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鎮,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地處東莞市東部,介於北緯22°59′21.74"—23°03′50.4",東經113°55′10.1"—114°01′33.9"之間,東南部與常平鎮接壤,西南與東坑鎮交界,西部毗鄰茶山鎮,西北接石排鎮和松山湖(生態園),東北靠企石鎮。轄區總面積44.67平方千米。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橫瀝鎮常住人口27.93萬人。
[1]
橫瀝建村始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1958年10月,撤銷大鄉,橫瀝與橋頭、常平合併成立常平人民公社。1959年6月,橫瀝人民公社從常平人民公社析出。1983年8月,撤社設立橫瀝區公所。1987年4月,撤區設立橫瀝鎮。
[1]
截至2021年10月,橫瀝鎮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橫瀝鎮中山路419號。
- 中文名
- 橫瀝鎮
- 行政區劃代碼
- 441900106
- 行政區類別
- 鎮
- 所屬地區
- 廣東省東莞市
- 地理位置
- 東莞市東部
- 面 積
- 44.67 km²
- 下轄地區
- 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
- 橫瀝鎮中山路419號
- 電話區號
- 0769
- 郵政編碼
- 523460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27.93 萬(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 著名景點
-
橫瀝牛墟
逸頤藝舍博物館 - 車牌代碼
- 粵S
- 地區生產總值
- 198.53 億元(2021年)
橫瀝鎮歷史沿革
編輯橫瀝建村始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
明清,屬文順鄉,歸京山司管轄。
民國時期,橫瀝地區設有共和鄉(後改橫新鄉)和橫瀝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鄉合一,隸屬第一區。
1953年1月至1955年8月,隸屬第五區。
1955年9月至1957年11月,隸屬常平區。
1957年,撤區並大鄉,成立橫瀝大鄉。
1958年10月,撤銷大鄉,橫瀝與橋頭、常平合併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橫瀝人民公社從常平人民公社析出。
1983年8月,撤社設立橫瀝區公所。
橫瀝鎮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21年10月,橫瀝鎮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恆泉社區、石湧村、隔坑村、半仙山村、橫瀝村、田頭村、田坑村、村頭村、長巷村、田饒步村、六甲村、村尾村、水邊村、新四村、山廈村、月塘村、張坑村。
[5]
鎮人民政府駐橫瀝鎮中山路419號。
[1]
橫瀝鎮地理環境
編輯橫瀝鎮位置境域
橫瀝鎮地處東莞市東部,北緯22°59′21.74"—23°03′50.4",東經113°55′10.1"—114°01′33.9"之間,東南部與常平鎮接壤,西南與東坑鎮交界,西部毗鄰茶山鎮,西北接石排鎮和松山湖(生態園),東北靠企石鎮。轄區總面積44.67平方千米。
[1]
橫瀝鎮地貌地貌
橫瀝鎮所在地區由東江水經歷漫長的歲月沖積而成,是以砂岩為主的水成岩層。全鎮總體屬於平原地形,內部崗阜丘陵起伏,河谷平原交織其間。境內最高神山(石湧村)海拔57.1米,其次為陂頭嶺(張坑村)海拔51.7米。鎮內森林覆蓋率18.28%,綠化覆蓋率39.88%。
[1]
橫瀝鎮氣候
橫瀝鎮水文
橫瀝鎮境內河道屬寒溪河和東引河兩大河流。寒溪水(又稱青鶴灣水)發源於大屏嶂之觀音山,經黃江、常平流人橫瀝的田頭、半仙山、隔坑、石湧。流經境內5.2千米。仁和水系寒溪水的支流,發源於常平鎮九江水,流經境內5.5千米,經境內匯合從企石鎮南坑流經水邊四馬的東引運河(在境內長1.35千米),沿經橫瀝、半仙山在牛屎渡(地名)注入寒溪水,經東坑、茶山、東城人入東江。
[4]
橫瀝鎮自然災害
橫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大風,尤以水災為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6月21日8時至22日8時,降水129毫米,暴雨引起內澇,導致菜田1940畝、魚塘461畝、工棚860平方米、房屋2350平方米、廠房9300平方米受損,造成經濟損失305.1萬元。同年8月19日8時至20日8時,降水130.2毫米,暴雨引起內澇,導致菜田2730畝,魚塘415畝,房屋1400平方米受浸,造成經濟損失377萬元。
[4]
橫瀝鎮人口
編輯橫瀝鎮經濟
編輯橫瀝鎮綜述
2021年,橫瀝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53億元,同比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76億元,同比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0.7億元,同比增長11.5%;社消零總額45.63億元,同比增長10.5%;進出口總額167.9億元,同比增長22.4%,其中出口總額130.4億元,同比增長18.3%。
[2]
橫瀝鎮第二產業
截至2021年,橫瀝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級專精特新4家;市級倍增計劃試點企業11家;上市企業2家,上市後備企業8家。擁有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216家,覆蓋率達49.66%。
[1]
橫瀝鎮第三產業
橫瀝鎮交通運輸
編輯橫瀝鎮社會事業
編輯橫瀝鎮教育事業
2020年,橫瀝鎮共有公民辦中小學13所,其中:公辦初級中學1所,公辦小學2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民辦小學3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東莞市職教城落户橫瀝鎮水邊村。
[1]
橫瀝鎮文體事業
2020年,橫瀝鎮有體育館3個,電影放映單位4個;圖書館1個、基層圖書室28個,公共圖書館(室)藏量約17萬冊;各類文化廣場25個,佔地總面積14.7萬平方米。舉辦各類文化藝術表演77場次、文化展12場次。
[1]
橫瀝鎮醫療衞生
橫瀝鎮社會治理
2021年,橫瀝鎮安全事故起數、亡人數分別下降16.7%和33.3%,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數下降38.46%。優化治安巡防機制,組建6500多人“東莞義警”隊伍,盜竊、“兩搶”等犯罪同比下降14.3%和22.2%。
[3]
橫瀝鎮風景名勝
編輯橫瀝牛墟,又名“橫瀝三六九”。1995年改稱為“橫瀝牛行”。牛墟,是指活牛買賣的圩市。在廣東,牛墟主要分佈在東莞橫瀝和三水西南兩個地方。據【康熙】《東莞縣誌》(清)裏記載:“二月望日山谷民大集三角山唐家村諸處以農器耕牛貿易曰犁耙會”。橫瀝牛墟經歷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牛墟的交易地點也經過了六度的遷移,牛墟交易也經歷了以耕牛為主到以肉牛交易為主的轉變。
[1]
逸頤藝舍博物館,國家AAAA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中國收藏文化示範基地”“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東莞市文化產業基地”,2019年被中國僑聯評定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逸頤藝舍博物館於2011年開始籌建,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有展覽四合院、貴賓藝舍、藏品倉庫大樓。四合院內設有主題展廳,展示了陳氏家族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所收藏的各類精美藏品,藏品涵蓋古今書畫、瓷器(唐、宋、元、明、清、民國)、青銅器(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明清傢俱、犀角雕、象牙雕、田黃石等。
[1]
橫瀝鎮歷史文化
編輯橫瀝鎮地名由來
橫瀝鎮文物古蹟
橫瀝鎮境內有半仙山古建築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半仙山村,有宗祠、家祠、門樓與村落民居等建築。蘭田別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田頭村泰江墟,始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新埠正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橫瀝鎮中心,為二層騎樓建築,建於20世紀20年代。
橫瀝鎮方言
橫瀝鎮絕大部分使用粵語。
[6]
- 參考資料
-
- 1. 橫瀝鎮簡介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24]
- 2. 橫瀝概況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24]
- 3. 經濟發展 .東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24]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劉洪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2月:2108-2110
- 5. 2021年橫瀝鎮區劃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8-28]
- 6. 人口·民族·語言 .東莞市橫瀝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28]
- 7.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1(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