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標準化原理

(標準化活動規律和本質的理論概括)

鎖定
標準化原理,標準化活動規律和本質的理論概括。是一種社會實踐,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但理論成果並不多,以至一些人認為標準化無理論可言。 [1] 
中文名
標準化原理
定    義
標準化活動規律和本質的理論概括
解釋
2000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觀點,至今仍被視作揭示標準化本質特徵的名言,是古典的標準化理論。標準化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但理論成果並不多,以至一些人認為標準化無理論可言。許多寶貴經驗未能上升到理論,標準化活動長期停留在經驗的基礎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識到理論建設的重要性,於1952年成立了標準化原理委員會(ISO/STACO),從世界各國聘任著名專家為成員。STACO首要職責是在標準化原理、方法和技術方面充當ISO理事會的顧問。在ISO/STACO的影響下,有關標準化理論的研討日漸活躍,出現不少論文與著作,其中較有影響的是1972年出版的T.R.B.桑德斯的《標準化的目的與原理》和松浦四郎的《工業標準化原理》。
1974年,中國機械工業系統的標準化工作者提出了“相似設計原理”和“組合化原理”,並提出“優選”、“統一”、“簡化”是標準化的基本方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統一和簡化是標準化最基本的特點。
1979年國家標準總局組織編寫高等學校標準化教材,於1982年出版了李春田主編的《標準化概論》一書,並經教育部批准作為高等財經院校教材。在該書中提出了“簡化、統一、協調和最優化”4項原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對標準化理論建設給予了關心和指導。
1992年,以張錫純為首的中國航空工業的標準化專家,以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為指導,研究並編寫了一部《標準化系統工程》。標準化實踐是標準化理論的源泉。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標準化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