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鎖定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是宋代詞人秦觀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第一首詩追溯汝南水災的歷史,重在探素造成水災的政治、軍事原因。第二首詩考查汝南的歷史和名人,意在提供效法和借鑑的對象。這兩首詩在藝術表現上頗有沉鬱頓挫之致。
作品名稱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作    者
秦觀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淮海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作品原文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其一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燒痕
千點湘妃枝上淚,一聲杜宇水邊魂。
遙憐鴻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賊負恩。
粉堞女牆都已盡,恍如陶侃夢天門。
其二
庖煙起處認孤村,天色清寒不見痕。
車輞湖邊梅濺淚,壺公祠畔月銷魂。
封疆盡是春秋國,廟食多懷將相恩。
試問李斯長嘆後,誰牽黃犬出東門 [1]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註釋譯文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詞句註釋

⑴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發,時任蔡州太守,有治績。向有“登樓眺望”詩,此為次其韻而作。一説,向宗回為“郡將”“團練”。
⑵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繞蔡州城北流過,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稱懸瓠城。
⑶野色:田野之色。
⑷偷春:謂偷春色而先發青。
⑸燒痕:指荒草被燒後留下的痕跡。
⑹湘妃枝上淚:指傳説中舜帝的妃子灑在竹枝上的眼淚。據張華《博物志》載,舜南巡,駕崩於蒼梧,二妃奔葬,哭帝極哀,淚染湘竹,竹為之斑。妃死後為湘水神,染淚的斑竹亦名湘妃竹。
⑺杜宇:相傳為古蜀帝名,死後其魂魄化為杜鵑,嗚聲悲苦,啼血乃止。
⑻鴻隙陂:一作鴻池陂、鴻卻陂,故址在河南汝南縣治東南,跨汝河,容納淮北諸水,滋潤州郡沃土,然亦漲溢為害。
⑼穿路:這裏指陂水潰溢為害。
⑽元和賊:指唐憲宗元和年間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據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為害百姓,後為李想所討滅。事見《新唐書·李想傳》。
⑾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短牆,也稱女兒牆。
⑿陶侃(kǎn):東晉大臣。《晉書·陶侃傳》有陶侃“少時夢生八翼而上天門”,後來“位至八州都督”的傳説。
⒀庖(páo)煙:指炊煙。
⒁車輞(wǎng)湖:湖名,因形如車輞而得名。
⒂壺公祠(cí):即壺公觀。壺公,傳説中的仙人。
⒃封疆盡是春秋國:意謂蔡州疆域內多是春秋時的古國之地。秦觀《汝水漲溢説》雲:“諸邑皆春秋時沈江道柏之國。”
⒄廟食:蔡州有狄梁公廟,祀狄仁傑;有李太尉廟,祀李想。秦觀於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為文以祭告以上先賢。
⒅試問李斯長嘆後,誰牽黃犬出東門:李斯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後遭趙高誣陷,被腰斬於咸陽市中。臨刑時,李斯顧謂其中子日:“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1-2]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白話譯文

其一
茫茫的汝水繞蔡州城北流過,曲如弧形,田野發青,淹沒了荒草被燒後留下的痕跡。
一千點舜帝的妃子灑在竹枝上的眼淚,一聲死後化為杜鵑的杜宇的哀鳴。
對鴻隙陂的漲溢為害而感到憐惜,還在想唐憲宗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據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牆都已經化為灰燼,彷彿東晉大臣陶侃,後來成為了八州都督。
其二
炊煙升起的地方是一個孤立的村莊,天色寒冷,不留一點雲的痕跡。
車輞湖邊的梅花,如濺起的淚水,壺公觀畔的月亮也更加銷魂。
蔡州疆域內多是春秋時的古國之地,蔡州有大量將相的公廟,供人緬懷。
想問李斯臨刑時發出長嘆以後,是誰牽着黃狗出東城門。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觀任蔡州教授時之作。“太守向公”,據《桐江詩話》説即“郡將向宗回團練”。向宗回有“登城詩”,秦觀“次韻兩篇”。蔡州州治所在的汝南,有汝水流經城旁。詩人在《汝水漲溢説》一文裏説,“汝南風物甚美”而“水潦為患”,入夏以後,“道路化為陂波”,“城堞危險,濕氣燻蒸”,“歲歲如此”。文中所作介紹,對了解此詩寫作背景,很有幫助。詩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時,由郡城地理形勢、眼前景物生髮出有關歷史與現實的感嘆,寫下了這首詩。 [3]  [4]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作品鑑賞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整體賞析

第一首詩開頭兩句是汝南人民水災後重建家園的生活寫實。汝水“抱城”奔流的勢頭和火種田中的“燒痕”換新綠的場景,告訴人們:春色被“偷”到人間,人們正在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與災情回憶結合起來。“湘妃淚”、“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淚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規的典故,喻指災區人民家散人亡,拭淚招魂的悽慘情狀。詩人眼中見到的修竹影,耳邊聽到的子規聲,喚起他對災民的深切同情。千萬點血淚,一聲聲杜宇,汝南人民遭受洪災,無家可歸,慘不忍睹的鏡頭,如同就在詩人眼前。五六句回顧了造成水災的歷史根源:漢代、唐代留下的隱患和禍根。前句指西漢末年翟方進為相,奏廢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鴻隙陂,從此“水無歸宿”,經常為害。下句指唐憲宗元和年間,吳元濟割據蔡州等地,對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雖為李愬討平,卻貽禍無窮。這些往事,追想起來,都是令詩人哀傷憤慨的。七八句説城堞傾圮已盡,希望太守重加治理。詩人以陶侃來擬向宗回,祝願他像陶侃那樣,為鞏固趙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詩開頭兩句展開了一幅郊野蕭條景象的素描:炊煙裊裊,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點也看不見。洪水給汝南人民帶來的後果,還未消除。三四句寫汝南兩個名勝車網湖和壺公祠的傍晚景色。湖邊梅花盛開,祠畔明月初上,風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災情,詩人記憶猶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觸景傷情,淚濺魂銷。這景況和詩人同時之作“風將沉燎縈歌扇,雪帶梅香上舞衣”,風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説汝南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時代,它就是蔡、沈等國的封地,頗多“先賢”,人們立廟祭祀以示追懷“恩”澤。七八句則從另一角度指出:歷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這樣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卻終遭殺戮之禍。詩人以提問的口氣,把李斯臨刑時“牽黃犬出上蔡東門”的“長嘆”反説出來,意在從他身上引出經驗教訓。
這組詩表現了汝南的地理歷史概況,卻各有特點。第一首詩,上半部分寫人民重建家園的辛勤勞動和水患帶來的嚴重後果,下半部分指斥漢、唐兩朝當國宰相和亂臣賊子的所作所為,對太守向宗回寄予了希望。詩人從國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長官提出建議,對人民生活表示關切,是應該受到肯定的。“茫茫”二句寫汝水抱城奔流,春色中帶有燒痕,詩人主要藉助“燒痕”於無人處寫出人來。而“偷”字從詩人眼中來發現、辨認,尤為傳神。“千點”二句假物寓人,借景抒情,也於無人處寫出人來。它既有烘托前兩句的作用,也能增強對讀者的感染力。“遙憐”二句由漢代的昏庸宰相説到唐代的亂臣賊子,也是句句有人。回顧汝南歷史,一正一反,給人不少啓示。末句“陶侃夢天門”的祝願指名道姓,對照明顯。而第二首詩,上半部分寫水災之後的情景,下半由蔡州在春秋時代已是封疆之國和恩澤民眾的將相祠廟依然受人供奉,表現出這裏民風淳樸,並引李斯之事為戒。這對太守向宗回也有諷勸作用。詩人從國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長官提出建議,對人民生活表示關切,是應該受到肯定的。“庖煙”二句寫詩人通過炊煙遙認孤村,主要借“庖煙”於無人處寫出人來。而“認”字從詩人眼中來發現、辨認,尤為傳神。“車網”二句假物寓人,“封疆”二句由春秋的封國説到廟食的將相,也是句句有人。回顧汝南歷史,一正一反,給人不少啓示。末句寫李斯“牽黃犬”的“長嘆”,指名道姓,對照明顯。詩中説,古代的將相之所以到後來仍然受到祭祀,是因為恩及於民,作者勸勉太守之意自在言外。
秦觀是小小的教官,向宗回曾多次請他代撰境內受祭祀之神的文章,可見對他是尊重的。在郡守登樓眺望時,他的次韻之作,詠史憫時,發了很多感慨。這首詩能擺脱一般“次韻”詩的窠臼,所以能成為名作。 [3]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教授陶道恕《古詩探藝》:“組詩描述蔡州的地理、歷史概況,表現了作者關懷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是秦觀七律中的兩首名作。” [5] 

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元豐八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元祐年間黨爭,屢遭貶謫。早年遊學於蘇軾門下,文辭為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婉麗精密。有《淮海集》。 [6] 
參考資料
  • 1.    劉尊明編選.秦觀集:鳳凰出版社,2007.10:59-60
  • 2.    吳昌恆 等.古今漢語實用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659-660
  • 3.    陶道恕.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12-614
  • 4.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秦觀詩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2:129-131
  • 5.    陶道恕著.古詩探藝:巴蜀書社,2012.06:410-411
  • 6.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