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次生分散暈

鎖定
礦牀形成以後,礦體遭受風化剝蝕,從礦石中分解出來,遷移到土壤、水流、植物及空氣中形成高含量區,即構成。按照載體的性質不同次生分散暈可以分為土壤分散暈,散暈和分散暈等三種。
中文名
次生分散暈
類    別
及伴生元素
應    用
找礦標誌
分    佈
土壤水分氣體
分類
礦體遭受風化剝蝕後,成礦元素及伴生元素以碎屑和鹽類形式散佈在礦體露頭之上及其周圍土壤的覆蓋層中而形成的高含量帶稱為土壤分散暈。
分散暈是鈾礦牀主要的次生分散暈。它發育於礦體的上覆殘積-坡積物中。鈾暈和鐳暈共存,是良好的。
水分散暈
礦體的風化產物以可溶性鹽類的形式分散於礦體周圍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所形成的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的高含量帶稱為水分散暈(或稱水暈),在礦產勘查中也稱為水文地球化學異常。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發育地區,水暈的分佈範圍往往比土壤分散暈廣。
放射性水暈可分為鈾暈、鐳暈和氡暈三種,有時這三種暈構成混合暈。三種元素以鈾在水中的遷移能力最強,暈的分佈可遠離礦體1000~5000m。鐳暈的分佈範圍則不超過1000m。氡的半衰期短,一般離礦體數百米就大為減弱。
放射性水暈是鈾礦隱伏礦體的良好勘查信息。
氣體分散暈
礦體中易揮發和擴散的物質,以氣體狀態散佈於地表疏鬆覆蓋層或大氣中所形成的高含量帶稱為氣體分散暈或氣體地球化學異常。例如氡氣是鈾的衰變產物,它可沿着礦體周圍岩石的裂隙或孔隙,擴散到地表疏鬆覆蓋層中形成異常。氡氣的擴散能力,在殘積和坡秘物中可達10m以上。用射氣儀測量土壤或破碎岩石中的氡氣異常,是尋找隱伏鈾礦體的重要方法之一。
近年來,隨着微量測定技術的發展,利用氣暈找礦的方法有了進一步擴大。例如,可通過測量汞、氦、碘和氟等元素的氣暈尋找有關礦牀。 [1] 
參考資料
  • 1.    羅梅,馬代光 .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