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樵,漢語二級字 [3]  ,讀作樵(qiáo),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16筆,本義指續火用的薪柴。
中文名
拼    音
qiáo
部    首
[2] 
五    筆
swyo [2] 
倉    頡
dogf [2] 
鄭    碼
dogf [2] 
筆    順
橫豎撇捺撇豎捺橫橫橫豎橫捺捺捺捺
四角號碼
40931 [2] 
注音字母
ㄑㄧㄠˊ [2] 
統一碼
基本區 U+6A35 [2] 
結    構
左右結構 [2] 
總筆畫
16
部外筆畫
12
筆順編號
1234324111214444 [2] 

現代釋義

樵 名詞

字源演變-樵 字源演變-樵
〈名〉
形聲。字從木,從焦,焦亦聲。“焦”意為“火頭”。“木”與“焦”聯合起來表示“加在火頭上的木材”。本義:續火用的薪柴
同本義 [firewood]
樵,散木也。――《説文
樵彼桑薪。――《詩·小雅·白華》
請無杆採樵者以誘之。――《左傳·醒公十二年》
樵蒸焜上。――《漢書·揚雄傳》。注:“木薪也。”
樵蘇後炊。――《史記·淮陰侯傳》
又如:樵山(柴薪堆積如山);樵米(柴草與糧食);樵斧(柴斧);樵拾(樵採,採薪);樵薪(柴薪);樵蘇(柴草);樵擔(柴擔子)
打柴的人 [wood cutter]。如:樵歌(樵夫所唱的歌);樵隱(隱居山中靠打柴為生的人);樵人(樵夫);樵子(樵夫);樵舍(打柴人的房舍)
通“譙”。樓的別名 [tower]
為塹壘木樵。――《漢書·趙充國傳》
又如:樵樓(譙樓);樵門(譙樓之門。也泛指城門);樵鼓(即譙樓之鼓,用以報更)

樵 動詞

〈動〉
劈柴,砍柴 [gather firewood]。如:樵蘇(打柴割草);樵女(打柴的女子);樵客(打柴的人);樵户(以打柴為業的人家);樵汲(打柴汲水);樵牧(打柴放牧)
焚燒 [burn]
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公羊傳
樵夫
qiáofū
[woodcutter]∶砍伐木材的人
[woodman]∶打柴的人
樵歌出林。――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柴,散木:~蘇(柴草,亦指打柴割草)。採~。
授以斧,使隨眾採樵 ——《聊齋志異 · 嶗山道士》
打柴:~夫。~客。
古同“譙”,譙樓。

古籍解釋

唐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譙。《説文》散木也。《左傳·桓十二年》請無扞採樵者以誘之。
採薪曰樵。《詩·小雅》樵彼桑薪,卬烘於煁。故採薪者謂之樵夫。《史記·孟嘗君傳》樵夫牧豎。
焚也。《公羊傳·桓七年》焚之者何,樵之也。
與譙通。《前漢·趙充國傳》為壍壘木樵。《師古注》謂為高樓以望敵也。 《集韻》或作藮,又作𣟶。𣟶字原從𣛜作艸下𣛜。
𦿕,同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