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樹蛙

鎖定
樹蛙是脊索動物門兩棲綱 [8]  無尾目樹蛙科動物。 [9]  樹蛙體中等或大,一般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高鈍;舌後端缺刻深,梨骨齒髮達,鼓膜明顯,指間有蹼或蹼發達,趾間近全滿蹼,外側蹠較發達;鼻骨小、蝶篩骨顯露,額頂寬或寬短,頭部皮膚不與頭骨緊貼;舌骨無舌角前突,有翼狀突。 [10]  樹蛙種類有200-300種,中國大約有29種。 [11] 
樹蛙分佈於亞洲、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11]  樹蛙屬夜行性動物,它們在白天的時候,多半是把身體平貼着葉片或地面。樹蛙多以小蟲為食,如麪包蟲。樹蛙多數種類在伸向水塘上空的枝葉上產卵。產卵後,雄性隨即離開,雌性以後肢將卵泡用葉片包捲起來之後才離去,卵泡乳白色,孵化前後泡沫液化。 [12] 
中文名
樹蛙
拉丁學名
Rhacopho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Amphibia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樹蛙科
疣足、白頜大、峨眉、台灣、寶興樹蛙種組
樹蛙屬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於亞洲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

樹蛙形態特徵

鼻骨小,蝶篩骨顯露,額頂骨寬或寬短,有的種類有次生真皮板,覆蓋在額頂骨或鱗骨側面;舌骨無舌角前突,有翼狀突;喉器環狀軟骨有或無側突;椎體前凹或參差型;肩胸骨基部分叉,中胸骨細長,長於喙骨;指、末端骨呈“Y”形,介問軟骨菱形或心形或翼狀;第三掌骨遠端有結節;體中等或大,一般雄蛙吻端斜尖,吳氏管捲曲;無瓶狀儲精囊。顯然與雌性有別;舌後端缺刻深,犁骨齒髮達,鼓膜明顯;指間有蹼或發達,趾間近全蹼或滿蹼,外側踱間蹼較發達;部分種前臂及跟部或肛上方有皮膚褶;第一、第二指與第三、第四指不相對,不形成握物狀;指、趾末端吸盤及邊緣溝明顯,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
蝌蚪體形中等大小;口部位於吻端腹面;眼位於頭的背側;尾鰭多低平,一般末端鈍尖。
大多數種類樹棲性;雌蛙產出的卵粒較小,數量較多,卵徑1.5~3mm,產卵量一般400粒左右,多者達4000餘粒;卵粒多為乳黃色。卵團成泡沫狀,附着於水塘邊植物上或泥窩內,或者懸掛在水塘上空的枝葉上。蝌蚪生活在靜水域內。
本屬種類較多,約60多種[Frost(2007)統計為74種],分佈在亞洲東部和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中國現有25種左右,分佈於秦嶺以南各省(區),以熱帶和亞熱帶種類較多。
無尾目樹蛙科的1屬,體型較小,體多細長而。 [1] 

樹蛙生物學特徵

樹棲類型:成體經常在樹上生活,有的種類也常棲息在低矮的灌木或草叢(或農作物)中。它們的體型扁平,指、趾端有較大的吸盤,其邊緣具溝,其末端兩個骨節間有蹼、吸盤腹面腺體以及胸部的腺體(即扁平疣)可以使成蛙身體牢固的貼附在樹幹或葉片以及其他附着物上;其體色多為綠色或以綠色為半(泛樹蛙屬Polypedates等物種例外),幾乎與植物葉片同色,具有保護作用。以上兩類樹犧蛙類在形態特徵和生態習性方面都表現出趨同適應性,但二者的產卵習性則迥然不同。
樹蛙在水域上空的樹葉上產卵(如峨眉樹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大樹蛙Rhacophorus dennysi)或在靜水域邊的泥窩內及草叢中產卵(如斑腿泛樹蛙Rhacophorus megacephalus寶興樹蛙Rhacophoms dugritei、洪佛樹蛙Rhacophorus hungfuensis),其卵羣均被包埋在泡沫狀卵泡內,前兩者的卵泡還被樹葉包裹,這是蛙類產卵習性較為特殊的情況;樹蛙卵孵化後,隨液化的卵泡和雨水的沖刷,小蝌蚪即從樹上掉入下面的水塘中或流入其下的池塘內,蝌蚪在靜水域中生活約2~3月變態成幼蛙,並登陸到草叢中營陸棲生活。 [2] 

樹蛙主要物種

樹蛙稀有物種

1、諸羅樹蛙Rhacophorus arvali
英文名 Farnllalld Green Treefrog
形態特徵:體型中等,雄蛙體長42~44mm,雌蛙體長62mm左右。頭寬等於或略小於頭長;吻鈍尖,吻稜明顯;鼓膜近圓形,約為眼徑之半;犁骨齒兩列,左右接近。皮膚略粗糙,體和的背、腹而均有痣粒;肛部和股後有小疣;肛上方有一窄膚褶;前臂外側至第四指外側及跗部外側各有1條窄的稜狀膚褶。前臂粗壯,手長約為體長的29%,指、端具吸盤和邊緣溝,背面可見“Y”形跡;指間幾近半蹼;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脛長約為體長的42%,趾間具1/2~2/3,內蹠突卵圓形,無外跪突。體和四肢背面深綠色、黃綠色、綠色至近黃包;上唇白色,下唇和咽喉部邊緣呈銀灰色或白色;體側有1條白包線紋,該線紋下方為深紫色;前臂至第四指外緣的膚稜白色,其下方有黑線紋;第一、二指和趾的背、腹面為桃紅色;股部前、後為深桃紅色;有的股部後面有橫紋,在肛後尤為明顯。體和四肢腹面灰白包或白包。雄蛙第一指有婚墊;有單嚥下外聲囊粒黃白色,卵徑2.5mm左右。第36期蝌蚪,全長38mm,頭體長13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92%;頭體扁平平,背面觀呈橢網形;吻端網;尾術端鈍尖;體背和尾肌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黃白色,尾鰭透明。
生物學資料:該蛙生活於海拔50m左右的農業區。成蛙捕食蠅類等各類昆蟲。從4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雨夜,雄蛙常伏于田園、竹林和稻葉上鳴叫;交配時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的腋部,卵泡產在臨時靜水池或稻田邊的落葉層,卵泡白色,含卵104~311,變態約需40天。
種羣狀態:中國特有種。該蛙棲息地分裂和質量下降,種羣數量很少。受脅等級:瀕危EN。 [3] 
分佈:台灣(嘉義、雲林、台南)
2、橙腹樹蛙 Rhacophoms aurantiventris
英文名 Orange–bellied Treefrog
形態特徵:雄蛙體長48~54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鼓膜近圓形,直徑約為眼徑之半;犁骨齒兩列,在內鼻孔內後方。體背面皮膚光滑,四肢背面有黑色痣粒。體及四肢腹面均光滑;在肛下方和股後面疣粒稀少,跗部外緣具弱膚褶。指、趾端均有吸盤和邊緣溝,背面可見“Y”形跡,指問具半蹼;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眼之間,趾問2/3蹼或近全蹼,內踱突長為寬的3倍,無外蹴突。體和四肢背面深綠色,有的個體背部具乳黃色斑點;自吻端向下,沿下頜側緣經體側至胯部有1條白線紋,肛孔至股後方有l條白線紋,在白線紋下方有1條黑帶;前肢和後肢外側白線紋明顯;胯部深紫色;內側2指和內側3趾為紅色,蹼背面為黃色,多數吸盤為橙紅色;咽胸部淡紅色,向腹部紅色漸淺,四肢及蹼的腹面多為橙色或橙紅色。雄蛙第一指有婚墊;有單咽下內聲囊。第26~33期蝌蚪,頭體長18~22mm,頭體呈卵圓形,體背面扁平,尾末端尖。頭體背面黑色或深褐色,腹面透明;尾部淺褐色,尾肌較尾鰭的色深。唇齒式為Ⅰ: 4+4/1+1:Ⅱ或Ⅱ: 3+3/1+1:Ⅱ;兩口角及下唇乳突交錯成兩排,兩口角處副突較多,角質頜較弱。
生物學資料:該蛙生活於海拔1000m以下山區闊葉林中。該蛙的繁殖期可能較長,5~8月夜問雄蛙發出鳴聲;蝌蚪生活於林區靜水塘內。8月中旬可見到剛完成變態的幼蛙。
種羣狀態:中國特有種。該蛙棲息地分裂和質量下降,種羣數量很少。受脅等級:瀕危EN。
分佈:台灣(台北、宜蘭、台中、高雄、台中的治本和利嘉、花蓮等地) [4] 

樹蛙其他種

1、雙斑樹蛙Rhacophorus bipunctatus
2、經普樹蛙Rhacophorus chenfui
3、貢山樹蛙Rhacophorus gongshanensis
4、棕褶樹蛙Rhacophorus feae

樹蛙地理分佈

樹蛙科僅限於舊大陸,產於亞洲及非洲南半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印度、斯里蘭卡到日本、菲律賓和大巽他羣島;歐洲、美洲、大洋洲無分佈。約有8屬,286種左右。1個屬(攀蛙屬 Chiromantis)侷限分佈於熱帶非洲,亞洲有7屬。
中國已知7屬53種左右,分佈於秦嶺以南 [5] 

樹蛙利用價值

1、藥用
除去內臟的乾燥全體。具止血止痛、續筋接骨之功,主治跌打損傷,出血,骨折等症。亦可治小兒疳積 [6] 
2、觀賞
在動物園吸附在展箱玻璃、植物或溪石上,觀賞效果較好。 [7] 

樹蛙人工養殖

1、產卵:斑腿樹蛙為每年多次性產卵繁殖,產卵量每次200~300粒,產卵時間多為夜間至第二天凌晨。斑腿樹蛙產生的卵及輸卵管分泌物形成特殊的卵泡為乳白色泡沫狀的黏液,經過一段時間泡沫狀的卵泡表面乾燥呈污黃色,卵呈淺黃色,卵粒均勻分佈在卵泡內。卵泡大小9cm×6cm×7cm左右,卵的透明度低,比重大於1,卵徑2mm以下。受精卵孵化期受温度和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孵化期3~7d。
2、蝌蚪的培育:剛孵出的蝌蚪3d內不進食,靠吸收體內的卵黃物質,開食的時間隨環境温度不同而異,遇下雨低温蝌蚪開食時間推遲。3d之後試着投餵少量的蛋黃水蚤,水蚤有保持水質的作用。一週之後把魚肉、瘦肉、胡蘿蔔和青菜煮熟投餵,蝌蚪搶食積極,證明蝌蚪為雜食性。投餵飼料量隨蝌蚪的生長而增加,一般一天投餵1次,投餵量佔蝌蚪體重的5%。人工飼養提供優質蛋白質營養可以降低蝌蚪羣體內大小差異的分化,提高變態率和成活率。
3、幼蛙的飼養:變態後的幼蛙和蝌蚪身體構造發生很大的變化,食性截然不同。蝌蚪期攝食活的飼料如水蚤及人工投餵的飼料如煮熟的魚肉、瘦肉、胡蘿蔔和青菜等;變態後只吃活的能動的飼料,對死的不動的飼料視而不見,一般不取食。
馴化幼蛙攝食人工飼料的方法:
(1)設置浮出水面的投食台,投餵黃粉蟲水蚯蚓、小魚、小蝦和人工混合飼料;
(2)模擬飛動的昆蟲投食,幼蛙誤以為飛蟲而取食;
(3)收集和飼養各種昆蟲活飼料投餵。
4、成蛙的飼養:與幼蛙的飼養方法基本相同,依據成蛙個體大小和生活生態類型,合理安排飼養密度,設置投食台、燈光誘蟲和模擬昆蟲活動的投食裝置。投餵種類多樣的昆蟲和人工飼料,收集飼養來源方便的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 [6] 
參考資料
  • 1.    費梁,胡淑琴,葉昌媛.中國動物志 兩棲綱 中卷 無尾目,.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01:766-767
  • 2.    費梁.中國兩棲動物彩色圖鑑.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3:30
  • 3.    費梁.中國兩棲動物彩色圖.成都:鑑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3:449
  • 4.    費梁.中國兩棲動物彩色圖鑑.成都:四川科學出版社,2010.3:450
  • 5.    費梁,胡淑琴,葉昌媛.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兩棲綱 中卷 無尾目.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01:654
  • 6.    萬德光, 吳家榮.藥用動物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03:210
  • 7.    劉小青, 桑青芳, 梁啓凌, 等.大樹蛙與斑腿樹蛙的繁殖與馴養[J]. 動物學雜誌, 2003,38(5):88-90.
  • 8.    汪松,解焱主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第1卷 紅色名錄 中英文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第204頁
  • 9.    李學文編,中國袖珍百科全書 生命科學卷,長城出版社,2001.09,第7055頁
  • 10.    沈猷慧編著,湖南動物志 兩棲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316頁
  • 11.    崔鍾雷主編,生存專家 兩棲爬行動物,吉林美術出版社,2012.12,第14/15頁
  • 12.    王巍主編,寵物大聯盟 情趣寵物,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1,第7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