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櫻屬

鎖定
櫻屬(Cerasus Mill.)隸 屬 薔 薇 科(Rosaceae)李亞科(Prunoideae)多年生木本植物,主要分佈於北半球温帶,全世界約有百餘種。其分佈中心在東亞,包括中國、日本和朝鮮,除日本有 9 種和一些變種外,分佈最多的是在中國,約有 45 種,深圳有2種(栽培),多為野生半野生種,主要分佈在我國西部和西南部。此外,歐洲和西亞 5 種,北美 2 種。 [4]  落葉喬木灌木腋芽單生或三個並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幼葉在芽中為對摺狀,後於花開放或與花同時開放;葉有葉柄和脱落的托葉,葉邊有鋸齒或缺刻狀鋸齒。花常數朵着生在傘形、傘房狀或短總狀花序上,或1-2花生於葉腋內,常有花梗,花序基部有芽鱗宿存或有明顯苞片;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先端圓鈍、微缺或深裂。核果成熟時肉質多汁,不開裂,核面平滑或稍有皺紋。 [6] 
分佈北半球温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均有記錄,主要種類分佈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
櫻屬植物分觀花和食果兩大類,櫻桃落葉果樹中成熟最早的一種,果實中含蛋白質、糖、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等都比蘋果為多,營養價值很高,除供生食外,宜於加工,製作果醬、果酒、果汁,蜜餞以及罐頭等。供觀賞用的櫻花,分屬於本屬的山櫻花和東京櫻花兩種,在中國各地庭園均有種植,日本十分珍視,作為國花。 [1]  [5] 
中文名
櫻屬
拉丁學名
Cerasus Mil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櫻屬
亞    科
李亞科
分佈區域
北半球温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

櫻屬植物學史

櫻屬有百餘種,分佈北半球温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均有記錄,主要種類分佈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櫻桃栽培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古書《禮記》已有記載,主要為中國櫻桃,全國各地分佈甚廣。引種的西洋櫻桃,包括歐洲甜櫻桃歐洲酸櫻桃,主要產地在華東沿海各省。東北和西北各省高寒地區多栽培毛櫻桃。此外供觀賞用的櫻花,分屬於山櫻花和東京櫻花兩種,在中國各地庭園均有種植,日本十分珍視,作為國花,大量培育園藝品種,五顏十色,全世界知名。 [1] 
在第四紀冰期時,氣候發生劇烈變化,海平面上升,這些高海拔區域很可能是野生櫻屬植物的冰期避難所,也是保存相對完整的野生櫻屬植物原始類羣,但在冰期各物種的居羣大小均受到嚴重的壓縮,在後期進化過程中由於遺傳漂變的作用,只有部分物種在冰期避難所得到了固定,才得以保留。 [4] 

櫻屬形態特徵

櫻屬植物系落葉喬木灌木腋芽單生或三個並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
櫻花
櫻花(16張)
幼葉在芽中為對摺狀,後於花開放或與花同時開放;葉有葉柄和脱落的托葉,葉邊有鋸齒或缺刻狀鋸齒,葉柄、托葉和鋸齒常有腺體。 [1] 
花常數朵着生在傘形、傘房狀或短總狀花序上,或1-2花生於葉腋內,常有花梗,花序基部有芽鱗宿存或有明顯苞片;萼筒鍾狀或管狀,萼片反折或直立開張;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先端圓鈍、微缺或深裂;雄蕊15-50;雌蕊1枚,花柱和子房有毛或無毛。 [1] 
核果成熟時肉質多汁,不開裂;核球形或卵球形,核面平滑或稍有皺紋。 [1] 

櫻屬分佈範圍

中國是櫻屬植物的重要分佈中心之一,而廣大的西南高山地區更是我國櫻屬植物的分佈中心和起源中心,藴藏着 30 餘種野生櫻屬植物類羣。野生中國櫻桃的分佈最為廣泛,相比而言其他野生櫻屬植物分佈相對狹窄,除陝西佛坪外,其餘調查點只發現 1~4 種,且多生長於人跡罕至的高海拔山區或者自然保護區內。 [4] 

櫻屬生長環境

櫻屬地理

櫻屬植物分佈量大、範圍廣,與其他研究中的野生櫻桃混合生長於同一生境不同,其每種櫻桃相對獨立分佈在不同的海拔區域,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分別分佈着鍾花櫻桃( Cerasus campanulata) 、尾葉櫻桃( C. dielsiana) 、華中櫻桃( C. conradinae)和雪落櫻桃( C. xueluoensis) 。 [3] 

櫻屬地形

多集中分佈於丘陵山坡林下或山坡地邊樹林中,其伴生植物也比較多樣。 [4] 
櫻屬分佈圖 櫻屬分佈圖

櫻屬繁殖方法

嫁接是櫻花類植物的傳統繁殖方法之一,週期短,耗材少,易成功,開花結實早,能快速獲得成品植株投入市場。

櫻屬砧木與接穗的選擇

親和力的強弱是影響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説,砧木和接穗之間的親緣關係越近,其親和力越高,嫁接體越容易成活。嫁接櫻花類植物的砧木大多選用同屬的櫻桃 (C.pseudocerasus) 、毛櫻桃 (C.tomentosa) 、福建山櫻花 (C.campanulata) 、圓葉櫻 (C.mahaleb) 、草原櫻 (C.fruticosa) 、山櫻花 (C.serrulata) 等。 [2] 
砧木要求以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地徑1.0 cm左右的1年生苗為宜;亦可選用多年生大樹進行高接。砧木可通過播種繁殖、扦插繁殖或壓條繁殖來獲得。而接穗選擇以1年生髮育正常、芽飽滿、生長健壯、開花性狀好、無病蟲危害的枝條為宜,接穗應比砧木略細。接穗最好隨採隨接,在4℃下保温冷藏亦可獲得較高的嫁接成活率。 [2] 

櫻屬嫁接時間和嫁接方法

以自然時節劃分,櫻花嫁接可分為春接、夏接、秋接和冬接;以植物生長期可分為生長季節嫁接和休眠期嫁接;而以嫁接所用部位可分為枝接、芽接和根接。枝接和芽接是櫻屬植物嫁接繁殖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來説枝接法多在早春進行,而夏季多采用芽接法。 [2] 

櫻屬嫁接後的管理

嫁接後的田間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櫻花嫁接苗的成活。根據前人的經驗,嫁接15d後要隨時檢查嫁接苗的成活率,未成活的可補接。嫁接後的田間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櫻花嫁接苗的成活。根據前人的經驗,嫁接15 d後要隨時檢查嫁接苗的成活率,未成活的可補接。 [2] 

櫻屬下級分類

櫻屬
中文名稱
學名
Subg. Cerasus
矮生櫻亞屬
Subg. Microcerasus [1] 

櫻屬主要價值

櫻屬食用價值

櫻桃是落葉果樹中成熟最早的一種,果實中含蛋白質、糖、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等都比蘋果為多,營養價值很高,除供生食外,宜於加工,製作果醬、果酒、果汁,蜜餞以及罐頭等。 [1] 
櫻桃果型大,風味優美,生食或制罐頭,櫻桃汁可製糖漿、糖膠及果酒;核仁可榨油,似杏仁油。

櫻屬藥用價值

櫻花皮、木材含龍膽酸的5-葡萄糖甙和5-鼠李糖葡萄糖甙、櫻桃甙、木材含d-兒茶素;莖、葉含槲皮素3-半乳糖甙;嫩葉含香豆素、反式一鄰羥基桂皮酸葡萄糖甙、氰甙;種仁含脂肪油32%,主要含a-桐酸、谷甾醇,用於咳嗽、發熱等症狀。

櫻屬觀賞價值

櫻花色鮮豔亮麗,枝葉繁茂旺盛,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常用於園林觀賞。以羣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邊、建築物前。盛開時節花繁豔麗,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極為壯觀。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可三五成叢點綴於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櫻花還可作小路行道樹、綠籬或製作盆景。

櫻屬保護現狀

櫻屬種羣現狀

儘管我國擁有種類豐富且分佈廣泛的野生櫻屬植物資源,但調查發現我國野生櫻屬植物遺傳資源的破壞和流失情況非常嚴重,多數分佈地的野生櫻屬植物種類單一而且受威脅程度日趨嚴重。部分地方的部分野生櫻屬植物資源已經不復存在,如歐茂華報道的貴州印江梵淨山和雷山雷公山的部分野生櫻屬植物物種在本次調查中未發現。就現存資源的保護現狀來看,只有極少數的分佈於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如陝西佛坪、貴州印江梵淨山、甘肅兩當等具有一定的保護和管理,受人為肆意破壞的威脅因素較小。而多數種質資源都零星分佈於山坡密林、公路旁以及田邊,而且距離城鎮較近。這些資源由於沒有對其進行任何保護和管理,一直處於放任狀態任其自生自滅,頻繁的人類活動對其居羣數量的破壞十分嚴重,而且一些較大的居羣也正處於萎縮狀態。 [4] 

櫻屬瀕危原因

農業生產活動對生境的破壞:野生櫻屬植物原生境大多屬於集體山地或集體林地等,農民對原生境的開墾種地行為不可避免。開荒種地是對野生作物原生境破壞最為徹底的一種行為,甚至有可能會完全毀滅該地區稀有農業野生植物的生存條件,造成的破壞也是不可逆的,如四川木裏、西昌、石棉等地的野生櫻桃的原生境均是由於人為開荒造成的破壞。此現象在其他物種野生植物的調查中也有較多的報道,如蘋果、野生黃芩、臘梅、斑茅等。 [4] 
社會經濟發展對生境的破壞:由於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急劇加快以及道路建設的推進,許多野生櫻屬植物的分佈區由於修建工廠、道路而遭到嚴重的破壞,如四川雅安雨城區、巴中恩陽區、滎經,陝西嵐皋,甘肅兩當等地的資源由於較頻繁的鄉村道路建設而被砍伐,使得本來零星分佈於路邊的資源迅速減少。 [4] 
旅遊開發對生境的破壞:由於近年來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自然風景區的大規模開發也使得人類活動的足跡開始越來越頻繁的踏足野生植物原生境。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四川峨眉、貴州遵義、貴陽烏當區、雲南昆明盤龍區等地的野生櫻屬植物的原生境均由於旅遊資源的開發受到不同程度的潛在威脅,而且還會隨着旅遊景點開發後人類的頻繁出入使得其原生生境的破壞進一步惡化。 [4] 

櫻屬保護措施

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增加對野生櫻屬植物資源的調查和開發利用力度。野生資源的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是資源保護的基礎,儘管前人及本研究對我國的野生櫻屬植物資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但畢竟涉及面不夠廣,且對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研究相對薄弱。因此,在加大對野生櫻屬植物資源的調查力度,充分摸清“家底”的同時應重點對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深入研究。 [4] 
加強對野生櫻屬植物遺傳資源的基礎研究及系統評價。開展野生櫻屬植物居羣遺傳多樣性及遺傳結構的研究,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及 DNA 測序技術結合羣體遺傳學方法對現存物種居羣進行分析,在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明晰其羣體遺傳規律,以便更好地制定種質資源的保護策略。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