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樓蘭墓羣

鎖定
樓蘭墓羣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樓蘭城郊墓葬、古墓溝墓葬、鐵板河墓葬、小河墓地、鹹水泉墓葬、營盤墓葬等多處。樓蘭墓羣位於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的羅布泊地區。 [1] 
中文名
樓蘭墓羣
地理位置
羅布泊西北荒漠中
面    積
250 km²
墓    葬
500餘座
氣    候
温帶大陸性氣候

樓蘭墓羣簡介

樓蘭墓葬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北荒漠中。主要由鐵板河墓羣、樓蘭城郊墓羣組成。分佈在南北約30公里,東西約26公里的範圍內,面積約250平方公里,墓葬達500餘座。已發掘墓葬20餘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墓葬形制一般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單墓道長方形豎穴棚架土坑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等。
其中已發現的部分漢晉時期的斜坡墓道洞室中有中心柱,個別墓室中有彩繪壁畫彩棺,很有特色。隨葬物品主要有絲、毛、棉織品,錢幣、項珠、銅鏡木器漆器銅器鐵器、草編簍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織有隸書文字的漢代織錦。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因素,隨葬品中的木漆器、毛絲織品等保存較好,部分墓葬還出土保存完好的乾屍。 [2] 

樓蘭墓羣價值

樓蘭墓葬年代久遠,文化內含豐富,上限年代距今約3800年,下限年代為漢晉時期,是新疆重要的早期古人類文化遺存。出土文物融合了濃厚的東西方文化因素,精美的絲織品、以及墓室中殘留的彩色壁畫等,極為珍貴。是研究樓蘭國古人類活動,以及絲綢之路經濟貿易、東西文化交流、經營西域史方面的重要史料。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蘭墓羣保護之爭

樓蘭墓羣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樓蘭保護是開放式好還是封閉式好,在學術界、考古界、文管部門之間一直存在爭論。
推崇封閉式保護的人認為:樓蘭是世界級文物,一旦開放,會給盜墓分子和非法盜賣文物的人以可乘之機。在目前沒有能力進行全面有效保護的情況下,將其封閉有利於保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局長盛春壽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認為:“在羅布泊地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石油勘探以前,基本上沒有盜墓現象。這並不是我們的保護工作做得好,而是自然封閉的狀態保護了樓蘭。”
贊成開放式保護的人認為:保護的目的是為了開放,一味地封閉,不利於文物的保護,讓外界瞭解樓蘭,讓一些有能力的有識之士參與進來,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護好樓蘭。
一直關注着樓蘭保護的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鐮認為,樓蘭文物被盜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要儘快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保護狀況,探索樓蘭保護的新途徑,新思路,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考慮讓民間力量參與進來。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長覃大海認為,在具備開放的條件下逐步向社會開放,這當然是樓蘭保護的最終歸宿。但就目前的保護設施現狀來看,還不可能做到開放式保護,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興起羅布泊開發熱和旅遊探險熱以來,到達樓蘭的道路幾乎四通八達,從哪個方向都可以進入,這給樓蘭保護帶來很大威脅。
2002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樓蘭遺址保護管理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鑑於目前樓蘭遺址地區的現狀,在樓蘭未具備開放條件之前,應繼續貫徹執行國家文物局關於進入樓蘭地區考察的人員進行嚴格控制的有關規定,如確有特殊原因需要進入樓蘭地區的,應嚴格履行特批手續,樓蘭仍是未經批准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

樓蘭墓羣企業能否參與保護

在2002年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期間,若羌縣曾與新疆一家旅遊公司就開發羅布泊旅遊,保護樓蘭遺址等簽訂了一份數額為5000萬元的合作合同,合作期限為五年。當時輿論稱之為“企業參與樓蘭保護的首例”,然而,由於缺少合法手續等原因,此次合作不到一年就宣告流產,有人質疑,是不是文物管理部門對此事進行了行政干預。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長覃大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我們對他們的合作意向並不知情,所以根本談不上行政干預,我們始終是歡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我們的大門始終向企業敞開,國家在這方面也是鼓勵和支持的,但有一點我們必須要堅持,就是文物保護單位的性質不能變,企業投資必須是為了保護文物,必須是真心實意、沒有太多附加條件的保護。樓蘭保護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利用,但決不僅僅是為了旅遊開發,應包括科學研究,對公民的教育等等,這才是文物保護的真正內涵。”
2002年7月召開的“樓蘭遺址保護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有關人士強烈呼籲:鑑於樓蘭古遺址的重要性、珍貴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必須把對遺址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堅決反對無限度、無規劃的惡性開發和使用。
科考隊的專家則指出:其實,企業贊助文物保護在國外非常普遍。贊助企業在税收等方面能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企業也有積極性。在我國,企業贊助文物保護的例子不多,成功的更少,可能在激勵機制方面考慮不到位。

樓蘭墓羣什麼人能進出樓蘭

科考隊進入樓蘭古墓羣后看到,雖然文物保護人員在入口處挖了一條長約二十米的溝,以期阻擋車輛的進入,但似乎並未達到目的,這裏留下了很多車輪印,或清晰或模糊。周圍高高低低的雅丹(維吾爾語,原義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乾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編者注)羣中,一些零碎的已經腐朽的木板散落在地上,隨處可見。
若羌縣文體局局長孟捍高介紹:1998年到現在,尤其是在2002年4月前無人看守的這段時期,樓蘭古墓因無人看護,已有上千座被盜。2002年年底,樓蘭貴族墓地被盜,震動全國。
科考隊成員,新疆巴州博物館副館員何德修認為,在過去相對封閉的時代,樓蘭文物的破壞主要是自然因素,由於羅布泊的逐漸荒漠化,乾燥、風沙的侵蝕,使樓蘭地區木質結構建築和生土建築文物遺址的破壞相當嚴重。但最近七八年間,人為的破壞卻成了突出的主導因素。
前不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局長盛春壽在向有關方面介紹情況時談到,1988年進行全國文物普查時,樓蘭地區的文物普查本身是不徹底的,也就是説家底並沒有摸清。只有當文物被盜之後,抓住了犯罪嫌疑人,押着他們去現場,才知道哪裏被盜了。
據瞭解,1996年探險旅遊興起後,形形色色的,打着各種旗號的人開始光顧這裏,不毛之地幾乎成了“熱鬧街市”,誰都想來征服它,而這些人往往不辦理任何手續。
新疆巴州文管所所長覃大海説,樓蘭目前仍是未開放地區,是嚴格限制進入人數的,原則上不批准團隊進入。正常情況下,獲准進入的團隊一年也就是兩三批。巴州文管所沒有審批權,審批權在國家文物局,或者由國家文物局委託自治區文物局審批。即使獲准進入的團隊,也要有當地文物部門有關人員陪同、引導和監督團隊在樓蘭的活動。
曾進入樓蘭進行被盜文物調查的新疆考古所副所長張玉忠建議,應儘早安排部署樓蘭文物的普查工作,對整個遺址區分片區同時開展一次文物普查,儘量控制人員進入樓蘭,減少人為破壞,可能是目前保護樓蘭比較現實的一種做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