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山之戰

(宋夏戰爭之一)

鎖定
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軍在檢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武康軍,武信軍,武寧軍,護國軍,河東,山南東道,劍南西川,劍南東川節度使、太傅、涇國公、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領樞密院事童貫、龍衞神衞四廂都指揮使,洺州防禦使,知渭州事种師道的率領下,在古骨龍大敗西夏軍。宋夏兩國在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後,最後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且恢復舊時賜名曰趙乾順。宋徽宗同意休戰,下令陝西六路罷兵息戰。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被女真金國所滅,南宋與西夏不再接壤,宋夏戰爭結束。 [1-2] 
發生時間
1114年
中文名
橫山之戰
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二月,西夏以數千精鋭騎兵出入渭、延、慶三州間,搶掠百姓牲畜,大肆屠戮。五月,西夏軍進攻石堡城,陝西轉運使、知延州陶節夫率宋軍大敗西夏軍,斬獲西夏統軍以下軍官近百。六月,折可適率宋軍騎兵出蕭關突襲靈州川,大敗西夏軍,蕃民連夜扶老攜幼進入靈州城躲避,來不及的人被宋軍俘獲甚眾。十月,西夏集中四路監軍司的軍隊突入涇原,圍攻平夏城,宋軍鈐轄楊忠殉國。西夏軍進而攻打鎮戍軍,俘虜數萬平民。 [3] 
崇寧四年(1105年)二月,宋軍進攻銀川寨(永樂城)。西夏守軍依城固守,宋軍裨將韓世忠在血戰中陣斬西夏守將,並將其首級擲於城外,宋軍主力部隊乘勝攻克銀川寨。西夏發兵救援,在嵩平嶺又被韓世忠所部宋軍擊敗,銀州西夏守軍也棄城而逃。三月,西夏以四監軍司之兵和青唐吐蕃酋長雞賒羅撒組成聯軍,逼近宣威城。知鄯州高永年率宋軍出城30裏抵禦,卻被夏吐聯軍俘虜殺害。接着夏吐聯軍又燒燬大通河橋,河湟局勢鬥轉直下。熙河鈐轄趙隆受詔率軍攻打鐵山,親自先登陷陣,宋軍全軍奮勇拼殺,宣威城外夏吐聯軍聽説後於是撤軍解圍。夏崇宗對陶節夫在銀州修築堡寨感到憂慮,於是派遣軍隊企圖干擾宋軍行動。宋軍間諜報告西夏軍已經向東開拔,陶節夫説:“(西夏軍)必西趨涇原也。”於是派遣裨將耿端彥率兵疾馳至銀州,僅五日便完成築城工作。西夏軍從涇原方向趕到城下時,見宋軍備禦齊全,只得從杏子河東山方向轉入延州塞門寨,縱兵大掠五日而還。鍾傳提議在蕭關舊城的基礎上重修堡寨,派遣折可適率軍為民夫提供保護,半路卻遭遇大雨。宋軍行至踏口,遭到西夏軍襲擊,折可適所部不敵敗走。四月,西夏軍圍攻臨宗寨,伏兵於乳酪河西,企圖截擊宋軍增援部隊。知湟州辛叔憲派遣部將李寧統兵出戰,先以騎兵強攻西夏軍伏兵,然後宋軍主力縱兵奮擊,大敗圍城西夏軍。五月,西夏軍再攻順寧寨,被鄜延第二副將劉延慶所部宋軍擊敗後轉攻湟州北蕃市城,又再次被辛叔憲所部宋軍擊退。 [4] 
政和三年(1113年)十月,西夏接納北宋叛將李訛移,雙方合軍包圍定遠城。十二月,李訛移率數萬西夏軍圍攻定遠軍觀化堡,宋軍堅守二十五日後西夏久攻不下於是撤軍。 [5] 
政和四年(1114年)三月,西夏修築臧底河城。五月,鄜延經略使劉延慶率兵圍攻臧底河城,西夏軍抵抗非常頑強。宋軍裨將韓世忠於夜間登城斬首二級,割下護城氈後返回宋軍軍營。西夏從佛口嶺方向調集軍隊援助臧底河城守軍,韓世忠率部奮戰。宋軍過臧底河後,又被西夏軍追及,韓世忠由於難以取勝不得已率軍返回。十月,西夏軍大舉入侵,過定邊軍後在佛口谷修築堡寨,取名為洪夏軍,童貫於是急派种師道率軍反攻。由於洪夏城四周水源匱乏,宋軍士兵無奈陷入缺水困境。种師道指着西山麓説到,“是當有水。”經過開鑿,果然宋軍挖掘出泉水。洪夏城中西夏士兵非常震驚,都認為种師道猶如天神下凡,士氣大為衰落,宋軍於是趁機攻克了洪夏城。 [6] 
政和五年(1115年)正月,宋軍中軍在檢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武康軍、武信軍、武寧軍、護國軍,河東、山南東道、劍南西川、劍南東川節度使,太傅,涇國公,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領樞密院事童貫的率領下坐鎮蘭州,熙河經略使劉法率步騎兵15萬出湟州,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兵5萬出會州。劉仲武所部前出至清水河一帶修築堡寨,分兵屯守後順利搬師。劉法所部與西夏右廂軍相遇並展開激戰,最終宋軍在古骨龍城大敗西夏軍,斬首3000餘級。四月,种師道指揮宋軍在席葦平修築堡寨。宋軍工程才剛開始,西夏就派遣了大量軍隊前往干涉,在葫蘆河沿岸修築工事列陣以待。种師道所部在河岸擺開陣勢,做出一副準備決戰的樣子,暗地裏派遣偏將曲充由小路出橫山,四處放話宋軍援軍即將到達。西夏軍聽到消息後,對此突然變化感到顧慮。而折可世則趁機率軍繞道至西夏軍陣後偷襲,姚平仲率軍以精鋭帶甲步兵對西夏軍前軍猛攻,宋軍前後夾擊獲得大勝。八月,王厚和劉仲武集合涇原、鄜延、環慶、秦鳳四路宋軍進攻臧底河城,但被西夏軍擊退,損失近半。九月,西夏軍大掠蕭關以示報復,一直進軍至葫蘆河,因渡河受阻方才撤軍。 [7-8] 
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童貫派遣劉法和劉仲武調集熙河、秦鳳兩路10萬大軍進攻仁多泉城,夏崇宗令晉王察哥率軍救援。但察哥由於畏懼劉法的威名,未敢前往仁多泉城。二月,守城西夏軍寡不敵眾,最終在困境下被迫向宋軍投降,但劉法在受降後卻進行屠城,死者3000餘人。七月,李訛移和其子李遇昌進入北宋邊境偵查,被熙河路宋軍巡邏士兵所擒,宋徽宗下詔將其斬首示眾。十一月,西夏發兵大舉進攻靖夏城。西夏軍趁乾旱無雪,以數萬騎兵繞城奔馳,致使黃沙滿天可見度急劇下降,然後偷偷挖掘壕溝地道進入城內,屠城後撤軍離開。與此同時,西夏軍以重兵切斷了安平寨的水源。渭州都監郭浩率騎兵數百進攻西夏軍,西夏軍撤退轉而進攻石尖山,郭浩再次率宋軍列陣迎戰。激戰中郭浩左臉中箭,然而郭浩毫不慌亂,奮力大呼繼續作戰。宋軍由是士氣大振,西夏軍難以抵擋,全軍崩潰。 [9] 
政和七年(1117年)二月,宋徽宗派知渭州种師道調集陝西、河東七路大軍10萬攻打臧底河城,計劃於十日內攻克。由於西夏軍固守,宋夏兩軍惡戰八天仍處於僵持。种師道重整軍紀,將懈怠者斬殺,宋軍士氣再振。安邊巡檢楊震率敢死隊首先登城,擊殺西夏軍數百,隨後宋軍蜂擁而至,西夏軍全軍崩潰,宋軍於是攻克臧底河城。 [10] 
重和元年(1118年)二月,西夏軍趁地震圍攻震武軍(古骨龍城),知震武軍孟明出戰失敗,軍情危急。熙河經略使劉法率軍火速前往救援,西夏軍遂撤軍。劉法在震武軍解圍後於瞎令古城北修築德通、石門兩個堡寨以加強防禦,夏崇宗對此深感憂慮。四月,西夏軍進攻丁星原以反制劉法新築堡寨,然而由於宋軍防守嚴密,西夏軍只得在丁星原附近搶掠六日而返。而宋徽宗則下詔修築靖夏、伏羌、制戎等堡寨加強邊防。六月,夏崇宗對於宋軍堡寨不斷推進憂慮不已,於是下令修築割牛城並屯駐重兵,希望其可以作為興慶府東南之屏障。童貫派遣何瓘由膚公城趁夜進軍,宋軍偷襲得手,一舉攻克割牛城並改名為統安城。 [11] 
宣和元年(1119年)三月,童貫不顧反對強令熙河經略使劉法進攻朔方。劉法率軍2萬在統安城和西夏軍相遇。西夏晉王察哥親率大軍迎戰宋軍前軍,另派遣一支精鋭騎兵登山繞道夾擊宋軍後軍。宋夏兩軍展開了極度血腥的激戰,楊惟忠帶領的宋軍前軍難以抵禦西夏軍的攻勢,退向宋軍中軍大陣。焦安節帶領的宋軍後軍同樣感到吃力,被迫向宋軍左軍靠攏。宋軍在朱定國等將領的帶領下從早上到傍晚拼死力戰,傷亡慘重逐漸不支。劉法被迫連夜突圍,在次日清晨於統安城70裏外的蓋朱屹殉國。西夏軍接着乘勝包圍震武軍,但遭到城中宋軍竭力抵抗。察哥認為“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塊”,於是主動解圍撤軍。四月,童貫派遣种師道、劉仲武、劉延慶率軍出蕭關報復西夏。經過連番血戰,宋軍大破西夏軍,攻克永和寨後乘勝包圍了割沓城。西夏軍出城抵禦,卻再次被宋軍擊敗。宋軍分兵向北,抵近鳴沙,西夏守軍棄城逃跑。种師道因未見到西夏軍而撤軍返回。五月,察哥因宋軍已經威脅鳴沙,於是率軍再次圍攻震武軍。西夏軍晝夜不停地進攻,守城宋軍日漸吃緊。童貫急率宋軍主力救援,西夏軍無奈被迫撤退。六月,經過長期交戰的西夏因國力受損嚴重,夏崇宗於是決定向宋朝表示臣服,且恢復舊時賜名曰趙乾順。宋徽宗同意休戰,下令陝西六路罷兵息戰,宋夏戰爭結束。 [12-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