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樞言

鎖定
《樞言》是我國古籍《管子》裏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十二篇。 [1]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的書籍。
作品名稱
樞言
作    者
管仲
創作年代
中國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
管子

樞言作品簡介

《樞言》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説“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樞言作品賞析

樞言原文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有名則治,無名則亂,治者以其名。
樞言曰:愛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審所先所後:先民與地則得矣,先貴與驕則失矣。是故先王慎貴在所先所後。

樞言譯文

管子説:“道在天上,好比太陽;它在人體,就好比心了。”所以説,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命就是依靠氣;有名分則治,無名分則亂,統治就是依靠名分的。
樞言指出:愛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都是從道產生的,帝王運用它們,天下便得治了。帝王,就是要分清什麼事情應當放在前面,什麼事應當放在後頭。把人民和土地放在前面就對了,把高貴和驕傲放在前面就錯了。所以,先代聖王總是慎重地處理何者為先、何者為後的問題。 [1] 

樞言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敍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敍錄》,敍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管子》是戰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彙編,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
《管子》76篇﹐分為 8類﹕《經言》9篇﹐《外言》8篇﹐《內言》 7篇﹐《短語》 17篇﹐《區言》5篇﹐《雜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輕重》 16篇。書中《韓非子》﹑賈誼《新書》和《史記》所引《牧民》﹑《山高》﹑《乘馬》諸篇﹐學術界認為是管仲遺説。《立政》﹑《幼宮》﹑《樞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學術界認為是記述管仲言行的著述。《心術》上下﹑《白心》﹑《內業》等篇另成體系﹐當是管仲學派齊法家對管仲思想的發揮和發展﹐學術界也有人認為是宋鈃﹑尹文的遺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