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梨花

(小説《薛丁山徵西》和《薛剛反唐》等作品中的人物)

鎖定
樊梨花是小説《薛丁山徵西》和《薛剛反唐》等作品中的人物,兩遼王薛丁山之妻,薛剛薛強之母。
樊梨花是唐太宗貞觀年間人,其父樊洪為西蕃寒江關總兵,樊梨花自幼隨黎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武藝高強。她乃是薛家父子徵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繡戎刀無可匹敵。於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徵西大元帥,終至西蕃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後薛家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滿門抄斬,樊梨花被師傅黎山老母所救,後曾奉命下山相助薛剛復唐。
樊梨花智勇雙全,美貌絕倫,其自嫁薛丁山為妻,協助薛丁山登壇掛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在民間傳説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其一生故事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視劇、電影、歌舞戲劇等。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1] 
中文名
樊梨花
別    名
樊元帥
登場作品
薛丁山徵西
薛剛反唐
少西唐演義
月唐演義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平定西蕃叛亂
相助薛剛復唐
座    駕
桃花馬
兒    子
薛剛、薛強
朝    代
唐朝
父    親
樊洪
師    父
黎山老母
丈    夫
薛丁山
官    職
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
法    寶
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乾坤圈
神    通
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五遁俱全

樊梨花角色背景

故事説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後,以甘肅武威為中心的哈迷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説便都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1] 

樊梨花角色形象

樊梨花文學形象

樊梨花形象最早源出上溯至唐代,見於各地史志稗史,後歷代以傳説、話本的形式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清代,乾隆年間中都遺叟雜採歷代民間傳説、角本子編纂成講史小説《説唐三傳》,又名《異説後唐三集薛丁山徵西樊梨花全傳》,後人亦稱《徵西全傳》;如蓮居士編輯成《反唐演義全傳》等書,典藏於經文堂。
明清講史小説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歷史、英雄傳奇採自民間口頭傳説,經文人創作加工為案頭讀物,隨即又為廣大的市井説唱藝人借鑑為話本,口傳心授、世代流傳,後來也有人整理為“説書體小説”,以純散文形式出版。由民間演義、雜説到説唱,再到“説書體小説”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得到提煉,人物形象愈加豐滿。在眾多有關樊梨花故事的説書體小説中,西河大鼓名家黃佩珠所作《少西唐演義》對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創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和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説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丁山徵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 [1] 

樊梨花戲曲形象

《徵西全傳》中敍述樊梨花與薛丁山馬上訂親及薛丁山三休三請樊梨花的故事,給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間有很大影響,戲曲中一些劇目即取材於此,如《寒江關》、《馬上緣》、《三休三請樊梨花》、《姑嫂英雄》、《梨花掛帥》、《梨花巡營》等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相關劇目舞台上盛演不衰。
京劇婺劇豫劇越劇秦腔粵劇崑劇黃梅戲歌仔戲等劇種都有該劇的傳統版本。 [1] 

樊梨花傳説遺蹟

火藥山與九眼樓傳説
延慶火焰山:高1141米,峯型一般,因其九眼樓和長城結點,才算勝地。火焰山又稱火藥山,傳説唐朝女將樊梨花曾在此製造火藥,並大敗番將楊凡於撣馬峪。至今還有當年樊梨花製作火藥的碾盤。
火藥山東西線一帶,在唐朝時即是邊防地區,像“晾馬山”、“火藥山”等都是女將樊梨花留下的遺蹟與傳説。
九眼樓長城 九眼樓長城
四海鎮:軍事重鎮,據説是因有四條河彙集於此而得名。傳説樊梨花曾經在此打仗,附近村子的地名也都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座敵樓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樓,第二座就叫二樓。郭家灣原來叫裹腳灣,是因為在此薛丁山槍挑了樊梨花的裹腳布而得名。
樊梨花點將台 樊梨花點將台
樊梨花點將台:九眼樓的西邊,為樊梨花的點將台,這裏氣勢極為雄險,是駐守在這裏的士兵將領的營地。據史料記載當年著名的巾幗英雄樊梨花,曾引軍駐守於此。這段“野”長城的陌生和攀爬難度對於人們無疑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聖泉山觀音寺傳説
聖泉山是天然的佛教聖地,據觀音寺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唐代,明成化年間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除大雄寶殿、大悲殿、圓通殿等人文景觀外,寺廟周邊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有神龜石、三星洞、香爐石、靈照松等。據傳,唐代著名女將樊梨花鎮守幽州北境,一次與北國交兵,被困九龍山(即如今的聖泉山)下,敵強我弱,命懸一線。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觀世音菩薩顯靈!觀世音菩薩助我!”觀世音菩薩聞聽呼救,立即點化九龍山的九條伏地青龍,請它們施救,成就殊勝因緣。九條青龍欣然領命,立即興風布雨,在軍陣上空下起傾盆大雨。交戰雙方被大雨澆得睜不開眼抬不起臂,自顧不暇。亂軍中,樊梨花率兵突圍而去。
聖泉山觀音寺 聖泉山觀音寺
事後,樊梨花感念觀世音菩薩救命之恩,遂在九龍山雲興之處,為觀世音菩薩建寺塑像,以為永久供奉。此即為聖泉寺之來源。
鳴沙山傳説
鳴沙山,位於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乃楞格爾草原交匯的地方。
相傳,唐代著名女帥樊梨花曾多次掛帥西征,有一次西征時,因這裏水草豐美,於是有一營女兵選擇在這裏安營紮寨,結果夜間突然狂風大作,一時間飛沙走石,黃塵瀰漫,目不能視,整整颳了7天7夜,風停歇後,這裏就多出了一座沙山,而駐紮在這裏的那一營女兵也同時葬身沙山。
從此,每當夜深人靜,就會從沙山傳出雷似的聲音,當人們攀登沙山,踩動流沙時,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響,人們都説,那是女兵們沒能歸家,懷念家鄉而望空長泣,揮淚飲泣。
還有一個版本的傳説,和這個有點類似,但又截然不同。
鳴沙山 鳴沙山
也是唐代女帥樊梨花掛帥西征,當行軍至此地,突然與敵軍遭遇,於是展開一場惡戰,有一營女兵在這裏集體遇難,全軍覆沒。或許是正義的悲慘結局感動上天,又或許是這些花樣女子的英魂為不使自己無瑕的肉身再受敵酋狼吻的摧殘,當樊梨花帥部凱旋迴朝,走到這裏時,突然狂風大作,一時間黃塵瀰漫,飛沙遮日,整整颳了7天7夜,風停歇後,草原依舊翠綠,山水溪流依舊潺潺,但這營女兵犧牲的地方卻平地出現了這座沙山,歷經百年,這堆鬆散的沙子卻風吹不走,雨淋不垮。每當夜深人靜,就會從沙山傳出雷似的聲音;當人們攀登沙山,踩動流沙時,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響。那聲音猶如戰鼓擂擂,鐵蹄雜沓,兵戈相擊,嬌叱陣陣,旌旗烈烈,刀槍磕碰迴盪於耳畔不絕。
星星峽傳説
由甘肅進入新疆要經過星星峽。星星峽並非峽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東疆的必經之處。素有新疆東大門“第一咽喉重鎮”之稱。星星峽是雄踞於絲綢古道上的險關要隘,四面峯巒疊嶂,一條S形的山路蜿蜒其間,兩旁危巖峭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對於新疆人而言星星峽就是一堵院牆,過了院牆就算是出疆了。
這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唐朝初年,樊梨花帶兵徵西,她在西涼國大破番兵之後,隊伍便直驅西域邊關。這西域守關的大將,青面獠牙,生得十分險惡,原來是一頭猩猩變的。這頭猩猩説起來也是頗有來歷的。那是樊梨花在東北守邊的時候,在陣前俘獲了薛丁山,她與薛丁山成了親。
接着她活擒了表兄白虎關的守關大將楊藩,楊藩又被其義子薛應龍處死。後來楊藩轉世後,名叫蘇寶童,總與樊梨花做對。蘇寶童原是猩猩轉變,生性兇惡狠毒,他能使六把柳葉飛刀,驍勇無敵。樊梨花本是黎山老母的弟子,智勇雙全。經過幾次交戰,蘇寶童抵擋不住樊梨花,被樊梨花一槍挑於馬下,樊軍得以長驅直入西塞。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將士們提議把這個關口起名為猩猩峽。
後來為啥把反犬旁去掉呢?原來這星星峽山上,有一種上好的瑩石,每到夜晚,這些石頭就閃閃發光,遠遠看去好像天上無數的星星在閃爍。酒泉城裏有個人,帶着馱隊到高昌國做生意路過這裏。夜晚,他發現這閃光的石頭,以為是寶,便讓手下人裝了幾口袋石頭馱回酒泉城,找來玉石工匠將這些石頭做成白色的高腳酒杯,進貢到長安,引起了不少文人的雅興,寫了好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之類的詩句。
正因這夜光杯出了名,再者石得名星星石,山得名星星山,山之峽亦取名星星峽。由此“猩猩峽”便改成了如今的“星星峽”。
如今,進入新疆星星峽前的馬蓮井就有一座樊梨花廟。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東部六十多公里的老伊梨,原來也有一座樊梨花廟和碑,69年珍寶島之戰後被蘇軍搗毀了。在新疆南北很多地方都能看見漢唐的古烽火台。
星星峽 星星峽
而千百年來,作為新疆的門户,星星峽的地位也時興時衰,其功能逐漸由軍事要隘變成了進出新疆的陸路交通樞紐。
西安青華宮傳説
西安青華宮歷史久遠,始建年代不詳。近年來,台灣信眾前來陝西經過多渠道考證,證實西安青華宮為唐代護國英雄樊梨花元帥修道成仙之處。如今,青華宮已被台灣信徒公認為供奉樊梨花元帥的祖庭,在宮內塑有樊元帥神像,並且每年組團前來朝拜。
西安青華宮 西安青華宮
2012年5月20日,台灣中國太上全真道教會會長張金國率道教朝聖團一行47人專程來西安青華宮朝拜樊梨花元帥。自從樊梨花在台灣顯化,告訴台灣信眾,説她是在陝西西安曲江青華宮得道成仙之後,每年都有來自寶島台灣的眾多信士前來,朝拜陝西地區供奉樊梨花元帥的青華宮道觀。

樊梨花角色經歷

樊梨花玉女轉世

秦嵐版樊梨花 秦嵐版樊梨花
根據清代薛家將系列小説,蟠桃會上,羣仙赴會,玉帝駕前,金童打碎瓊瑤,玉女失手打碎水晶屏,玉帝大怒,欲將金童、玉女問罪。因南極老人保本,玉帝准奏,命金童玉女立刻降下凡塵歷劫,玉女含愧走出天宮,低頭撞了五鬼星,便抱歉一笑,誰知五鬼星因此也隨之下凡,糾纏玉女,五鬼星便是後來的楊藩。金童轉世為薛丁山,玉女轉世後為樊梨花。

樊梨花前世姻緣

樊梨花是西蕃寒江關總兵樊洪之女,自幼隨黎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武藝高強。黎山老母傳授其移山倒海之法,撒豆成兵之術,又贈她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乾坤圈,五遁俱全。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會之,羅章竇一虎竇仙童陳金定等將領皆不是其對手,薛丁山只得親自出戰。 [2]  薛丁山與樊梨花交鋒,樊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薛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樊梨花顯出真功夫,薛丁山被擒。樊梨花要薛丁山娶之為妻,薛丁山假意應承。 [3] 

樊梨花三休三請

孫耀琦版樊梨花 孫耀琦版樊梨花
樊梨花勸父樊洪投唐,樊洪不允,父女大打出手,樊洪失足誤觸劍鋒而死;樊龍、樊虎怒而刺向樊梨花,又被樊梨花失手殺死,樊梨花無奈,遂獻關投唐。薛仁貴即從其志,令薛丁山與樊梨花成婚,新婚之夜,薛丁山誤以為樊梨花有心殺父,遂休棄之。薛仁貴怒而責令薛丁山賠禮,薛丁山不從。 [4]  不久,薛丁山身陷烈焰陣中,樊梨花出山相救,卻被薛丁山再次休棄。 [5]  薛丁山身陷洪水陣,樊梨花再次出山相救,途中樊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薛丁山卻因且薛應龍和自己年歲相當且英俊異常,懷疑樊梨花和薛應龍有私情,而三休樊梨花。 [6]  後薛丁山兵敗,不得已再求助於樊梨花,樊梨花詐死,薛丁山悔悟,夫妻終於合好。 [7] 

樊梨花力斬楊藩

西蕃大將楊藩任白虎關的總兵,他其貌不揚,但是力大無窮,掌中一口金背大砍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其父楊虎和寒江關總兵樊洪有交情,所以沒出生前就和樊梨花指腹為婚,長大後樊梨花始終對他沒有情意,寧死不嫁。楊藩認為薛家和自己有奪妻之仇,在白虎關大戰唐軍,設計打傷了薛仁貴,打敗了薛丁山。唐軍受阻,薛仁貴也被薛丁山誤傷射死,萬般無奈之下,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樊梨花掛帥,斬殺楊藩,攻破了白虎關。 [8] 

樊梨花平定叛亂

傅淼版樊梨花 傅淼版樊梨花
攻破白虎關後,樊梨花繼續任徵西大元帥,率領大唐眾將,經過重重艱難,最終平定了西蕃叛亂,唐皇封薛丁山為兩遼王,命工部督造王府,開銷錢糧。又封薛丁山長子薛勇為漢州總兵;次子薛猛為紅羅總兵;三子薛剛為登州總兵;四子薛強為雁門總兵。大夫人竇仙童為定國夫人;二夫人陳金定為保國夫人;三夫人樊梨花功勞最大,封威寧侯,一品夫人。 [9] 

樊梨花滅門之禍

樊梨花身懷六甲,生子薛剛,闔家歡喜,卻不知原來楊藩鬼魂記恨前仇,告準天狀,被允復仇,受命在樊梨花腹中投胎,也就是薛剛,以後要借薛剛一腳來報復薛家人。 [8]  薛剛在大街上暴打右班丞相張天佐,在家關禁閉一百天。偏偏快到一百天時趕上元宵節,薛剛按捺不住寂寞,偷偷溜出去,巧遇張天佐之子張寶強搶民女,薛剛追打張寶,誤遇二太子,太子袒護張寶,不讓薛剛再追,薛剛不認識太子,結果打死太子、驚崩聖駕,闖下大禍。薛丁山一家三百餘口受連累被武則天滅門。 [10] 

樊梨花助子復唐

沈天版樊梨花 沈天版樊梨花
樊梨花在薛家被滿門抄斬時,被黎山老母從刑場救出,後曾奉命下山相助薛剛於潼關斬殺驢頭太子,事成後依舊回山修煉,最後位列仙班。 [11]  樊梨花成仙后又曾下凡點化薛剛,使其解脱劫難,返回五鬼星位(具體見薛剛結局條),《月唐後傳》又寫樊梨花收徒紅線女,讓紅線女指點解救薛強之子薛平(歷史原型為薛嵩之子韓國公薛平),從而在薛家因安祿山造反引起的滿門之劫中留下了唯一血脈(注:薛蛟滿門在安祿山之亂中殉國之事,可參見《月唐演義》第九十四回 烏鳳妖術敗唐兵 焚山谷八將歸天和第九十五回 絕龍嶺薛蛟殉國 無極圖殺退救兵)。

樊梨花事蹟補充

在清代諸劇種和評書、大鼓書中尚有根據清代演義《薛丁山徵西》中情節改編的樊梨花大破金光陣,描寫蘇寶同得師祖金壁風派下的飛鈸禪師、鐵板道人幫助,大擺金光陣,薛應龍破陣時陣亡。 [12] 靈魂後被龍女看中,喜結良緣,得為水仙,夫妻一起下凡幫助樊梨花破陣,最後樊梨花生子薛剛時產子的血光衝動蘇寶同等所持仙器而破陣。 [13]  因為此段怪力神亂過多,1950年後薛家將故事整理、改編中樊梨花大破金光陣被全盤去除。

樊梨花角色關係

父親:樊洪
兄長:樊龍、樊虎
丈夫:薛丁山
兒子:薛剛、薛強

樊梨花登場作品

樊梨花影視作品

1968年電影《樊梨花陳寶珠飾演樊梨花
1986年電視劇《薛丁山徵西陳敏兒飾演樊梨花
1997年電視劇《樊梨花王菁華飾演樊梨花
2002年電視劇《移山倒海樊梨花孫翠鳳飾演樊梨花
2004年電視劇《烽火奇遇結良緣宣萱飾演樊梨花
2012年電視劇《大唐女將樊梨花秦嵐飾演樊梨花
2012年電視劇《薛丁山傅淼飾演樊梨花
2014年電視劇《隋唐英雄4孫耀琦飾演樊梨花
2015年電視劇《隋唐英雄5》沈天飾演樊梨花

樊梨花戲劇作品

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貞觀年間平定西北邊亂為背景,描述了一幅熱血兒女平亂定邊,沙場揮戈的壯闊畫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最為膾炙人口,被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廣為傳唱流傳不衰。上世紀八十年代拍攝完成了豫劇電影藝術片《樊梨花》,2000年央視完成了東北地方戲曲藝術電視劇《三請樊梨花》,如絹人工藝精品《薛丁山與樊梨花》今又被港台的電視人拍攝成電視劇,使故事的藝術載體更加豐富。
在後世許多戲劇作品中,有薛金蓮與其嫂樊梨花矛盾的描寫,但具體細節則各不相同。
在豫劇《樊梨花徵西》中,楊藩之弟楊膽為報樊梨花殺兄之仇,修書薛丁山,逼其殺妻(樊梨花)獻頭。徐茂公請旨梨花掛帥,此時薛金蓮不服梨花掛帥,多次不服梨花將令,梨花為整頓軍紀,將其重則八十軍棍,後樊梨花利用親自為薛金蓮上藥之機,誠懇開導薛金蓮,終於使得薛金蓮認識了自己錯誤,姑嫂同心擊敗了楊膽。
而在豫劇《三上關》中,此段姑嫂失和則有不同描寫,其開始為丁山與妹金蓮為先行西征。金蓮至鎖陽關與其夫竇一虎商議欲謀害梨花,獻梨花頭與楊膽。薛金蓮一開始被塑造為負面形象,之後則與《樊梨花徵西》大同小異。
在京劇《姑嫂英雄》中,則為唐太宗和元帥薛仁貴在白虎關被圍,命柳迎春傳旨到寒江關求救,寒江關守將樊梨花是薛仁貴、柳迎春的兒媳,薛仁貴寫了一封懇切的信交柳迎春帶去。樊梨花迎接婆母上關,正待拆看公爹書信,偏巧小姑薛金蓮押解糧草來到關下,樊梨花曉得薛金蓮性情高傲,為了讓她高興,親自帶隊下關迎接。薛金蓮少年氣盛,看過父親來信,曉得情況緊急,以為嫂嫂延遲不肯發兵,不問青紅皂白,肆意辱罵樊梨花,樊梨花忍無可忍,姑嫂竟動手交鋒。經柳迎春的訓斥,薛金蓮在弄僵了的局面下,認識了國家利害和個人計較熟輕熟重,批判了自己的狹隘、拓忌,向樊梨花認錯求饒,一場糾紛,才告平息。

樊梨花角色評價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與丈夫薛丁山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家喻户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既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也是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今天我們聽到評書版的《薛家將》,再看看最初的《説唐三傳》,恍如隔世。唯有原著留下的樊梨花,成長為薛家將真正的靈魂人物。“命運,能奈我何?好氣魄!”所以説樊梨花也是《説唐後傳》、《説唐三傳》整理的初唐傳説當中,為中華文化貢獻的唯一的一個精華人物。
樊梨花顧全大局、聰慧勇敢、忠於愛情的藝術形象,經過民間的傳説、説唱、演義等不斷的再加工、再創作,愈加鮮明、豐滿,廣為流傳,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高強,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只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唐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這也導致了後來的薛剛反唐。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