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檀營

鎖定
檀營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位於密雲縣城東北,因清乾隆皇帝為加強京師東北部的軍事防禦而設,是清代密雲滿蒙八族駐防營的故地。區域面積2.73平方公里,居住滿蒙回漢四個民族,人口11626人。 [1] 
中文名
檀營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北京市密雲區
地理位置
密雲縣城東北
面    積
2.73 km²
人口數量
11626人
拼    音
tán yíng

目錄

檀營地理位置

檀營位於密雲縣城東北,距縣城15公里。它就是清代密雲滿蒙八族駐防營的故地。
清朝定鼎燕京,以文治武功著稱的第四代皇帝——乾隆,為了加強京師東北部的軍事防禦,於年(乾隆42年)詔諭內閣:“密雲縣地方密淝畿輔,彼處城邑亦大,儘可建蓋兵房,安插兵丁千餘,著軍機大臣於八族滿洲兵內挑選二千名派往密雲縣駐防”(見《畿輔通志》)。建造營房,衙署歷時三載告竣,於1780年移駐。
出於戰略需要,旗營在武備方面一如邊關軍府設置。營城高兩丈,周長四華里,為虎皮石城恆。東、西、南設營門三座,北面建有文昌閣、關帝廟。東西營門外分別設有演武廳、綠營教場。營城外面北部設有火器營靶場。營城內東南部設有火藥庫、兵器庫及馬圈。營城內共建衙署、兵房4872間。縱橫六條官街把滿蒙八族劃分成十六佐(相當現在連的建制)。滿洲八族居中央,蒙古八族居四隅。滿蒙八族佈列的順序是:自北向南,右翼為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左翼為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分官設職星羅棋佈。最高官員位正二品副都統。下轄軒領、佐領、驍騎校、防禦校、等凡52名官員。騎兵2100名,戰馬450匹。連同所轄昌平、順義、三河、玉田、古北口五處兵馬旗兵總額為2600名。

檀營説明

檀營族兵雖由燕京移駐密雲,但其先世均系清世祖順治入關前調集白冊黑水之各舊部。蒙古騎兵則是供調鐵嶺科爾泌部騎兵之一部。
顯赫百年的昔日旗營,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歷史賦予這塊土地的豐富內涵,至念仍在延接着各地各界人士來此尋根溯源,追憶它的往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統戰民族工作機構的恢復和民族政策的落實,1983年檀營率先成立了北京歷史上第一個滿蒙族鄉。消息見報後,各地各界人士來訪者接踵而至。遺憾的是直到80年代末,仍無一片完整、翔實的史料以饗來者。
筆者從事民族工作有年,1988年離休後,第一個夙願就是利用晚年餘熱協助民族鄉辦一個滿蒙文史展。在鄉政府和滿蒙族父老的贊同支持下,經過兩年的籌備,於1993年展出。儘管展出條件受到某些制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但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確實很大。北京電視台對外部先後在《京郊紀行》、《北京周邊行》多次播放了檀營專訪內容。中央電視台《天涯共此時》欄目,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先後於2000年11月、12月三次播放了檀營展史內容。展出期間,還先後接待了市政協和全國政協部分委員的多次視察以及各地各界人士的多次訪問。
通過舉辦滿蒙族文史展,對服務首都發揮民族窗口作用和以史為媒發展民族鄉經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後還將作為愛國主義教材通過今昔對比教育下一代。
參考資料
  • 1.    檀營  .密雲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