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樹山背村

鎖定
樹山背村,位於坪山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對面喊村、新聯村、新屋地村、羅谷村、杜崗嶺村、上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較為平坦;主要山嶺有田頭山和大鼓山,其中田頭山最高,海拔683米;豬仔陂河從村西南流過;附近有田坑水庫,當地人亦稱為大陂頭水庫。始建於清朝,立村姓氏為許姓。因該村與田心老圍村之間曾有許多粗壯高大的樹木,似自然屏障,故取名樹山背村。
中文名
樹山背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田心社區
地理位置
坪山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田心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許姓。許姓先祖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左右從今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北團鎮許坊村一路遷徙,最終到廣東坪山田心老圍,即今新聯村,併入贅田心老圍葉氏,歷經八世;清順治七年(1650年)前後,因兄弟分家,從田心老圍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54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84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4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25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1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50餘人,主要分佈在美國、馬來西亞、英國和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粘米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黃豆、甘蔗,兼種荔枝、龍眼、柑橘、番石榴、香蕉等。過去還盛產松木。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共有4棟廠房,2015年租金收入約2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和房屋出租等。特色食品有客家茶果、喜粄、餈粑、米程等,其中喜版在該村被稱為高板,係為避免客家話中許與喜的諧音混淆而取的名稱。
鄉道Y237線金田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通自來水,90年代中期通電話,1998年通互聯網,2009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村裏有《祖傳開居老族譜》,於20世紀40年代由許成就修纂,新版許氏族譜正在編修中。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0餘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較具代表性的民居有福田世居和谷田世居,均為圍屋式建築,土木石結構。
福田世居,約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有匾額"聚發堂"和"萬福朝堂",書寫年代不詳。
谷田世居,始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坐南朝北,面寬24米,進深27米,三堂兩橫佈局,前有禾坪,正門上有“谷田世居”四個大字,當心間為許氏宗祠,三進兩天井格局,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原為一處清代客家圍屋,現整體保存一般。
許氏宗祠於20世紀80年代重修過2次,有楹聯“系派逆高陽遠承福建淵源久;宗枝垂泰嶽近接田心世澤長”,書寫年代不詳。
谷田世居於2012年6月被深圳市坪山新區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歷八日初一後第一個星期天,該村許姓村民會到坪山赤坳墓園祭祖。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