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樟子松

鎖定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是松科、松屬植物。常綠喬木,高15-25米,最高達30米,樹冠橢圓形或圓錐形。樹幹挺直,3-4米以下的樹皮黑褐色,鱗狀深裂,葉2針一束,剛硬,常稍扭曲,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圓形,黃色,聚生在當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圓形,紫褐色。球果長卵形。鱗盾呈斜方形,具縱脊橫脊,鱗臍呈瘤狀突起。種子小,具黃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種翅膜質。產於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爾以西、以南一帶砂丘地區。可作庭園觀賞及綠化樹種。林木生長較快,材質好,適應性強,可作東北大興安嶺山區及西部砂丘地區的造林樹種。
中文名
樟子松
拉丁學名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 Litv.
別    名
海拉爾松
蒙古赤松
西伯利亞松
黑河赤松
植物界
裸子植物
松綱 [6] 
松目 [6] 
松科
松屬 [1] 
歐洲赤松
變    種
樟子松
分佈區域
黑龍江大興安嶺
命名者及年代
Litv.,1905

樟子松形態特徵

樟子松
樟子松(5張)
樟子松是喬木,高達25米,胸徑達80釐米;大樹樹皮厚,樹幹下部灰褐色或黑褐色,深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脱落,上部樹皮及枝皮黃色至褐黃色,內側金黃色,裂成薄片脱落;枝斜展或平展,幼樹樹冠尖塔形,老則呈圓頂或平頂,樹冠稀疏;一年生枝淡黃褐色,無毛,二、三年生長呈灰褐色;冬芽褐色或淡黃褐色,長卵圓形,有樹脂。 [1]  [7] 
針葉2針一束,硬直,常扭曲,長4-9釐米,很少達12釐米,徑1.5-2毫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微扁,皮下層細胞單層,維管束鞘呈橫繭狀,二維管束距離較遠,樹脂道6-11個,邊生;葉鞘基部宿存,黑褐色。 [1] 
雄球花圓柱狀卵圓形,長5-10毫米,聚生新枝下部,長約3-6釐米;雌球花有短梗,淡紫褐色,當年生小球果長約1釐米,下垂。 [1] 
球果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3-6釐米,徑2-3釐米,成熟前綠色,熟時淡褐灰色,熟後開始脱落;中部種鱗的鱗盾多呈斜方形,縱脊橫脊顯著,肥厚隆起,多反曲,鱗臍呈瘤狀突起,有易脱落的短刺。 [1] 
種子黑褐色,長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微扁,長4.5-5.5毫米,連翅長1.1-1.5釐米;子葉6-7枚,長1.3-2.4釐米;初生葉條形,長1.8-2.4釐米,上面有凹槽,邊緣有較密的細鋸齒,葉面上亦有疏生齒毛。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1] 
樟子松的雌球花、球果種鱗的形狀、小枝的色澤以及針葉的質地與歐洲赤松都相似,惟老樹樹幹下部的樹皮較厚,深縱裂,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樹皮黃色至褐黃色,裂成薄塊片脱落;針葉長短變異頗大,最長可達12釐米,徑1.5-2毫米,冬芽淡褐黃色等形態特徵與歐洲赤松不同。樟子松的樹形因生長環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生於大興安嶺山區的樹木樹冠成尖塔形,樹幹端直高大;生於海拉爾以西與以南砂丘地區的樹木,則樹冠平頂,樹幹較短。這兩種類型是否需要劃分,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樟子松近種區別

樟子松
老樹樹幹下部的樹皮較厚,深縱裂,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樹皮黃色至褐黃色,裂成薄塊片脱落 [8] 
樟子松 樟子松
樹皮紅褐色,裂成薄片脱落 [8] 
樟子松 樟子松
針葉長短變異頗大,最長可達12釐米,徑1.5-2毫米,冬芽淡褐黃色 [8] 
樟子松 樟子松
針葉2針一束,長3-7釐米 [8] 
樟子松 樟子松

樟子松生長習性

樟子松 樟子松
為喜光性強、深根性樹種,能適應土壤水分較少的山脊及向陽山坡,以及較乾旱的砂地及石礫砂土地區,多成純林或與落葉松混生。 [1] 
樟子松耐寒性強,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樹冠稀疏,針葉稀少,短小,針葉表皮層角質化,有較厚的肉質部分,氣孔着生在葉褶皺的凹陷處,乾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減少地上部分的蒸騰。同時在乾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達4米以下,側根多分佈到距地表10~50釐米沙層內,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967年是遼寧省章古台地區比較乾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0~125釐米沙層含水量為2~3%,12年生落葉松因乾旱大部分死亡,楊樹等闊葉樹種的葉子黃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長。
樟子松是陽性樹種,樹冠稀疏,針葉多集中在樹的表面,在林內缺少側方光照時樹幹天然整枝快,孤立或側方光照充足時,側枝及針葉繁茂,幼樹在樹冠下生長不良。樟子松適應性強。在養分貧瘠的風沙土上及土層很薄的山地石礫土上均能生長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後栽植針闊葉樹種30餘種,唯樟子松能適應沙地不同部位環境條件,即使在條件最差的丘頂也能生長。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區沙地上也生長良好。過度水濕或積水地方,對其生長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黑龍江林科院肇東實驗林場薄層碳酸鹽草甸黑鈣土上pH7.6~7.8總含鹽量0.08%,生長髮育良好,pH值超過8,含碳酸氫鈉超過0.1即有不良影響。
樟子松抗逆性強。據調查10年生油松曾受到松針鏽病的危害,而相鄰的樟子松受害較輕;對松梢螟危害與油松相比亦有較強的抵抗力;遼寧南部地區,赤松、油松均遭松幹蚧危害,唯獨樟子松未發現受害。
樟子松壽命長,一般年齡達150~200年,有的多達250年,在章古台的條件下,5齡以前的生長緩慢,6~7年以後即可進入高生長旺盛期(每年高生長量30~40釐米),如人工固沙區21年生樟子松平均高達8.6米,胸徑14.8釐米,最高10.4米,胸徑25釐米。

樟子松分佈範圍

樟子松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林區(西起莫爾道嘎、金河、根河,東到新 林、呼瑪線以北有連續成片分佈;以南伊圖里河、免渡河、阿爾山、紅花爾基等地有呈帶狀或塊狀分佈)。海拉爾以西、以南一帶砂丘地區也有集中分佈。蒙古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蒙古。 [1] 

樟子松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一般地區可用高牀播種育苗,而雨量較少的乾旱地區宜用平牀或低牀播種育苗。

樟子松栽培技術

樟子松選擇育苗地

根據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宜選用。 [3] 

樟子松土壤施肥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在遼西乾旱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育苗,須施足有機肥,以保證養分的供給;改善土壤結構,增強蓄水保墒和通氣性能。每畝應施用優質農家肥10000公斤以上。畦作先將農家肥均勻撒入育苗地,再翻入土壤耕作層中;壟作把農家肥均勻撒入溝內,然後合壟。 [3] 

樟子松種子催芽

種子催芽處理。遼西地區要採用混砂埋藏進行種子催芽處理,在播種前15-20天,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且背風向陽的地方,挖寬、深各50-60釐米,長度視種子多少而定的砂藏坑,在坑底鋪上席子,然後將經消毒處理的種子拌混2-3倍濕砂放入坑內,上蓋草簾,夜蓋晝揭,並於白天上下翻動混砂種子,並適量澆水。經15-20天后,絕大部分種子裂嘴,即可將種子篩出進行播種。如不能及時播種,則應停止翻動,並加覆蓋物或移於背陰涼處,降低温度抑制發芽。 [3] 

樟子松播種技術

遼西地區適宜春播,力爭早播,能促進種子發芽,保證苗齊苗壯,增強幼苗抗病能力。

樟子松育苗基地

樟子松 樟子松
如遼寧省彰武縣嘉慧 苗圃等地區,1-3年生裸根苗、2年或多年生容器袋苗,在當平均地温達到7-9℃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進行。播種前要灌透底水,待牀面稍幹松時摟起0.5-1釐米深的麻面,然後用播種機或手推播種磙播種。幅寬3-5釐米,行距8-10釐米。播後及時鎮壓,覆土厚度0.5-1釐米,過厚幼苗出土困難。樟子松每畝播種量4-5公斤。 [3] 
播種後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間設置防風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兩次撤出。為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牀面須覆1層穀草,厚度以不見牀面為宜,待苗出土後及時撤出。 [3] 

樟子松苗期管理

幼苗生長初期灌水時應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則。速生期7-8月份應每隔3-5天灌1次透水,到8月中下旬後,為促進苗林質化,使之順利越冬,一般不進行灌水。追肥應在苗木旺盛生長期進行。7月中旬將過密細弱的小苗間掉。鬆土在7-8月份進行,及時防治病蟲害 [3] 
2年生以上苗木需進行移栽,在春季4月上旬進行,栽植時深度以苗葉不埋入土中為宜,栽後踩實及時灌水。移栽苗成活後適時管理,促進生長,培育成規格苗木。 [3] 

樟子松病蟲防治

松苗立枯病
此種病害發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發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發病率最高。病害症狀隨着苗木生長時日增加而變化,一般表現出以下四種類型:爛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莖葉腐爛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一般説來,土濕低温時,絲核菌多、土壤乾燥,氣温高時,鐮刀菌多。幼苗被害後,經幾小時就發病,因而傳染很快。出苗後發病時用藥防治:30%蘇化911粉,每畝用藥量0.75公斤作藥土,撒在苗牀面上,或每畝用30%蘇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新吉爾滅1:5000倍也行。每次施藥10-30分鐘後,噴清水一次,洗掉葉上藥液,免去藥害。 [4] 
油松球果螟
在章古台地區,1年1代,每年5月,越冬幼蟲開始破網而出,多數首先進入雄花序,而後進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
藥劑防治:幼蟲轉移危害期間噴40%樂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敵百乳油1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300倍的液體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20%蔬果磷乳油500倍液。成蟲出現後,每隔7天噴1次6%可濕性六六六200倍液。此外,也可在蟲產卵期間施放赤眼蜂,每公頃放蜂15萬頭左右。 [4] 
松梢螟
在章古台地區,1年兩代,以不同齡期幼蟲在樹梢內蛀成蟲道越冬,少數幼蟲在樹幹皮下越冬。防治方法同油松球果螟。 [4] 
松縱坑切梢小蠹蟲
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樹幹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風倒木和風折木則受害更甚。防治方法除保持林地衞生外,噴六六六粉劑。 [4] 
落葉松毛蟲
危害針葉,在章古台地區1年發生1代,每年4月中旬前後開始危害。防治方法是搞好蟲情測報工作的同時,幼蟲食葉期噴松毛蟲桿菌,成蟲期設黑光燈誘殺。此外,每株成材樹綁毒繩也是防治松毛蟲的良好辦法。 [4] 
冬季防蟲
樟子松
樟子松(4張)
冬季,園林植物病蟲的越冬場所相對固定、集中,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冬季害蟲多以卵、幼蟲、繭、成蟲(介殼蟲)在土壤、枯枝落葉、雜草、樹皮、裂縫、芽腋、枝幹等處越冬;病菌多以菌絲體、孢子在病殘體中、土壤中越冬。如葉蟬將卵產在桂花、陰香、香樟樹枝條上越冬(產卵處有白色的物質),該處以上的枝條枯死;小葉榕木蝨以若蟲、卵在葉腋處越冬。要及時清除這些越冬病蟲體和清潔越冬場所。 [4] 
應清除枯枝落葉、雜草;剪除病蟲枝、重疊枝,這可直接消滅大量越冬害蟲和病原,改善植物通風透光條件,增強來年樹勢;人工摘除蟲繭、卵塊、蟲苞、刮除越冬蚧蟲;翻耕土壤抗曬以減少土壤中越冬病蟲;同時抓緊蛀幹害蟲的防治。 [4] 
應在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進行(12月)樹幹塗白,這不僅可以殺死在樹幹上越冬的病蟲,還可有效地減輕凍害。塗白材料為生石灰、硫磺(或石硫合劑)、水、鹽;塗白高度為1.1米。 [4] 
冬季還要注意防凍。凍害是由於氣温的急驟下降致使植物原生質膜上出現透性較大的非脂類空隙,細胞內物質的滲漏而引起細胞死亡。可剪去初冬抽發的嫩枝以促進枝條的木質化及營養的積累,提高抗寒能力;停止對樹木施入氮肥,可適當施些磷、鉀肥;噴施抗凍劑,以增強植物的抗凍能力,減少低温下原生質內形成凍晶體對膜系統的機械傷害;根頸培土可防止根頸和樹根凍傷,同時也能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對不抗寒的名貴樹種,還可以在樹木的上風方向架設風障。 [4] 

樟子松主要價值

樟子松 樟子松
樟子松是東北地區主要速生用材、防護綠化、水土保持優良樹種。材質較強,紋理直,可供建築、傢俱等用材。樹幹可割樹脂,提取松梨及松節油,樹皮可提取拷膠。
心材淡紅褐色,邊材淡黃褐色,材質較細,紋理直,有樹脂。可供建築、枕木、電杆、船舶、器具、傢俱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樹幹可割樹脂,提取松香及松節油,樹皮可提栲膠。可作庭園觀賞及綠化樹種。林木生長較快,材質好,適應性強,可作東北大興安嶺山區及西部砂丘地區的造林樹種。 [1] 
氣幹密度422kg/m3;木質硬度、密度適中、物性指標中等,握孔力中;紋理細直、木紋清晰,變型係數較小;乾燥、機械加工、防腐處理性能較好;油漆和膠接性能一般。防腐後易於油漆和染色。是中國防腐木材主選原材料,一般最長造材料規格為6米。
樹形及樹幹均較美觀,可作庭園觀賞和綠化樹種。由於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風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區防護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樹種。沙地造林成活後,隨着林木生長,不僅風蝕減少,枯枝落葉增多,並且具有防風阻沙改變環境的作用。
樟子松的針葉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粗蛋白質與禾草相當,粗脂肪也較高,可達5%左右,且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胡蘿蔔素的含量為198-344mg/kg。據測定,天然樟子松林每公頃產乾枝14.27t、幹葉7.92t,可加工成松針粉。若在豬、羊、牛、兔、雞的日糧中加 5%一10%松針粉,可顯著提高畜羣產量和促進發育。是不可多得的飼料資源。 [2] 

樟子松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