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樹袋熊

(澳大利亞珍貴原始樹棲動物)

鎖定
樹袋熊,是雙門齒目樹袋熊科樹袋熊屬動物。樹袋熊體型粗壯;頭大;耳圓;無尾;鼻大而裸露,呈匙狀;毛被厚實,背毛毛色從淺灰色到巧克力色;腹毛白色;眼小;育兒袋口由括約肌控制,防止幼仔跌落。 [12]  樹袋熊因其外形像小熊而得名。 [13] 
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特有類羣,分佈在昆士蘭東南部、新南威爾士東部、南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維多利亞。樹袋熊棲息於空曠桉樹林中,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樹袋熊每天睡眠17-20小時;具夜行性;行動遲緩;具領域性,通過在樹基部留下排泄物進行領地標記;屬非社會性動物;成年雄性利用大聲吼叫威脅對手並吸引配偶; [12]  性情温順。 [15]  樹袋熊以桉樹葉及其嫩枝為食。樹袋熊的繁殖季節從仲春至早秋,孕期33-35天,1胎1仔,偶有雙胞胎,通常2年繁殖一次。樹袋熊壽命13-18年。 [12] 
樹袋熊的威脅在1924年達到了頂峯,當年有200多萬張樹袋熊皮出口,在此之前,樹袋熊在澳大利亞南部已滅絕,在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州也基本消失,之後當地政府開始頒佈狩獵禁令,加強管理,衰減趨勢才得以逆轉。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動物,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哺乳動物之一。 [14]  樹袋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易危(VU)保護等級。 [16] 
中文名
樹袋熊
拉丁學名
Phascolarctos cinereus
別    名
考拉
無尾熊
可拉熊
樹懶熊
外文名
Koala、Koala bea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袋鼠目(雙門齒目)
樹袋熊科
樹袋熊屬
樹袋熊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樹袋熊亞目
亞    綱
後獸亞綱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oldfuss,1817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樹袋熊動物學史

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1788年,歐洲人第一次登上澳大利亞大陸以後,約翰·普萊斯(John Price)成為第一個記錄考拉這種動物的歐洲人。1816年,樹袋熊第一次有了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為“灰袋熊”。不過當這種可愛的動物為人所熟知後,人們才發現,考拉根本就不是熊,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樹袋熊的英文名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不喝水)。土著人之所以用“不喝水”稱呼它,是因為他們能從取食的桉樹中所需的90%的水分,很少喝水。 [2]  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動物,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哺乳動物之一。 [14] 

樹袋熊形態特徵

樹袋熊
樹袋熊(9張)
樹袋熊體型粗壯;頭大;耳圓;無尾;鼻大而裸露,呈匙狀;毛被厚實,背毛毛色從淺灰色到巧克力色;腹毛白色;眼小;育兒袋口由括約肌控制,防止幼仔跌落。 [12]  毛又亂又厚,沒有尾巴。成年樹袋熊體長約70-80釐米,體重10千克左右,身體為淺灰色到淺黃色,腹部周圍的顏色相對較亮,鼻子光禿禿的,大而圓,腦袋圓滾滾的,耳朵上的毛十分蓬鬆,前肢具有非常強壯的爪,善於攀緣。 [3]  樹袋熊因其外形像小熊而得名。 [13] 
樹袋熊有比較小的,這可能也是對其低能量食物的一種適應。腦是高耗能的器官,會不成比例地消耗掉身體全部能量預算的很大一部分。樹袋熊的相對腦量幾乎是所發現的有袋動物中最小的。分佈在澳大利亞南部的樹袋熊腦的平均重量(平均體重為9.6千克)只有約17克,只佔體重的0.2%。相對於其體型而言,樹袋熊的盲腸在所有哺乳動物裏面是最長的,長達1.8-2.5米,3倍於它的身體長度甚至更長。在每個頜上已經縮減為1顆前臼齒和4顆寬而高齒尖的臼齒。 [4] 
雄性樹袋熊的體重超過雌性50%,有一個相對比較寬闊的面部,一對相對較小的耳朵,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散發氣味的胸腺。雌性主要的第二性徵是其育兒袋,內有2個奶頭,向後端開口。 [4] 
剛出生的考拉熊寶寶只有2釐米長,6克重,像一個帶殼的花生一樣大。它們必須在媽媽的育兒袋裏呆上6個月才能完全發育好。 [3] 

樹袋熊動物區別

樹袋熊
頭大;耳圓;無尾;鼻大而裸露,呈匙狀。
頭又圓又小,耳朵也很小,而且隱沒在毛中。
毛被厚實,背毛毛色從淺灰色到巧克力色;腹毛白色。
毛被蓬鬆長厚,毛色灰褐;雨季時,藻類在毛表的凹陷處生長,使淺色毛皮變成綠色。
樹袋熊 樹袋熊
樹懶 樹懶

樹袋熊棲息環境

樹袋熊棲息於空曠桉樹林中,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 [12]  樹袋熊是獨居動物,也是慣於定居的雄性佔據着固定的巢區。巢區範圍的大小與棲息地環境的物產豐饒度相關聯。在物產豐富的南部,巢區範圍相對比較小,雄性佔據的面積為0.015-0.03平方千米,雌性佔據的面積為0.005-0.01平方千米;但是在半乾旱地區,巢區的範圍就要大得多,雄性常佔據1平方千米或者更多。居於社會統治地位的雄性的巢區與最高可達9只之多的雌性的巢區相重疊。樹袋熊主要在夜間活動。 [4] 

樹袋熊生活習性

樹袋熊習性

樹袋熊
樹袋熊(5張)
樹袋熊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樹上度過的,幾乎終生都在桉樹上度過。其白天的許多時間都用來睡覺,只有不到10%的時間用來覓食,而其他的時間主要花在靜坐上。樹袋熊從小就會爬樹,它們下樹的時候總是倒退着,屁股先着地而且動作十分緩慢。樹袋熊對樹棲生活做了大量的適應。由於它們既不使用巢穴也不使用遮蓋物,所以它們那無尾而似熊的身體覆蓋着一層密密的毛髮,能起到良好的隔絕作用。樹袋熊大多數的腳趾上都長有極為內彎的、針一般鋭利的趾甲,這使它們成為極高超的攀緣者,能夠輕鬆地登上樹皮最光滑、最高大的桉樹。爬樹的時候,它們用爪抓住樹幹的表面,並用其有力的前臂向上移動,同時以跳躍的動作帶動後肢向上。樹袋熊前爪的鉗狀結構(第一趾、第二趾與其他三個趾位置相對),使得它們能夠緊握住比較小的枝條並爬到外層樹冠上。它們在地面上的敏捷度比較差,經常以四隻腳緩慢行走的方式在樹木之間移動。它們也有育兒袋,但與袋鼠不同的是,它們的育兒袋是向後張開的,乳頭也只有兩個。樹袋熊的爪子還能挖洞,它是哺乳動物中挖洞較大的個,深可達10米,洞口直徑約60釐米。 [3]  [4] 
樹袋熊每天睡眠17-20小時;具夜行性;行動遲緩;具領域性,通過在樹基部留下排泄物進行領地標記;屬非社會性動物;成年雄性利用大聲吼叫威脅對手並吸引配偶; [12]  性情温順。 [15]  樹袋熊以桉樹葉及其嫩枝為食。 [12] 

樹袋熊食性

考拉
考拉(16張)
樹袋熊幾乎從不下地喝水,它們以桉樹葉為食,每天能吃掉許多的桉樹葉,而且消化良好。 [3]  樹袋熊的牙齒適合處理桉樹葉。它們用臼齒把樹葉咀嚼成很細的糊狀,然後這些東西會在盲腸裏進行微生物發酵。一隻成年樹袋熊每天會吃掉大約500克重的鮮樹葉。儘管有600多種桉樹供樹袋熊選擇,但它們僅僅以其中的30種左右為食。偏食程度在種羣之間有所不同,它們通常聚集到較濕潤、物產更豐饒的棲息地裏的樹種上。在其分佈範圍的澳大利亞南部,它們偏愛多枝桉藍桉,而在北部的種羣主要以赤桉、脂桉、小果灰桉、斑葉桉以及細葉桉的樹葉為食。 [4] 
桉樹葉對大多數食葉動物而言並不適於食用(如果不是全然有毒的話)。桉樹葉中包括氮和磷在內的基本營養物質的含量極低,並含有大量的難以消化的結構性物質,例如纖維素和木質素,而且還含有酚醛和萜烯(油類的基本成分),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化合之後最終形成的東西可能是樹袋熊偏食的關鍵所在,因為已經發現樹袋熊對桉樹葉的可接受性與某些毒性極高的苯酚——萜烯混合物呈反相關關係。
樹袋熊做了很多適應性改變,以使自己能夠應付如此難處理的食物。有些樹葉它們很明顯地完全避開不吃,有些樹葉中含有的毒素則能在肝中進行解毒並被排出體外。處理可用能量這麼低的食物,需要做出行為習性上的調整,因此樹袋熊睡得很多,一天最多可睡20個小時。這就造成了一個廣為流傳的説法:它們因攝食桉樹葉中的化合物而變得麻痹。樹袋熊還表現出對水分的高利用率,除了在最熱的季節之外,它們從樹葉中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全部水分。 [4] 

樹袋熊分佈範圍

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特有類羣,分佈在昆士蘭東南部、新南威爾士東部、南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維多利亞。 [12] 
樹袋熊分佈圖 樹袋熊分佈圖

樹袋熊繁殖方式

樹袋熊實行廣泛的“一雄多雌制”的交配體系,在這種體系下,某些雄性佔據大部分的交配權,但是佔統治地位的雄性與處於被統治地位的雄性對交配權分配的準確細節,還沒有得到全面廣泛的研究,尚需要進行清晰的闡釋。雌性樹袋熊在2歲大的時候進入性成熟期,並開始繁殖。雄性也可以在這個年齡進行繁殖,但此時的交配成功率通常很低,直到它們年齡更大(約4-5歲),體型大到足夠對雌性展開成功的競爭時,這種情況才會得到改變。
樹袋熊的繁殖季節從仲春至早秋, [12]  到了繁殖季節,成年雄性在夏季的夜晚會在很大的範圍裏走來走去。如果雄性遇到另只成年的雄性,通常就會發生爭鬥;如果雄性遇上一隻處於發情期的雌性,它們可能會進行交配。交配時間很短,一般少於2分鐘,並在樹上進行。雄性從後面爬到雌性身上,交配的時候通常把它抱在自己和樹枝之間。
雌性性成熟期在出生後21-24個月時到來;孕期33-35天,1胎1仔,偶有雙胞胎,通常2年繁殖一次, [12]  在夏季(11月至次年3月)分娩。幼崽在出生12個月後獨立生活。雌性能夠連續數年繁殖。最高可達18年。 [4] 
樹袋熊壽命13-18年。 [12] 

樹袋熊保護現狀

樹袋熊保護級別

樹袋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易危(VU)保護等級。 [16] 

樹袋熊瀕危原因

人類活動、森林山火和氣候變化等是威脅考拉生存的主要因素。 [5] 

樹袋熊種羣現狀

對樹袋熊的威脅在1924年達到了高峯,當年有200多萬張樹袋熊皮出口。在那之前,該種動物在澳大利亞南部已經滅絕,並在很大程度上從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州消失掉了。公眾開始為它們大聲疾呼,政府也頒佈了狩獵禁令,加強了管理,這種衰減的趨勢才得到了逆轉。 [4] 
1788年英國人登陸澳大利亞前,澳考拉數量超過千萬只,然而到2012年,澳考拉數量只有約33.3萬隻,其中野生考拉數量不足10萬隻。 [5] 
2009年12月14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樹袋熊正遭受滅頂之災,它們很多患上了“樹袋熊艾滋病”(KIDS——樹袋熊的免疫缺陷綜合症)。“樹袋熊艾滋病毒”實際上是一種逆轉濾過性病毒。該種病毒會破壞樹袋熊的免疫系統,使它們無力抵禦各種疾病的侵襲,該種病毒會通過血液接觸傳播。杜伊斯堡動物園內有多隻考拉,但是它們都沒有被感染,病毒只在野生樹袋熊之間傳播。在過去的6年中,澳大利亞的考拉數量已經從10萬隻鋭減到4.3萬隻。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考拉有滅絕的危險。 [6] 
2012年6月27日,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爆發大規模衣原體感染疫情,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染給人類。由於感染衣原體的數量突然增多,城市裏的考拉數量鋭減了45%,農村地區也減少了15%。 [7] 
2019年11月24日,由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林火持續肆虐,澳大利亞樹袋熊基金會主席稱,近兩個月的大火毀掉了考拉80%的自然棲息地,至少有1000只考拉葬身火海,加上棲息地鋭減,被燒森林恢復難度大,以及氣候變化和疾病威脅等,澳大利亞考拉的數量大幅減少,正在面臨功能性滅絕。 [8] 
為了保護考拉種羣數量,澳大利亞政府2022年1月29日表示,將在未來四年投入50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來保護考拉棲息地。 [11] 
2022年2月1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澳大利亞已將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的考拉列為瀕危物種。 [9]  受土地開墾、森林火災、乾旱、疾病和其他威脅影響,澳大利亞考拉數量急劇下降。據估計,2019年至2020年的黑色夏季(Black Summer)森林大火造成5000只考拉死亡,僅在新南威爾士州就影響了24%的考拉棲息地。新南威爾士州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如果政府不立即採取行動保護考拉及其棲息地,新南威爾士州的考拉可能會在2050年滅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