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樸泳孝

鎖定
樸泳孝朝鮮語:박영효,1861年—1939年),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朝鮮日治時期的貴族,開化黨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初名無量,字子純春皋玄玄居士本貫潘南樸氏。早年迎娶朝鮮哲宗之女永惠翁主,封錦陵尉。他深受開化思想薰陶,與金玉均洪英植等組成開化黨,並在1884年發動甲申政變,失敗後流亡日本。1888年發表開化上疏,闡述其對開化的主張。1894年歸國,官至內部大臣,主導甲午更張,次年即遭排擠,再度亡命日本。1907年重新回國,日韓合併後被日本封為侯爵。樸泳孝還是韓國國旗——太極旗的定型者。 [1] 
中文名
樸泳孝
外文名
박영효
別    名
曾用名樸無量,子純,春皋
玄玄居士
國    籍
韓國
出生地
朝鮮水原
出生日期
1861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
1939年9月21日
代表作品
《使和記略》
《開化上疏》
職    務
政治家、貴族
主要成就
參與甲申政變
主導第二次甲午更張
定型太極旗

樸泳孝人物生平

樸泳孝早年生涯

出使日本的樸泳孝 出使日本的樸泳孝
樸泳孝出身潘南樸氏,1861年7月19日(舊曆咸豐十一年辛酉六月十二日)出生於朝鮮水原府,他是朝鮮宣祖的外孫、貞安翁主的兒子樸世橋的後裔,後來家道中落,父親樸元陽是一個窮秀才。有兄長樸泳教和樸泳好。1872年初,朝鮮王朝為先王哲宗唯一存活的女兒——永惠翁主選駙馬,樸泳孝在水原留守申錫禧及族人大提學樸珪壽的推薦下進入候選名單,並在1872年3月30日(高宗九年二月二十二日)被揀擇為駙馬。 [2]  5月19日行嘉禮完婚,封錦陵尉正一品上輔國崇祿大夫。作為哲宗大王駙馬的樸泳孝“眉目如畫,有子都之目”,成為駙馬以後,王室上下都很喜歡他,其中朝鮮哲宗之妃哲仁王后對其“甚眷愛之,裝送賜賚,度越常典”。 [3]  不過,他完婚不到三個月,永惠翁主就死去了。後來他娶了永惠翁主之母淑儀範氏的家人範氏,但按照王室規定駙馬不能再婚,因此樸泳孝後來娶的幾個女人都只能是妾的名分。
樸泳孝天資聰穎,從小就隨長兄樸泳教在族人樸珪壽家中學習,耳濡目染樸珪壽的開化思想,又和吳慶錫劉鴻基、李東仁等抱開化思想的人士交遊,逐漸成長為一個立志改造朝鮮的激進開化派,並與金玉均洪英植徐光範等青年兩班子弟結成“開化黨”,終日探討朝鮮的改革大業。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駙馬身份,出入宮禁,與國王高宗研討天下大勢,頗得高宗歡心。由此,樸泳孝打破了朝鮮王朝儀賓不預國政”的祖制,開始擔任朝廷要職,參與朝鮮政治。1876年負責迎接宗主國清朝的世子冊封使,1878年任五衞都總府的都總管,1881年被任命為判義禁府事。
樸泳孝曾打算在1882年初與開化黨同志金玉均、徐光範等一同東渡日本考察,但他本人因有事在身而未能成行。 [4] 壬午兵變”以後的1882年9月,根據同日本簽訂的《濟物浦條約》,朝鮮政府以樸泳孝為“謝罪兼修信使”,前往日本“謝罪”與換約,樸泳孝終於實現了遊覽日本的夙願。在他的使團中,囊括了金玉均徐光範閔泳翊等大批開化黨人。樸泳孝抵達日本後,便歎為觀止,“不料此中有如此繁華靈淑風氣也,凝眸憮然者久矣”。 [5]  日本對樸泳孝一行熱情接待,樸泳孝也與福澤諭吉等日本朝野人士展開廣泛的交流,對日本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印象。他還在日本向歐美各國公使宣佈朝鮮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積極推動朝鮮與英國、德國和俄國建立外交關係。他將自己在日本的活動和見聞記錄在《使和記略》一書中。多年後樸泳孝也承認他所看到的明治日本蒸蒸日上的社會風貌支配了他的一生。 [6]  三個月的日本之行不僅奠定了樸泳孝親日的性格,還促使樸泳孝等開化黨人在日本的影響下推動進一步的改革活動。

樸泳孝主導政變

回到朝鮮以後,樸泳孝於1883年初被任命為漢城府判尹,開始在他職權範圍內進行一些開化改革。其中包括設置博文局,籌備朝鮮最早的近代報刊《漢城旬報》;建立治道局,完善首都漢城(今首爾)的道路土木等基礎設施;建立警巡局,創設近代警察制度,選拔留學生赴日,以及衣制改革,等等。然而,樸泳孝的任職不過是五日京兆,正如樸泳孝自己意識到的“大更張之際,未有不招謗斂怨” [7]  那樣,這些有限的改革措施仍然引起了掌權的守舊派的敵視,同時他為改善漢城道路交通而拆毀“假家”(街道邊的臨時棚屋)也引發民怨 [7]  ,所以他擔任漢城判尹不到三個月,就在領議政洪淳穆等守舊派的壓力下被免職 [8]  ,旋即在1883年4月23日被任命為廣州府留守兼守禦使。朝鮮高宗對樸泳孝説:“今此特授,予意攸在” [7]  ,其後樸泳孝在廣州練兵也應是出於高宗的意思。樸泳孝以畢業於日本户山軍校的申福模等為骨幹,在廣州南漢山城創建並訓練了一支1000多人(一説500多人)的新式軍隊,與尹雄烈在北青所練的新軍南北呼應,同為開化黨的武裝力量。然而這支軍隊很快遭到清朝和守舊派的干涉而被改編,樸泳孝也在1883年11月辭職,一度離開政界。
樸泳孝畫像 樸泳孝畫像
1884年春,樸泳孝打算去美國遊覽,但遭到日本外務卿井上馨的反對而沒有成行。在這之後,樸泳孝便和金玉均洪英植徐光範徐載弼等開化黨人密謀發動政變,推翻守舊派把持的政權,為朝鮮的近代化改革開闢道路。樸泳孝在政變策劃者中的地位僅次於金玉均,開化黨人密會的地點往往安排在泥洞樸泳孝家中。史載“泳孝等交通倭洋,歆其富強,思欲盡棄國俗之舊,而學其制度,以懋開化之實” [9]  ,樸泳孝還認為朝鮮應擺脱清朝的干涉,強調“朝鮮乘此時可為獨立國” [10]  ,並且他們採取了依靠日本的方針,取得了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的支援。1884年12月1日夜,政變所有參與者在樸泳孝家舉行最後一次聚會,將任務最終落實到每個人頭上。12月4日夜,開化黨人利用郵政局落成宴會發動“甲申政變”,其後金玉均、樸泳孝等人將朝鮮高宗和王妃閔妃等王室成員從昌德宮轉移到景佑宮。開化黨人殺死了7名守舊派大臣之後,宣佈朝鮮獨立,並建立新政府,進行國政改革。樸泳孝在開化黨新政府中擔任前後營使之職,掌握兵權。 [11]  但到12月6日,由袁世凱率領的駐朝清軍前往鎮壓,開化黨和日軍被擊退,樸泳孝和金玉均、徐光範徐載弼決定追隨竹添進一郎逃亡日本,但是其兄都承旨樸泳教以及洪英植卻拒絕去日本,並在政變失敗後被剁成肉醬。金玉均、樸泳孝等人策劃並主導的“甲申政變”終於以“三日天下”的短暫局面而失敗。

樸泳孝首次亡命

甲申政變後,樸泳孝逃走,但他的家宅被民眾破壞殆盡,其父樸元陽自殺,自己也被朝鮮政府宣佈為“國賊”而遭通緝,即便他亡命日本,朝鮮政府也屢屢向日本政府要求引渡樸泳孝等人。樸泳孝感到日本不安全,遂和其他兩名開化黨徐光範徐載弼於1885年前往美國避難。但是樸泳孝到美國以後,發現美國不適合他,於是在大力資助開化黨的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女婿的幫助下從美國回到日本,並取日本姓名山崎永春”。
樸泳孝(右)與日本浪人須永元合影 樸泳孝(右)與日本浪人須永元合影
樸泳孝回日本以後,便進入基督教長老會辦的東京明治學院大學學習英語,在這一過程中,樸泳孝結識了很多美國傳教士,開始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他雖然沒有皈依基督教,但鼓勵美國傳教士在朝鮮的傳教活動。1888年他在給高宗的開化上疏中批判儒教,並稱“今天主耶蘇教之盛,歐美諸邦最強盛……故凡宗教者,任民自由信奉,而政府不可關涉者也” [12]  ,呼籲朝鮮的信仰自由。樸泳孝在1894年返回朝鮮並被任命為內務大臣後,他會見了來訪的美國監理會主教威廉·尼德(William X. Ninde)。在會談中,樸泳孝承認朝鮮必須接受基督教。參加這次會談的埃爾伯·瓊斯(Herber Jones)後來寫道,“樸泳孝強烈要求主教派遣大批的教師(傳教士)”。 [13]  樸泳孝還説:“我國人民需要教育和基督教。你們的傳教士和教會學校可以教育我國人民並提高他們的素質……現有宗教的基礎十分薄弱,而我國人民皈依基督教的大門己經完全敞開。許多基督教教師和工作人員不久便可以在我國的所有領域供職。我國人民需要在立法改革之前受到教育和皈依基督教。只有通過這一步驟,我國才能建立實行憲政,併成為與你們國家一樣自由和開明的國家。” [14]  事後,尼德相信樸泳孝是“一名堅定的基督教信徒,對基督教在朝鮮的傳播充滿着渴望和熱情”。 [15]  由此可見樸泳孝在首次亡命日本的十年間,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促使其開化思想有了進一步的飛躍。
1888年,在日本的樸泳孝擬寫了一份13000餘字的朝鮮改革意見書,以給高宗上疏的形式發表,歷史上將其稱為“開化上疏”或“樸泳孝建白書”。在開化上疏中,樸泳孝明確表達了他對於朝鮮時局的看法,系統闡明瞭他對於朝鮮改革的建議和規劃,不僅是他個人思想的總體表現,也是研究近代朝鮮開化思想和開化運動的重要文獻。他先痛心疾首地揭露和分析朝鮮沒落腐化的現狀,直言懇請高宗體察國情民情,大行開化改革。他提出以下一些改革方向,包括“宇內之形勢”、“興法紀,安民國”、“經濟以潤民國”、“養生以健殖人民”、“治武備,保民護國”、“教民才德文藝以治本”、“正政治,使民國有定”、“使民得充分之自由,以養元氣”八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不少改革細目。這份“開化上疏”充分顯示了樸泳孝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新思考,表達了他對朝鮮的拳拳忠愛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樸泳孝特別表現出了對民眾的重視,這不僅是他繼承朝鮮實學思想中的“民國一體”的民本主義思想,也是他對西方資產階級啓蒙思想中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治主義等理念的運用,這些理念在開化上疏中俯拾皆是,比如他説“天降生民,億兆皆同一,而稟有所不可動之通義,其通義者,人之自保生命,求自由,希幸福是也,此他人之所不可如何也”,“ 雲小兒,雲大人,雲貧賤,雲富貴,其身命一也,雖一貧兒之敝衣,以法護之,則與帝王之領地同矣”,“凡民有自由之權而君權有定,則民國永安;然民無自由之權而君權無限,則雖有暫時強盛之日,然不久而衰亡,此政治無定,而任意擅斷故也”,等等。 [12]  1895年第二次甲午更張時期的改革措施,就是回國後的樸泳孝對他開化上疏內容的實踐。
1893年,樸泳孝在福澤諭吉等日本友人的幫助下,在日本東京成立了“親鄰義塾”,作為教育留學生的後備力量。而一直沒能引渡金玉均、樸泳孝等人的朝鮮政府也準備向他們下毒手。1892年夏,受朝鮮政府密令的刺客李逸稙前往日本暗殺金玉均和樸泳孝,但苦於沒有時機下手。其後他找來洪鐘宇,分頭行動,李逸稙負責刺殺樸泳孝,而洪鐘宇負責刺殺金玉均。其後李逸稙潛入親鄰義塾,伺機殺死樸泳孝。1894年3月,洪鐘宇在中國上海成功暗殺了金玉均,而幾乎與之同時,李逸稙的陰謀泄露,被樸泳孝的手下李圭完、鄭蘭教擒獲,移送日本政府處理,被判處死刑(後改流放),樸泳孝因而躲過一劫。很快,國際時局的大變動,使樸泳孝得以歸國和復出,施展他的抱負。

樸泳孝歸國主政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引發清朝和日本同時出兵干涉,進而日本利用這個機會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並控制了朝鮮政府,推翻閔妃集團。在日本的干涉下,朝鮮成立了以興宣大院君為首的開化派政權,並實行史稱“甲午更張”的近代化改革。在日本的要求下,高宗被迫赦免之前的開化黨政治犯,但對於甲申政變的主導者樸泳孝卻遲遲沒有赦免。樸泳孝聽説這一消息後,也翹首盼望歸國,以至於在沒有接到日本和朝鮮政府的通知的情況下,於8月6日與其同黨共6人離開日本東京,來到朝鮮釜山,並經陸路於8月23日抵達朝鮮首都漢城,潛伏在泥峴日本人旅館中。朝鮮政府官員得到消息後,紛紛前往拜訪,並且大院君也有意籠絡樸泳孝,讓他居住在自己的孔德里別莊中。但其後因大院君之孫李埈鎔對樸泳孝有脅迫行為,導致樸泳孝一度憤而離開,前往仁川,這給樸泳孝和大院君埋下了不和的種子。 [16]  1894年8月31日,樸泳孝上疏伸冤,9月3日,高宗宣佈赦免樸泳孝。 [17]  然而,樸泳孝的赦免遭到了許多人的強烈反對,大院君也因對樸泳孝產生的不滿而不願其復歸政界,9月4日盛傳樸泳孝率日軍入宮,宮中亂了一夜,因此樸泳孝無法再在漢城待下去,去了仁川。 [16]  直到三個月後,隨着日本新任駐朝公使井上馨的抵任,對朝鮮實行更加積極的干涉政策,樸泳孝才得以重回政界。在井上馨的壓力之下,1894年12月9日,高宗命樸泳孝“盪滌敍用”,恢復了他的官爵,而其死去的父兄也恢復了名譽。 [18]  12月13日,樸泳孝入宮拜見高宗和閔妃,12月17日被任命為內務大臣,在政府中的地位僅次於總理大臣金弘集。與此同時,徐光範、鄭蘭教、李圭完、申應熙、柳赫魯等開化黨人也在新政府中做了要職。至此樸泳孝開始施展他的才能,主導第二次甲午更張
樸泳孝 樸泳孝
樸泳孝上台後,着手進行改革事業,首先便是限制君權。這是他早已有之的構想,在1888年的“開化上疏”中,樸泳孝便明確建議高宗:“不可親裁萬機,而各任之其官事”。他説:“若欲固君權之無限,則不如使人民至痴愚,痴愚則殘弱,可以固君主專權。然民愚而弱,則國亦隨而弱,故天下萬國同愚弱,然後可以保其國、安其位,然此空言,豈有其實?是以誠欲期一國之富強,而與萬國對峙,不若少減君權,使民得充分自由,而各負報國之責,然後漸進文明也。夫如此,則國泰民安,而宗社君位並可以永久也”。 [12]  所以他上台後,發表《洪範十四條》,作為其改革的綱領,由高宗宣誓宗廟,其中規定“大君主御正殿視事,政務親詢各大臣裁決,後嬪宗戚不容干預”。 [19]  而在1895年1月11日,樸泳孝更是直接導入了內閣制,他以內務大臣的身份與金弘集聯合組閣,逐漸在朝鮮建立起君主立憲的政體。除此之外,他對行政區劃做了改革,將朝鮮八道改為二十三府,司法制度、警察制度、外交官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也在樸泳孝的領導下開展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樸泳孝還創設了一支由日本訓練的新式軍隊——訓練隊。但是,樸泳孝的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本的操縱,他一回國就拜訪日本公使館,稱朝鮮改革不算成功,請求日本公開干涉。 [16]  他甚至流淚坦承:“我能保持到現在的地位,完全是靠日本兵的駐紮和井上公使的勢力……”。 [20]  而日本公使井上馨也讚賞樸泳孝起到“暗夜燈光”的作用 [21]  ,因此樸泳孝的改革對日本的依賴很深,而日本也藉以將大量顧問安插在朝鮮政府中,加緊對朝鮮的控制。
金玉均死後,樸泳孝成為開化黨領袖,他歸國主政後利用自己內務大臣的身份掌控人事權,“時官職黜陟,皆泳孝主之,故士大夫幹祿,非要謁泳孝不能得”。 [22]  同時又大量起用開化黨人,形成自己的黨派。樸泳孝為了抓住權力,從一開始就與朝中各派系進行政治鬥爭。他歸國後先與大院君接近,但很快就因產生誤會而不和,隨後他就和失勢的閔妃相互利用。在他恢復官爵之前,閔妃就派內官前往其住處問候起居,還派女工帶衣料前去定製他的官服。樸泳孝復歸政界以後,閔妃更是將自己族人閔泳柱的宅邸賜給樸泳孝,樸泳孝也時常入宮,並被委任為宮中與日本公使館溝通的使者。 [23]  閔妃與樸泳孝的關係進入蜜月期,當時“整個朝廷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樸泳孝)那樣受到國王和王妃的信任”。 [24]  樸泳孝遂與法務大臣徐光範結成一體,依託閔妃和日本公使,與金弘集魚允中一派及大院君一派形成對立。當時大院君已經下台,但樸泳孝為了討閔妃歡心,同時除掉自己的一個政敵,不惜痛打落水狗,在1895年4月逮捕了大院君的孫子李埈鎔,並打算以謀逆罪將其判處死刑,在總理大臣金弘集及日本公使井上馨的反對下改為流放,又將大院君軟禁起來。在打擊了大院君一派後,樸泳孝接着對金弘集一派發起攻擊,當時樸泳孝與金弘集一派的軍部大臣趙羲淵不和,他利用趙羲淵在1895年3月前往旅順“犒勞”日軍的機會,罷免軍部屬官,代以自己人,並暗令他們蒐集趙羲淵的過失,找出了趙羲淵對公款使用不清及穿上了尚未公佈的新式軍服去旅順這兩項“過失”,樸泳孝就到高宗和閔妃面前進讒言,利用這些“過失”大做文章。等5月趙羲淵歸國後,樸泳孝又生一計,命自己的親信、在軍部任官房長官的鄭蘭教假借趙羲淵的命令調離軍隊,又密奏高宗,稱趙羲淵未經內閣批准私自調兵。在樸泳孝的輪番告狀之下,高宗決定罷黜趙羲淵,而總理大臣金弘集、度支大臣魚允中、外部大臣金允植則表示反對。於是樸泳孝一派和金弘集一派的對立因趙羲淵事件而激化。由於樸泳孝本來就有閔妃和日本人的撐腰,加上金弘集、魚允中等人在力爭時觸怒高宗,於是在5月28日金弘集被免職,樸泳孝署理內閣總理大臣,至此政權全歸樸泳孝。

樸泳孝再度亡命

樸泳孝雖然成功排斥大院君金弘集兩派,掌握了政權,但很快就面臨垮台的危機。原來樸泳孝這一派勢力並不穩固,閔妃也只是利用樸泳孝掃除政敵,等失去利用價值後再除掉他。因此樸泳孝一派出現分化,由閔妃扶植的貞洞派逐漸從樸派中崛起,包括樸定陽李範晉李完用等人,他們利用三國干涉還遼以後對日本不利的形勢,主張聯合歐美國家,反對日本干涉,因而與樸派形成對立。1895年5月31日,樸定陽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貞洞派上台。另一方面,樸派內部的人也逐漸對樸泳孝產生不滿,安駉壽離他而去,徐光範逐漸與他貌合神離,就連樸泳孝的部下、老開化黨人柳赫魯、鄭蘭教等人也對樸泳孝勾結閔妃的行為感到不滿,嘆息“可惜金玉均不在人間了”。 [25]  樸泳孝雖為日本扶植上台,但此時他也不大聽日本的話了,樸泳孝內心的想法是:“目前的形勢是政府受日本干涉,顧問官充斥各部,還有日本人事無鉅細地進行滲透的情況日益嚴重,如此長久下去,朝鮮如何能自立?加之其他外國有見於此,朝鮮無法拒絕,最後必然滅亡無疑。今天的當務之急是不受日本的照顧,早作自主之計。” [26]  比如他對日本人擴租界一事堅決反對,日本人也對他很不爽。所以樸泳孝雖然主政,實際上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而隨着他與宮廷之間矛盾的加劇,他便再度踏上亡命之路。
樸泳孝 樸泳孝
樸泳孝與宮廷的矛盾爆發的導火索是訓練隊換防事件。樸泳孝主導改革時,創設了一支800人的新式軍隊——訓練隊,由日本人訓練,並打算用這支部隊來代替原有部隊守護宮廷。他於1895年6月將此事上奏高宗,但遭到高宗的拒絕,樸泳孝也預感到自己坐在火山口上。 [27]  終於,在1895年7月發生了所謂樸泳孝謀逆事件。當時一個叫佐佐木日出雄的日本人對朝鮮人韓在益的筆談中透露樸泳孝要“謀反”,企圖殺死閔妃,韓在益則將筆談內容轉交給宮內府特進官沈相薰,沈相薰立即於1895年7月6日密奏於高宗,高宗大驚,遂招來金弘集等研究對策,同時下旨緝拿樸泳孝。 [28-29]  樸泳孝得到親信李允用的密報,趕緊逃往日本公使館避難。7月7日與其同黨李圭完、申應熙等逃往日本(一説樸泳孝並沒有打算謀逆,而是閔妃為排擠他而炮製的陰謀)。隨着樸泳孝再度亡命,他在朝鮮的政治生涯也基本終結了。
樸泳孝逃往日本不久,就於1895年8月啓程再往美國。他在美國見到了過去的開化黨同志徐載弼,建議他回國為改革效力。1896年4月重新返回日本。當時,朝鮮已經發生“俄館播遷”,金弘集親日內閣倒台,甲午更張結束,親俄派把持政權,樸泳孝回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樸泳孝仍不甘心,千方百計想回到朝鮮,復歸政界。他把賭注押在高宗在日本留學的庶子——義和君李堈身上,企圖透過擁立義和君來實現回國的夢想。樸泳孝與義和君頻繁接觸,為他準備住宅,並尋找美女進獻給他,以討義和君的歡心。但是義和君卻在1897年5月決定遠赴美國,樸泳孝回國的希望破滅了。於是樸泳孝又改用向高宗上書陳情的方式,爭取高宗同意他歸國。1897年8月,樸泳孝透過宮內府大臣李載純捎信給高宗,他在信中指出金弘集內閣已經倒台,他也理應盪滌罪名,回到朝鮮,但高宗不予理睬。 [30] 
1898年,韓國(1897年10月,朝鮮王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國內的獨立協會運動蓬勃展開,樸泳孝見有機可乘,便密派李圭完、黃鐵、李鄭吉等心腹潛入國內,與獨立協會聯絡,並提供資金支持,企圖透過獨立協會來實現回國。這年7月,發生了獨立協會前會長安駉壽圖謀逼退高宗的事件,時人多認為樸泳孝是背後主謀。 [31]  12月,獨立協會運動達到高潮,不少獨立協會會員要求高宗召還樸泳孝,予以敍用。1898年12月18日,前主事李錫烈等33人聯名上疏請求赦免樸泳孝,而樸泳孝亦以為事將成,從東京奔赴九州,隨時準備歸國。但是由於樸泳孝主張限制君權,而且被懷疑“謀逆”,因此高宗對其深惡痛絕,根本不可能召還樸泳孝。1898年12月21日,高宗下令逮捕李錫烈等人,並頒佈詔敕,宣佈流亡海外的政治犯“永遠無赦”。 [32]  隨即高宗以武力鎮壓並取締獨立協會李承晚等獨立協會會員以支持召還樸泳孝的罪名被逮捕下獄,樸泳孝的歸國更是變得遙遙無期。樸泳孝仍不甘心,策劃各種陰謀,試圖顛覆政府,藉以歸國,但都化為泡影,1900年底他被缺席判處絞刑,其正常歸國的可能性完全消失了。撲騰了幾年之後,樸泳孝自知無法回國,一度心灰意冷,他開始專心在日本經營朝日義塾,並與在日本留學的侄子樸太緒(樸泳教之子)住在一起。到1904年以後,隨着時局的又一次大變動,樸泳孝回國開始出現轉機。

樸泳孝晚年生涯

樸泳孝 樸泳孝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又一次控制了韓國政府。日本戰勝俄國以後,於1905年11月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乙巳條約》,使韓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於是,樸泳孝等政治犯歸國的問題再度浮上水面。1906年10月11日,韓國統監伊藤博文謁見高宗皇帝,要求赦免樸泳孝,高宗似乎有所心動,但最終沒有同意。 [33]  樸泳孝也開始頻繁活動,試圖與伊藤博文取得聯絡,表示願意回國自首,駐韓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隨即將這一消息透露給高宗,但高宗擔心樸泳孝歸國後導致政局秩序混亂而拒絕了。 [34]  但不久之後,高宗似乎改變了主意,他為了牽制跋扈的李完用親日內閣,恢復獨立主權,多次密旨命樸泳孝歸國。 [35]  終於,樸泳孝自日本動身歸國,於1907年6月8日潛回釜山,結束了長達12年的亡命生涯。
樸泳孝這次回國時仍是野心勃勃,他非常希望做參政大臣(總理大臣),或者像板垣退助組建自由黨那樣組建政黨。 [36]  高宗於6月11日正式下詔赦免樸泳孝。 [37]  6月16日樸泳孝向高宗上疏表忠,稱“臣生為韓臣,死為韓鬼”。 [38]  6月19日樸泳孝進入漢城,各界舉行歡迎式慶祝他歸國。1907年6月20日着舊式衣冠及網巾拜見高宗皇帝,君臣回顧舊事,相對而泣。 [39]  就在樸泳孝着手準備第三次步入政界時,就發生了“海牙密使事件”泄露、高宗被逼退位的事件。統監伊藤博文嗾使李完用等人逼宮,高宗執意不退位,就在相持之際,高宗於1907年7月17日任命樸泳孝為宮內府大臣,希望利用樸泳孝突破危機,但樸泳孝稱病不出。不過,樸泳孝為“挽回時局,以贖夙愆” [40]  ,還是挺身而出,與日本人及親日派抗爭。1907年7月19日高宗迫於壓力,宣佈由皇太子代理,李完用及日本人卻對外宣稱高宗禪位,遭到樸泳孝的強烈反對,隨後樸泳孝與李道宰、南廷哲、魚潭等人密謀發動政變,殺死李完用等逼宮大臣,阻止高宗退位,結果在7月22日早晨事機泄露,樸泳孝等人被日本兵逮捕。 [41]  由於樸泳孝被拘禁時態度不配合,李道宰等人都被釋放,唯獨他被日本放逐到濟州島
樸泳孝畢竟是親日派,所以日本在幾個月後就釋放了樸泳孝。但樸泳孝並沒有離開濟州,而是“勸島民興學校、營實業,又種果蔬成圃,為久留計” [42]  ,對時局也絕口不做評論。1908年以後又遷往馬山浦居住。1910年8月《日韓合併條約》訂立,韓國徹底成為日本殖民地,其後日本頒佈“朝鮮貴族令”,封樸泳孝為侯爵。樸泳孝回到漢城,並接受了日本的爵位。1911年任朝鮮貴族會會長,1918年任朝鮮殖產銀行理事。1919年三一運動期間,不少獨立運動家都寄希望於樸泳孝,甚至選舉樸泳孝為副總統,但收效甚微。而樸泳孝在三一運動後繼續採取與日本殖民當局合作的態度,他為響應日本殖民當局的“文化政治”的統治方針,參與了“維民會”、“同光會”、“朝鮮俱樂部”、“民友會”等一連串親日的改良主義團體。同時,他也在1921年被任命為朝鮮總督府中樞院顧問,1926年成為中樞院副議長,1932年12月當選為日本貴族院議員,1934年獲得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授予的建國功勞章,1935年朝鮮總督府編纂《朝鮮功勞者名鑑》中朝鮮人功勞者353人將其名字收錄於內 [43]  ,1937年4月以會長的身份兼任朝鮮貴族會理事,同年10月當選為總督府學務局臨時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 [44]  樸泳孝還熱衷社會活動,在1921年成為《東亞日報》社首任社長,1938年成為株式會社《每日申報》的發起人,同年10月從朝鮮殖產銀行退休,獲得20年勤續表彰。 [45]  此外他是李王家事務的重要參與者,其孫女樸贊珠與李王家李鍝結婚。 [45]  1939年9月21日,樸泳孝死於中樞院副議長任上,享年78歲,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樸泳孝死後敍勳一等,由長孫樸贊泛繼承爵位。1939年11月,日本右翼團體黑龍會為樸泳孝舉行了追悼會,將其選定為日韓合邦朝鮮方有功者。 [44] 

樸泳孝主要成就

樸泳孝定型國旗

樸泳孝定型之國旗 樸泳孝定型之國旗
朝鮮開港以後,便產生了設計國旗之議。1882年5月《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締結前夕,清朝使臣馬建忠和朝鮮方面曾就國旗問題展開討論,但沒有下文。壬午兵變後的1882年9月,樸泳孝以謝罪兼修信使的名義出使日本,國王高宗授權他有必要時可製作國旗。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號輪船上,樸泳孝、金玉均等參酌英國駐朝領事阿須敦(W. G. Aston)和英籍船長傑姆士(James)的意見,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以太極兩儀和乾、坤、坎、離四卦為圖案,正式定型了最早的太極旗。此外還設計了國王御旗。10月3日(陰曆八月二十二日)樸泳孝在給本國政府的報告中記錄了太極旗誕生的狀況:
樸泳孝設計之御旗 樸泳孝設計之御旗
“國旗標式在明治丸中與英領事阿須敦議到,則伊言該船船長英人周行四海,慣識各國旗號,又各色分別遠近異同,均能洞知雲,故與之商議,則太極八卦之式特別出色,然八卦分佈,頗覺稠雜不明,且於各國之仿製,甚不便易,只用四卦,劃之四角,則更佳雲。又言外國國旗外,必有君主之旗標,蓋仿樣於國旗,而設採設紋,繁鮮最好雲。國旗大中小各一本,使該船長裁製。小一本,今修啓上送主上,旗號太極中居,八卦拱佈於旗之邊幅恐好,質則專用紅色,似屬鮮明也。既與各國通好之後,凡出使者,禮不得無國旗,為遇有各港口各兵艦載炮六門以上者,則必有祝炮以禮待之,伊時當揭該國使臣國旗而別之。又遇有約各國各等慶節,有懸旗相賀之禮,各國公使相會,以國旗表坐次,均此各件,闕不得制帶國旗。而英、美、德、日各國均請仿畫而去,此係布明於天下者也。” [46] 
1882年9月25日樸泳孝一行登陸日本以後,就把這面太極旗高懸在寓所上。 [5]  1883年3月6日,朝鮮王朝正式決定以樸泳孝定型的太極旗定為國旗。樸泳孝所定型的國旗幾經變化,沿用至今。

樸泳孝歷史評價

樸泳孝是朝鮮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人物,他是僅次於金玉均開化黨的巨頭,同時也以親日而著稱,太極旗東亞日報等影響現代韓國的事物都與他有莫大的淵源。後世學者總結道:“樸泳孝在祖國的評價和在近代史的定位未有定論。僅是抓住他作為親日派的一面也是有的。但是,他的確是卓越的政治官僚,在嚴酷的國際環境中,對祖國的將來抱着強烈的危機感。他同樣也是憑藉貴族的血脈而被列為‘侯爵’的人物,更是及早對應列強侵略的行動派。” [47] 
樸泳孝早年為朝鮮的開化而奮鬥,在1888年的“開化上疏”中提出了透過廢除封建制度、確立近代化的法治國家等方式實現朝鮮的獨立自主和富國強兵的構想。但是他在政治活動中卻是非常失敗的,不僅沒有實現平生的理想,還多次捲入篡位和“謀逆”的嫌疑中,三度遭到放逐,滯留海外20多年,最終也等來了國家的滅亡。因此,晚年的樸泳孝顯得非常悲觀,“對一生事業的失敗持感慨無量的語調”。 [48]  儘管樸泳孝在政治上的失敗以及親日的污點,但他對朝鮮的開化運動及開化思想的歷史貢獻是不容抹殺的。
21世紀以後,隨着大韓民國展開了對親日派的清算,樸泳孝也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2002年被列入親日派708人名單,2008年民族問題研究所將樸泳孝列入《親日人名辭典》收錄預訂者名單。韓國政府則將樸泳孝定性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於2009年將其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704人名單中。

樸泳孝家族成員

  • 父親:樸元陽(1804年—1884年)
  • 母親:全義李氏(1817年—1884年)
  • 兄長:樸泳教(1849年—1884年)——樸泳好(1852年—1897年)
  • 妻子:永惠翁主(1858年—1872年)
  • 妾室:尚宮順吉堂(?—?)——範氏(?—?)——樸景熙(1870年—?)
  • 兒子:樸振緒(1893年—?)——樸日緒(1897年—1931年)
  • 女兒:樸妙玉(1886年—?,日本姓名山崎玉子,是樸泳孝流亡時與長崎一李姓朝鮮女子所生的女兒,最受寵愛,相傳在日本與中國留學生戴傳賢(季陶)有一段戀情 [49]  ,1907年隨父回國,嫁韓甲鉉,有子韓聖澤、韓弘澤 [50] 
樸泳孝全家合影 樸泳孝全家合影

樸泳孝軼事典故

樸泳孝篡位陰謀

當時的朝鮮流傳着甲申政變過程中樸泳孝將取代高宗而稱王的傳聞,野史記載:“玉均摘御璽、玉鷺,授泳孝曰:‘便可即真!’,諸賊有弒逆之謀……” [51]  ,這並非沒有根據。大臣沈相薰曾對眾人出示折腳玉鷺一個,並説高宗在政變平息後向他披露了金玉均拔劍斬斷國王笠子上的玉鷺裝飾之事,而後高宗又將此折腳玉鷺賜予自己以牢記與“逆賊”的不共戴天之仇。 [52]  此外,當時任美國駐朝公使館通譯的尹致昊在甲申政變數日之後偕美國公使夫人入宮,閔妃便對公使夫人透露“金、樸等欲廢今上龍位” [53]  ,而一名政變參與者在被朝鮮政府審訊時也稱樸泳孝要取代高宗。 [54]  究竟是朝鮮政府為搞臭開化黨而散佈的謠言還是真有其事,已很難説清楚了。

樸泳孝與金不睦

金玉均與樸泳孝原本是甲申政變時肝膽相照的同志,在流亡日本以後,兩者性格差異立刻凸顯出來,金玉均為人豪放而擅長交際,樸泳孝則比較內斂穩重,而且在國內時樸泳孝以駙馬身份高高在上,金玉均雖為開化黨領袖亦不得不讓他三分,到日本以後卻是金玉均佔盡風頭,兩人關係便逐漸疏遠了。1890年金玉均從流放地北海道回東京,雖與樸泳孝住在同一城市,但極少往來。1891年,興宣大院君密派精通朝鮮語的日本人小川實赴日勸誘金玉均與樸泳孝回國舉事,金玉均聽到後十分興奮,打算帶幾名日本人回國,而樸泳孝在1887年就曾收到大院君的慫恿信件,次年覆函謝絕,這次依然沒有輕舉妄動,且對金玉均的做法不以為然,樸泳孝的下屬鄭蘭教和李圭完還為此批評金玉均,於是金玉均與樸泳孝幾乎處於絕交狀態。 [55]  儘管如此,樸泳孝在多年後對仍金玉均充滿懷念,金玉均的青山墓碑文就是他所撰(一説俞吉濬以他名義所撰),1935年紀念金玉均的《古筠》雜誌創刊時也應邀發表紀念文章。

樸泳孝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樸泳孝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詞典
  • 2.    《高宗實錄》卷9,九年二月二十二日條:“教曰:‘永惠翁主駙馬,定於前都事樸元陽子泳孝,令該曹舉行。餘皆許婚。’”
  • 3.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33頁
  • 4.    閔泰瑗.《甲申政變與金玉均》 :國際文化協會,1947年:第38頁
  • 5.    樸泳孝《使和記略》,《修信使記錄》第197頁。
  • 6.    樸泳孝〈甲申政變〉,《新民》第14號,1926年6月1日。
  • 7.    《高宗實錄》卷20,二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條。
  • 8.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23653100、公文別録・朝鮮事変始末・明治十五年・第八巻・明治十五年(國立公文書館)。
  • 9.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77頁
  • 10.    《推案及鞫案》第324冊,〈甲申大逆不道罪人喜貞等鞫案〉申重模供案,影印本30卷,第590頁。
  • 11.    《高宗實錄》卷21,二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條。
  • 12.    《樸泳孝建白書》,參見《日本外交文書》卷21,第292—311頁。
  • 13.    Jones to Leonard, Feb. 13, 1895, Missionary Collection, General Commission on Archives and History of 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Madison, NJ.
  • 14.    F. A. Mekenzie.Korea's Fight for Freedom:Fleming H. Revell,1920:pp.54—55
  • 15.    Ninde to the Secretaries, Jan. 6, 1895, Missionary Collection, General Commission on Archives and History of 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Madison, NJ.
  • 16.    杉村濬《明治廿七八年在韓苦心錄》,第81頁。
  • 17.    《高宗實錄》卷32,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條:“教曰:‘向日樸泳孝事,論其形跡則孰不曰可誅,察其心曲則實有可原。今見原情,十年漂泊之餘,猶不忘戀國之心。其罪名特為爻周,以示朝家寬大之意。’”
  • 18.    《高宗實錄》卷32,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條。
  • 19.    《高宗實錄》卷32,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條。
  • 20.    杉村濬《明治廿七八年在韓苦心錄》,第131—132頁。
  • 21.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朝鮮交涉資料》下卷,〈朝鮮內閣員分離竝總辭職動議〉,第576頁。
  • 22.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171頁
  • 23.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朝鮮交涉資料》下卷,〈朝鮮政況ノ報告〉,第479—480頁。
  • 24.    《日本外交文書》卷27,第2冊,第124頁。
  • 25.    《日本外交文書》卷28,第1冊,第443頁。
  • 26.    杉村濬《明治廿七八年在韓苦心錄》,第138—139頁。
  • 27.    杉村濬《明治廿七八年在韓苦心錄》,第148頁。
  • 28.    鄭喬《大韓季年史》上,第109頁,又《日本外交文書》卷28,第1冊,第458—459頁。
  • 29.    《高宗實錄》卷33,三十二年閏五月十四日條:“詔曰:‘朕以樸泳孝甲申事,或有可恕,故不記前罪,特為顯庸,使之效忠自贖,乃反怙終,陰圖不軌,事已發覺,方令法部嚴核正罪。而元惡斯得,餘人悉置不問,以示廣蕩之典。’”
  • 30.    《駐韓日本公使館記錄》卷12,機密第六五號,〈樸泳孝歸國ニ關スル內議〉。
  • 31.    黃玹《梅泉野錄》,第225頁:“時議藉藉謂樸泳孝方在日本,欲推戴義和君堈,而以本國無釁,使駉壽等密謀內禪,然後藉口復辟,奉堈出來,以換時局,駉壽受其嗾……”
  • 32.    《高宗實錄》卷38,光武二年12月21日條。
  • 33.    《統監府文書》卷3,往電第八五號,往電第九○號。
  • 34.    《統監府文書》卷2,第三二號。
  • 35.    《日本外交文書》卷40,第1冊,第546頁。
  • 36.    《統監府文書》卷3,機收第一一七號。
  • 37.    《高宗實錄》卷48,光武十一年6月11日條:“詔曰:‘往年乙未夏間,以樸泳孝嚴核正罪之意詔下,而粵在光武四年季冬,亦以司法宣告矣。 後乃知其事屬䵝昧,無須卞白,自歸脱空。樸泳孝特為放釋,以示廣蕩之典。’”
  • 38.    《高宗實錄》卷48,光武十一年6月16日條。
  • 39.    鄭喬《大韓季年史》下,第252—253頁。
  • 40.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432頁
  • 41.    《日本外交文書》卷40,第1冊,第490—491頁。
  • 42.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439頁
  • 43.    成剛鉉(성강현):“‘朝鮮功勞者名鑑’親日朝鮮人353名中256人名單——與現役國會議員2002年發表的名單多數一致”,《日曜時事》2004年3月18日作成,2008年4月16日確認。
  • 44.    林鐘國(反民族問題研究所).《實錄親日派》.韓國:枕石出版社,1991年:64頁
  • 45.    申東峻.《從甲申政變的主力到日本的貴族的樸泳孝》(《月刊朝鮮》2007年7月1日號).韓國:朝鮮日報社,2007年:492
  • 46.    樸泳孝《使和記略》,《修信使記錄》第199—200頁。
  • 47.    姜健榮.《開化派リーダーたちの日本亡命: 金玉均・樸泳孝・徐載弼の足跡を辿る》:朱鳥社,2006年:第181頁
  • 48.    李光洙〈甲申政變回顧談——與樸泳孝氏見面的談話〉,《東光》第19號,1931年3月1日。
  • 49.    徐鰲潤〈戴傳賢對“民族國際”的推行與貢獻〉,《第一屆民國史專題討論文集》(國史館,1992年),第256頁。
  • 50.    《潘南樸氏世譜》卷三,第3頁。
  • 51.    黃玹.《梅泉野錄》: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年:第78頁
  • 52.    尹孝定《風雲韓末秘史》,第86頁。
  • 53.    《尹致昊日記》卷1,甲申十月二十八日。
  • 54.    《推案及鞫案》第324冊,〈甲申大逆不道罪人喜貞等鞫案〉李允相供案,影印本30卷,第622頁:“問:‘汝之所供泳孝有大不道之心雲,汝何以知之乎?’供:‘矣身聞泳孝則有犯上之説,光範、玉均、英植為三公雲矣。’”
  • 55.    琴秉洞.《金玉均と日本: その滯日の軌跡》:綠蔭書房,1991年:第644—64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