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集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地处肥东县东南部,东与巢湖市接壤,南与长临河镇相接,西与撮镇镇相邻,北与店埠镇交界, [4]行政区域面积123.84平方千米。 [5]截至2019年末,桥头集镇户籍人口为49045人。 [5]
1949年初,先属王铁乡,后并入山王乡;1986年,改桥头集镇;1992年,山王乡并入桥头集镇;2006年11月,复兴乡并入。 [4]截至2020年6月,桥头集镇辖8个社区、10个行政村, [6]镇人民政府驻桥头集社区。 [4]
2019年,桥头集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5]
- 中文名
- 桥头集镇
- 行政区类别
- 镇
- 所属地区
-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地理位置
- 肥东县东南部
- 面 积
- 123.84 km²
- 下辖地区
- 8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
- 桥头集社区
- 电话区号
- 0551
- 邮政编码
- 231607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著名景点
- 爱情隧道
- 车牌代码
- 皖A
- 人 口
- 4904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1949年初,先属王铁乡,叠匪嚷后并入山王乡。
1958年,属撮镇挨旋束旬拔公社。
196寻己促霸旬奔1年,划归山王公社。
1971年,成立桥头集公社照坑。
1983年,成渗危罪迁立桥头集乡。
1986年,改桥头集镇。
1992年,山王乡并入桥头集镇。
提背估2006年11月,复兴乡并入。 [4]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2011年末,桥头集镇辖7个社区、12个行政村:桥头集、山王集、沢光、大韩、桥青、复兴、三站、桐山、龙泉、桥安、梅山、竹塘、龙光、城山、马龙山、国光、仙壻、红光、小韩。 [4]
截至2020年6月,桥头集镇辖8个社区、10个行政村:桥头集社区、山王集社区、复兴社区、三站社区、大韩社区、淝光社区、桥青社区、龙光社区、桐山村、龙泉村、桥安村、梅山村、小韩村、仙垱村、马龙山村、城山村、竹塘村、国光村, [6]镇人民政府驻桥头集社区。 [4]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桥头集镇
地形地貌
桥头集镇地处江淮低山丘陵地区,地势略呈倾斜,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丘陵岗冲较多,群山起伏,境内最高点位于龙泉山,海拔281.5米;最低点海拔9.1米。 [4]
气候
桥头集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天气多变,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温度15.9℃,1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低气温-17.1℃(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0℃(1998年7月19日)。最低月均气温-3.8℃(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1℃(1967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5.5℃,无霜期年平均2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55.7小时。0℃以上持续期130天(一般为11月13日—次年3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999.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4.8天,最多达139天(2003年),最少为90天(1995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49.9毫米(199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46.2毫米(199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4]
水文
桥头集镇境内有小沙河,长约9千米,流域东北高、西南低,汇入南避河,最终流入巢湖。 [4]
自然资源
桥头集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灰石、白云石、黄沙、石英石、铁矿石、大理石。其中以磷灰石储量最大,具有品位高、集中、埋藏浅的特点。 [4]
2011年,桥头集镇有耕地面积4.3万亩。 [4]
人口
播报编辑
2011年末,桥头集镇总人口5.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71万人,城镇化率13.7%,另有流动人口4500人。总人口中,男性26523人,占51.5%;女性24977人,占48.5%;14岁以下7931人,占15.4%;15—64岁28119人,占54.6%;65岁以上15450人,占30%。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0人。 [4]
截至2019年末,桥头集镇户籍人口为49045人。 [5]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11年,桥头集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744.3万元。其中国税收入799.2万元,地税收入194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 [4]
2019年,桥头集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5]
农业
2011年,桥头集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2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9%。 [4]
桥头集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3万吨,其中水稻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花生。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3219吨;花生种植面积8500亩,产量1845吨。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9万吨。 [4]
2011年,桥头集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9520头;家禽出栏98万羽,年末存栏85万羽。 [4]
工业
桥头集镇形成以发电、化工、建筑材料、零部件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8.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 [4]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647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12所,在校生1829人,专任教师1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70人,专任教师1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4]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图书馆19个,藏书3.3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10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000余户。 [4]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学校体育场10个,部分村(居)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4]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所,门诊部2个;病床4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固定资产总值4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0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18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4]
社会保障
2011年,桥头集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户,人数129人,支出504850元,月人均320元,比上年增长27%;城市医疗救助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49人次,共支出22.4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7户,人数1222人,支出172万元,比上年增长67%,月人均117元,比上年增长6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0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0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5人。农村分散供养五保308人,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56万元。社会定期救助对象81人,全年共发放救助资金16万元。全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3.3万人,参保率达100%。 [4]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6千米,投递点19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678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7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180件。征订报纸4500份、期刊2970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75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2%;移动电话用户1.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700户。 [4]
基础设施
- 供电
2011年末,桥头集镇有供电所1座,配电变压器98台。年供电量累计完成1604万千瓦时。 [4]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桥头集镇有105省道、淮南铁路、京福高铁贯穿全境,有复兴路、五号路、垃圾场路、二电厂路等乡村公路。 [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 地名由来
桥头集镇因桥头集地名得名。 [4]
- 文物古迹
桥头集镇境内有龙泉寺、双山寺、梅山、仙人洞、拖枪岭等名胜古迹。
龙泉古寺
龙泉古寺地处桥头集镇龙泉山腰,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腾。《古今图书集成·庐州山川》载:山腰寺内有“龙泉”清澈萦流至山下,故说龙泉山。寺内龙泉水常年保持18℃,甘甜爽口,经化验有25种对人体有宜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唐朝张又新著有《煮茶水记》评价此水为庐州第一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在滁州任太守时,慕名前来游山品尝泉水,把龙泉列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记事。
双山白骨塔
双山白骨塔位于桥头集镇的双山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国军在双山一带阻击日军,伤亡惨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双山上的双山寺僧人谢子山,出于爱国热忱,悼念阵亡将士,收集白骨,于双山寺右方建一白骨塔。塔身六角形,塔基直径2米,高3米。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 爱情隧道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19年,桥头集镇入选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2]
2021年5月8日,桥头集镇被安徽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3]
2022年4月27日,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