音
qīn cǐ
解釋
欽,意為敬。欽此,意即恭敬地引文至此。其專用於引述皇帝諭旨之後,表示引文結束。故欽此二字實際上亦起到現代標點中句號與後引號的作用。與“等因”、“等情”、“等由”相比,只不過“欽此”僅用於皇帝的語言、旨意之後而已。
[解釋]1
欽此一詞,象徵皇帝到此親自頒佈詔書(親臨此地)。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結尾的套語。
(1)qīn (欽)代表皇帝的尊稱(至高無上)。
(2)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 [by the emperor himself]。如:欽此欽遵(舊時閣臣代皇帝批閲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啓奏時使用的語言,指聖上旨意在此,領旨者遵命而行);欽限(欽定的期限);欽案(欽件。奉欽命查辦的案子)
(3)封建時代指皇帝親自所做:~命。~賜。~差(chāi)(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此cǐ
(5)
如此,這般 [so;such]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驢
[解釋]2
可以説沒有什麼出處,只不過是一種文言的形式,欽表示命令出於皇帝意思,此有如此這樣的意思表述,“欽此”的意思説白了就是説“我(皇帝)決定就這樣辦了”
在古代文獻中,皇帝詔書後常有“欽此”二字。在一些古代電視劇中常會有欽差大臣宣佈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後説“欽此”,是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結尾的套語。
那麼,“欽此”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欽此,即欽定此文,是皇上定的事。用現代的話説就是“皇帝同意這樣辦”的意思。
由於聖旨不是由皇帝自己親自起草,而是閣臣代擬,經過皇帝“御覽”同意才下發,“欽此”並不是聖旨上的內容,説明是皇上定的。如果皇帝當面下旨,就沒有“欽此”二字。如果欽差宣旨時必須加上“欽此”兩個字。
至於“欽此”二字起源於何時,網上也沒有查到有關文章。
上古時“欽”為“敬”的意思。《尚書·堯典》:“帝曰:‘往,欽哉!’”孔安國傳:“敕鯀往治水,命使敬其事。”《尚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永保天命。”蔡沈集傳:“欽崇者,敬畏尊奉之意。”《爾雅·釋詁下》:“欽,敬也。”“敬”,是“謹慎認真地辦事”。《説文解字》:“敬,肅也。”又云:“肅,持事振敬也。”《論語·季氏》:“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
《尚書·舜典》:“諮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孔安國傳:“懋,勉也。”
《史記》、《漢書》中漢代皇帝詔書結尾是“制曰:可”。《史記·五帝本紀》:“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漢書·宣元六王傳》:“已詔有司勿治王事,遣諫大夫駿申諭朕意。《詩》不云乎?‘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王其勉之!”《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綬,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
《史記·三王世家》:“於戲!保國艾民,可不敬與?王其戒之。”《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今以後為皇后,遣使持節丞相亮授璽綬,承宗廟,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朕嘉與君公長享顯祿,用考諮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錫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藩輔,往,欽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廣德心,以終乃顯烈。”
隋唐時期史籍也沒見到“欽此”的説法。
洪武初,朱元璋稱帝后,使用“欽此”。 洪武二年十月廿五日,左丞相宣國公欽奉聖旨:“今後立學校,春秋休要祭祀。設科分教,禮樂射書數,恁每定擬來。欽此。”會集省台部官逐一議擬,於十月廿七日早朝奉天門,奏奉聖旨,節:“該學校合行的勾當,教秀才每用心講究着行。欽此。”欽依會議定擬到各項事理,洪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中書省楊右丞、陳參政、睢參政、右司郎都事、禮部崔尙書於奉天門東板房內奏奉聖旨:“準。教定立罪名,同這格式,各處學校都鐫在石碑上。欽此。”
萬曆十五年李東陽申時行等編撰《大明會典·刑部·朝審》記載:“天順二年令每歲霜降後,該決重囚,三法司會多官審錄,著為令。”天順二年(1458年)九月二十五日詔旨:“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復生,自天順三年為始,每至霜降後,但有該決重囚,着三法司奏請會多官人每(們)從實審錄,應不冤枉,永為定例,欽此。”
明萬曆年間相國張居正《謝西宮遣使郊勞疏》:“奉聖旨:‘覽卿奏謝,聖母知道了,禮部知道。欽此。’”
據《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2期刊發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方漢奇《記新發現的明代邸報》一文中説:集報界朋友範光永處蒐集到的明熹宗天啓年間
邸報一份:
天啓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諭:温體仁等奏酌保出力人員折,本年東河長口口口,口口迭出,該管文武弁搶護平穩,自應量口鼓勵。開歸道口口口口口道周維持俱着加恩交部議。東留縣縣丞倪文煥口口口同升銜。欽此。
上諭:口寧國府知府員缺,着高時明補口。口口。
旨:朕口口口口東廡,遣盛福各分獻。口口。
上諭:顧秉謙奏拿獲拒捕匪徒審辦一折,此案廣東匪徒馬口山等在廣口貴縣地方迭口搶劫,復敢聚眾抗拒官兵,口屬藐法。經屬縣等奮力圍捕,口口格斃匪徒昊豫口口口,口口口口馬希山口口口,口委員嚴加根究,仍飭該府縣會營嚴緝在逃,各逸匪,務獲究辦。並嚴令各交口口口,口緝餘匪,毋使藏匿。所有此兜拿匪徒速之快查亦口口口口者,酌保數員,侯朕施恩,毋許冒濫。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