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橋頭王村

鎖定
橋頭王村系黃巖區澄江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全村總面積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50畝,總人口1343名,其中有黨員45名,有55家企業進駐該村。2005年,全村實現總收入38937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215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總收入8438元,集體總資產達836萬元。已連續多年無發生刑事案件,社會風尚良好,連續5年被評為經濟百強村,連續5年獲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村裏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文明村。
中文名
橋頭王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0.8 km²
人口數量
1343名
耕地面積
350畝

目錄

橋頭王村簡介

橋頭王村位於澄江街道辦事處集鎮所在地,從幾年前的經濟薄弱村一躍成為如今的區A類經濟強村,橋頭王村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橋頭王村全村總面積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50畝, 12個隊組,總户數431 户,總人口1400名,老年人口271,佔全村人口比例的19.4%,外來流動人口2000多人,村兩委7人,黨員46人,村民代表31人。2012年,我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768萬元,村年集體收入94.7萬元,主要以菜市場攤位、房屋出租和市場收入為主,農民人均純收入12343元。集體總資產達1307.8萬元。已連續多年無發生刑事案件,社會風尚良好,連續5年被評為經濟百強村,連續7年獲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2年評為市級文明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被評為區級黨員教育實踐基地,“先鋒工程”創建村,百村整治示範村,村文化俱樂部評為省級一類文化俱樂部。村內建有工業區、農貿市場、超市、醫院、幼兒園、中小學等,各項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橋頭王村之所以能在幾年之內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關鍵在於一個堅強而富有戰鬥力的領導核心---黨支部,正是有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有村委會的同舟共濟,並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文明村。 [1] 

橋頭王村教育

提高廣大黨員的素質,鼓勵黨員幹部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多作貢獻。
注重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集體經濟的飛躍式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村兩委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善於抓住機遇和區位優勢,堅持走“以貿興工、以工扶農、促進三產協調發展”的路子,使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跨躍式的發展,連續3年增幅均在50%以上,現全村80%的人口都已轉入了二、三產業,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充分利用村整體規劃調整之機,徵用土地百餘畝,引進資本4000餘萬元搞別墅開發,大大提升了橋頭王村的檔次;截止目前為止,工業小區引進企業已達11家,工業產值達1.8億元,增加就業崗位6000餘人;擴建效益農業示範基地2個,新增產值300餘萬元;新增農貿市場交易攤位50多個,年成交額達1000多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村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全村目前形成了“兩橫三縱”的路網格局,並全部實現了硬化,自來水、有線電視和電話入户率100%,主幹道路燈安裝率100%。大力開展環境衞生綜合整治,衞生改廁100%,投資3萬元安裝40多個垃圾收集點,並配備4名保潔員,全村村莊綠化覆蓋率達25%以上,投資400餘萬元興建的村辦公大樓,極大地改善村辦公條件。村內社會治安穩定,已多年未發生刑事案件,對全村271名60週歲以上老人實行60——100元的生活補助制度,並對百歲以上老人生活費翻番。

橋頭王村文化建設

注重文化建設,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引導村民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農村的精神文化方面卻十分枯燥,針對這一情況,村裏決定對老人活動室進行重新裝修,增添活動器械,在新辦公大樓設立圖書閲覽室、電視室、國防教育室、乒乓球室、籃球場等設施,同時設置了宣傳櫥窗,定期刊出宣傳資料,普及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增強羣眾識別和抵制唯心主義、封建迷信的能力。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意識、新觀念;大力倡導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良好風尚和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準則;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動,引導廣大村民樹立積極、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得到上級有關部門肯定,2004年度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