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橋南村是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中陽樓街道下轄村,全村891户3001人,勞動力1200餘人,耕地總資源1722 畝。
2010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600萬元,村集體可支配1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930元。
- 中文名
- 橋南村
- 所屬地區
- 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中陽樓街道
- 面 積
- 2.2 km²
- 人口數量
- 3001人
橋南村基本情況
編輯橋南村位於中陽樓街道最南端,東鄰尚家莊,南鄰梧桐工業區,西與鐵匠巷接壤,北連橋北村,東西長約1.2公里,南北寬1.8公里,總面積2.2平方公里。
橋南村村民基本情況
編輯男性1463人,女性1538人,男女比例接近1∶1,平均年齡38歲,文化程度以中學為主。
橋南村家庭收入支出情況
編輯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工業和農業。此外交通運輸業和商業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支出項目是生活日常開支。
橋南村土地利用情況
編輯耕地總面積為1722畝,户均2畝,人均0.55畝。糧食種植面積114.8公頃,總產量398.48噸。其中:玉米20.87公頃,總產量125噸;小麥83.49公頃,總產量250噸;豆類10.44公頃,總產量20.48噸。
橋南村生產條件
編輯橋南村沒有集體企業,個體企業有8個,經營鋁礬土、耐火材料、洗煤配煤、預製構件、麪粉加工。隨着市場形勢、環保達標、規模擴大、節約資源等原因的產生,致使企業處於停產、癱瘓狀態,工業發展十分緩慢。農民只能依靠農業生產、外出務工和經商來維持生活。然而,農業生產是單一的糧食種植業,近年來水位大幅下降,環境污染嚴重,糧食產量逐年減少,導致村民入不敷出,無法繼續耕作,只能務工經商,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
橋南村村部與組織建設
編輯由於村委原辦公場所比較陳舊,於2010年4月投資100餘萬元在村東空基新建村級活動場所,改善辦公環境。橋南村共有黨員62人,其中女黨員11人,學歷以初中為主,平均年齡46歲,村委會有成員11人,其中女成員為3人,成員平均年齡40歲,兩委中交差任職的1人。村新一屆黨支部5人。總共兩委成員十一人。工作分工為黨務黨建、財務管理、治保民調、機電水利、婦聯計生、文教衞生、土地、企業管理、村鎮建設、招商引資,分工明確、密切合作,全體村幹部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橋南村社會保障
編輯村裏共有五保人員7人,孤老、孤兒4人,殘疾人員8人,特困人員50人。全體人員均享受橋南村的社會福利補助。
橋南村交通狀況
編輯橋南村交通便利,村南堰口直通舊汾介公路,孝義火車南站離村1000餘米。村內主幹道水泥硬化路面1000餘米,六角水泥磚鋪設地面500餘米,90%以上道路得到硬化。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設在橋南村,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橋南村安全衞生飲水
編輯村原有兩口飲水井,由於污染原因,村委於2006年出資修建300米水井一眼,200立方米水塔一座,飲水管道遍及全村,家家户户用上安全衞生的飲用水。
橋南村生產生活用電
編輯全村已實現農村電網改造,照明用電普及率達100%。
橋南村程控電話
編輯橋南村廣播電視
編輯農網入村,實現了廣播電視的100%入户。
橋南村文化教育
編輯村裏有6年制小學一所,教職員工34人,學員389個。村委為改善教育設施,於2006年出資15萬元,為學校修建平房十間,改建校門、廁所,並修建照壁一座,鋪設場地900多平方米。同時為學校配備電腦、圖書、實驗設備等。解決橋南村孩子上學問題。村裏還於2006年修建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為村裏老人提供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活動場所。
今春,在集體經濟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村兩委班子不畏艱難,齊心協力積極籌資在本村空基興建敬老院一處,規劃新建18平米房屋二十餘間,60-80平方米的文化娛樂活動室,鋪設娛樂、健身場地約900平方米,為老人提供集居住、食堂、文化娛樂一體化的生活、娛樂場所。
橋南村衞生醫療
編輯村裏98%以上的村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並新建兩個新型合作醫療所,醫療設備齊全,中西醫結合,解決了羣眾看病就醫的問題。
橋南村住房情況
編輯村裏的住房絕大部分為磚粉結構,且年代均較久遠。隨着人口的增加,住房需求有所增多。村裏計劃在我村任家垙土地啓動新農村建設,現已在全村進行了住宅户型摸底調查,根據我村村民的需求,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住宅新區,將大大改善和滿足村民的住房條件。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8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聚餐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