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斑錦蛇

鎖定
橫斑錦蛇(學名:Euprepiophis perlaceus)為遊蛇科玉斑蛇屬體型中等大小的無毒蛇,頭、頸區分不明顯。頭背黃綠色,具3條黑色橫斑:第1條橫跨吻背;第2條橫跨兩眼,在眼下分2支,分別達口緣;第3條呈倒“V”形,其尖端始自額鱗,左右支分別斜經口角達喉部。體、尾背面橄欖綠色或黃綠色,具幾十道橫斑,每個橫斑由黑-黃綠-黑3道橫紋組成,每橫紋約佔1枚背鱗寬。成體體色偏黃綠色,中間這道橫紋與體色接近,且黑色橫紋中夾雜珍珠樣點斑,串聯成珍珠項鍊樣。每組橫斑前後相隔4-6枚背鱗。腹面乳白色,腹鱗具黑色大斑點,約佔1枚腹鱗寬。 [11] 
棲息於海拔1650~3370米的濕潤山區,常見於落葉闊葉林下、路邊、溪溝邊、灌木叢中。為中國特有種,僅分佈於中國四川、陝西。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3-4] 
中文名
橫斑錦蛇 [1] 
拉丁學名
Euprepiophis perlaceus
別    名
橫斑麗蛇
外文名
Szechwan Rat Snake [3] 
國際瀕危等級
瀕危(EN) [3]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4]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遊蛇科
玉斑蛇屬
橫斑錦蛇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種
[2] 
分佈區域
亞洲
命名者及年代
Stejneger, 1929 [2] 

橫斑錦蛇物種學史

橫斑錦蛇是由美國學者Stejneger於1929年依據採於四川雅安的一號雄蛇標本發表的新種 ,模式標本保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往後的近60年來未再發現其他個體,以至於有人懷疑其有效性(該蛇與玉斑錦蛇有相似的色斑和體色,有人曾猜測是玉斑錦蛇的個體變異)或已經滅絕。直到20世紀80年代,鄧其祥等才又於四川省汶川縣卧龍自然保護區及瀘定縣海螺溝森林冰川公園採得3號標本。此後,在歷次的科學考察中,又陸續在石棉、寶興、峨邊和美姑等縣有零星發現。趙爾宓還專門發文通過形態比較從而確認了橫斑錦蛇的有效性。 [5] 
橫斑錦蛇原隸屬於錦蛇屬Elaphe,陳欣和美國學者Burbrink等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指出橫斑錦蛇與玉斑錦蛇、日本麗蛇(Euprepiophis conspicillata)關係最近並組成一個單系,並另立新屬玉斑蛇屬Euprepiophis。 [5] 

橫斑錦蛇形態特徵

橫斑錦蛇
橫斑錦蛇(3張)
體型中等偏大,頭略大,與頸明顯區分。眼大小適中,瞳孔圓形;軀尾修長適度。背面灰褐色,有多數排列不規則的橫斑,有的前後交連,組成橫斑的鱗片色白而鑲黑邊,儼如一串串白色珍珠;腹面污白色,有多數灰黑色大塊斑。頭背吻端有2個黑橫斑,第一橫斑橫跨左右鼻孔,第二橫斑橫跨兩眼後分叉達上唇緣;頭及枕背有3個呈套疊的倒“V”形黑斑。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2枚;顳鱗1+2(個別3)枚;上唇鱗7枚(2-2-3式);下唇鱗7~9,前3或4枚接前頷片;頷片2對。背鱗19-19-17行,前段中央11~13行起稜,後段及尾背鱗片全部起稜;腹鱗224~231枚;肛鱗二分;尾下鱗57~69對。 [6] 

橫斑錦蛇近種區別

橫斑錦蛇 橫斑錦蛇
玉斑錦蛇 玉斑錦蛇
頭背黃綠色,具有一個人形花紋。體背為較細的黑色條紋,條紋上鑲嵌有鏈珠一樣的圓形斑點。 [7] 
頭背黃綠色,具有一個粗大的倒“V”形斑紋。體背中央為一行粗大的菱形斑紋,正中央黃色,外緣為黑色。 [7] 

橫斑錦蛇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650~3370米的濕潤山地落葉闊葉林下,常見於路邊、溪溝邊、灌木叢中。 [8]  [9] 
橫斑錦蛇的棲息環境 橫斑錦蛇的棲息環境

橫斑錦蛇生活習性

橫斑錦蛇捕食

橫斑錦蛇屬於偏食性蛇種,飼養環境下觀察所取食的飼料種類主要是小型脊椎動物,尤其是出生後不久的乳鼠,偶爾也捕食蛙類,但從不主動捕食昆蟲和昆蟲幼蟲、蚯蚓、蛞蝓和蝸牛等無脊椎動物。對個體稍大的鼠類,如體重超過15克的小白鼠,只是攻擊而不捕食。在飼養過程中觀察,將投餵的10日齡以下的小白鼠,分散投餵到飼養房的各個區域角落,橫斑錦蛇只捕食隱秘角落中的小白鼠,如蛇窩的層板縫隙中,或被紙張覆蓋的下面,很少暴露在開闊區域下進食。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觀察到橫斑錦蛇的進食,但以夜晚取食居多。橫斑錦蛇在捕食時,由於捕食的是體積較小的小鼠,一般是直接咬住獵物,然後迅速吞嚥,而不是纏繞致死後再吞嚥。一條成年體重在200克~250克的成體橫斑錦蛇,一次可以進食2~5只3克~15克的小白鼠,通常總量不超過20克。6月、7月、8月、9月氣温在26攝氏度左右,進食量最大。橫斑錦蛇在一次進食後進窩休息5天~10天不再出窩活動,也不飲水。只有在消化結束後再出窩活動尋找食物。 [5] 

橫斑錦蛇冬眠

橫斑錦蛇在10月氣温下降到20攝氏度以下後停止進食,當氣温降到16攝氏度以下不再出窩活動進入冬眠;此時不見蛇出窩活動,也不見蛇出窩飲水。來年春季氣温回升到16攝氏度以上可見出窩活動,22攝氏度以又開始進食。 [5] 

橫斑錦蛇蜕皮

蜕皮時,先將頭部在粗糙的石塊或木板上磨擦,頭部皮自吻尖處張開,然後利用石頭或木板夾縫夾住皮,身體慢慢往前爬行,數十分鐘後,1張完整的蛇蜕就留在地面上。 [5] 

橫斑錦蛇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種,僅分佈於中國四川省、陝西省。 [8] 
橫斑錦蛇分佈圖 橫斑錦蛇分佈圖

橫斑錦蛇繁殖方式

產卵中的橫斑錦蛇 產卵中的橫斑錦蛇
卵生。 [8]  2017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丁利帶領的研究團隊與西華師範大學、四川省林科院的合作者,終於攻克繁育橫斑錦蛇的難題,首批蛇卵孵化成功。1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氣温經常很低,某種程度上,這裏是冷血動物的禁地。分佈在那裏的蛇一般都是卵胎生,避開了自然孵化的艱難。但橫斑錦蛇仍然是卵生、自然孵化。 [1] 

橫斑錦蛇保護現狀

橫斑錦蛇保護級別

橫斑錦蛇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瀕危(EN); [3]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瀕危(EN)。 [10] 

橫斑錦蛇種羣現狀

由於橫斑錦蛇鮮少有發現,種羣趨勢並不為人所知,但據推測,隨着棲息地的喪失,種羣趨勢正在下降。 [3]  [10] 

橫斑錦蛇瀕危原因

由於分佈區狹窄、過度開發和森林砍伐導致的棲息地質量衰退、盜獵現象、棲息地周邊不少農户對橫斑錦蛇在內的無毒蛇,均採取捕殺態度。 [10]  [3]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