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

鎖定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簡稱機投橋街辦,地處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西面,轄區共有6個社區:萬壽橋社區、半邊街社區、潮音社區、果堰社區、機投社區、白佛社區。
轄區共有103297人(2010年),房屋33000餘户,出租房屋14000餘户,屬城郊結合部。轄區基礎設施完善,形成以三環路、武青路、潮音路、永康路等“三縱一橫”為骨架,公共交通配套持續提檔升級,日益便捷,現有地鐵9號線、17號線,公交8路、53路、83路等路線貫通全境。轄區內水電氣、通信、光纖等配套設施齊全,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和公園等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完善。有企業4000餘家,涉及房地產、工業製造、維修、印刷、包裝、傢俱、電器和新型材料等行業。
中文名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類別
辦事處
所屬地區
成都市武侯區
人口數量
103297人(2010年) [1]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

三國時期名瞿上鄉。“瞿上”一詞,專指“蠶叢縱目”,是昔日蜀王蠶叢氏的祠堂。唐時以“九壁錦”、蜀箋、薛濤箋、“澄心堂”箋紙享譽天下,境內有“蠶叢墓”、“諸葛廟“、故蜀別苑、花林坊等。
明清時易名為石隴鄉,境內有大石,其蜀人之古先民的大石文化遺蹟至今猶存。
1997年時候還屬於雙流縣通江鎮。
機投橋街道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本地常住人口2.31萬餘人。共有中小學4所。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內設圖書閲覽室、舞蹈練習室、健身房、電子閲覽室、會議室等多種文化體育場所,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環境優美,方便轄區羣眾休閒讀書,活動健身、共享網絡信息。全轄區共安裝健身路徑15餘條,新增路徑2條,併為半邊街新居社區安裝了乒乓球桌和籃球架,為轄區居民體育健身提供豐富資源。街道文化體育工作繼續按照“12+1”體系(即12個主題活動月加一年一度的“機投迎春”大型文藝展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2010年人均經濟收入達14983元。 [1]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

機投橋街道轄區有8個社區:萬壽橋社區、半邊街社區、潮音社區、果堰社區、機投社區、白佛社區、草金東路社區、九金社區。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機投橋街道草金東路48號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社區管理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機投橋街道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形成了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機投橋街道白佛村探索建立起“兩委兩站、首席接待”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新模式,有力地解決了一大批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現已在全區推廣。在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中,機投橋街道還創新工作機制,構建了促和辦、促和站的工作模式,同時構建逐級信訪責任制的機制,實現了服務前移,源頭預防,使大量社會矛盾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促進了轄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機投橋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積極探索,摸索出一條城市管理的新路子。從2006年開始,機投橋街道率先在全市實行環衞作業公司化運作全覆蓋,率先實施“牛皮癬”清除打包環衞公司,連續4年被評為我區涉農街辦城市管理第一名。2008年,機投橋街道率先在全市實施農村零散院落垃圾集中收運管理,同年在全市所有涉農街辦中率先實施了垃圾設施隱蔽化、景觀化。 2009年,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服務管理門前雙五包”,真正將服務貫穿於管理的始終。“門前雙五包”已在全省開始推廣。2010年,機投橋街道又率先推出“都市新綠塔”,爭創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範工程,大力推進“七進”活動。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社會服務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社會服務 機投橋街道辦事處社會服務
為低保人員落實城鄉一體醫療救助、為貧困殘疾人家庭申請專項補助、安置殘疾人就業;各村(社區)成立了為老服務站……這樣的事例在機投橋街道數不勝數。機投橋街道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和諧發展,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障民生,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羣眾基本權益得到更好保障。2007年,機投橋街道創新探索出“十五分鐘就業圈”工作模式,使轄區內的城鄉居民都能在騎自行車十五分鐘的時間內到達上班地方,此舉大大地刺激了居民再就業的熱情,提升了居民就業的幸福指數。史瑪斯特藝術學校老師劉海燕告訴記者,上班對她來説很重要,但有一段時間她曾以為不會出來工作了。正是通過機投橋街道 “十五分鐘就業圈”招聘會,她找到了這份工作。機投橋街道“十五分鐘就業圈”受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高度關注,相關領導作出“向全國推廣”的重要批示。街道地處涉農區域,轄6個村1個社區,項目引進、拆遷建設、城中村改造、民生工程以及基層基礎工作等,都需要又好又快地推進。為了強化隊伍保障,街道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幹部管理、考核以及任用辦法,每年實施考核,並依據考核情況對幹部進行調整和任用,因此每年都會有幹部被提拔、被交流、被免職。街道構建幹部隊伍長效管理機制、創新機制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構建流動人口管理長效機制、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範工程等許多特色亮點工作受到了市、區領導和上級相關部門的好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