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次生氣旋

鎖定
次生氣旋(secondary cyclone),又叫副氣旋,主要指大氣旋外圍低槽中新生的小氣旋。
中文名稱
次生氣旋
英文名稱
secondary cyclone
定  義
氣旋外圍低槽中新生的氣旋。
應用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天氣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次生氣旋
外文名
secondary cyclone
別    名
副氣旋

次生氣旋定義

如果一條或若干條氣旋的邊緣等壓線呈彎曲狀態,而在這個彎曲形中間可能還有一、二條象是獨立閉合的等壓線,則對於大而深的氣旋而言的較小氣旋系統將大氣旋的邊緣發生和發展,我們稱這種小氣旋為副氣旋或次生氣旋。在一般情呪下,這種副氣旋沿主要氣旋的邊緣,呈反時針方向極為迅速地運動。 [1] 

次生氣旋形成

圖1:次生氣旋的形成過程 圖1:次生氣旋的形成過程
次生氣旋的形成如圖1所示,我國春季常見的東北低壓有一部分就是這種次生氣旋。 [2] 
在兩個高壓區之間可以形成一條低壓帶。同樣在兩個低壓區之間也可以形成一條高壓帶。低壓帶或高壓帶與狹窄的槽或脊有許多共同之點。在氣旋外圍加深着的槽中,即在氣壓值不斷降低的槽中,在許多情況下會形成獨立的小的低壓區,最初只有一根閉合等壓線,如果其中氣壓繼續降低,就會形成—個新的氣旋;這種新生的低壓有時稱為次生氣旋。 [3] 

次生氣旋次生氣旋的分佈

在副極地緯度出現的氣旋擾動中,有許多明顯的低壓系統起源於中緯度低層南半球主要大陸東側暖洋流區上空,並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即從新西蘭北部地區向東南偏東移向德雷克海峽或別林斯高晉海,或從西南印度洋進入羅斯海北部和從巴西南部沿海的南大西洋西部移向恩德比地北部的威德爾海的東北海區(Streten和Troup,1973)。這些系統的大部分都是在50°S左右以南地區加強,通常,這種系統可以生成次生氣旋。 [4] 

次生氣旋次生氣旋的研究

在診斷次生氣旋生成與之相聯的新理論研究中,次生氣旋生成的觀測研究已成為主要問題。初步表明,鋒生半地轉理論為大氣鋒面提供了一個簡單,但逼真的描述,最近的工作為1000Km尺度鋒面氣旋生成提供了一個新的不穩定理論,認為氣旋生成應有多種機制,隨後又提出了一個發展機制,則髙層斜壓相互作用。為了評估這些假設的正確性,設計了一個國際野外計劃—鋒面和大西洋風暴路徑試驗(FASTEX)。FASTEX的野外觀測時段為1997年1~2月,於大西洋上進行。
FASTEX的首要目的是,在氣旋雲系上對照觀測資料檢驗先前的理論假設,並加深對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次生氣旋的結構及其發展演變過程。
FASTEX是在一個500X800 km2大的區域內進行,飛機(NOAA P-3,和UK C-130)是研究的主要裝備,在中尺度降水區域內配備兩部機載多普勒雷達。一個完整的次生氣旋動力學解釋必需包括降水和晴空兩個區域的觀測,而晴空區是不能用雷達觀測的。這裏最為精確的三維運動和熱力場很可能由多普勒雷達和下投式探空儀聯合測漁得到。 [5] 
參考資料
  • 1.    (蘇)列昂諾夫,А.К. 著;山東海洋學院海洋水文氣象系 譯.區域海洋學和海流動力學的若干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09:156
  • 2.    謝義炳 等.天氣學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12:141
  • 3.    (蘇)克里恰克著;李瓊芝 等譯.天氣學 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11:42
  • 4.    (美)W·Schwerdtfeger 著;賈朋羣等譯.南極的天氣與氣候:北京:氣象出版社,1989.10:178-179
  • 5.    儀清菊 等編譯.國外暴雨研究最新進展: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0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