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敏闕及石刻

鎖定
樊敏闕及石刻,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村,始建於東漢建安十年(205年),是東漢巴郡太守樊敏的墓中地面建築石刻遺存 [3-4] 
樊敏闕及石刻現存闕、碑、石獸三具,獸胚一具,石龜一具及右闕部分殘件 [4]  。樊敏闕及石刻展現出漢代高超的石刻技巧,其中樊敏碑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漢代石碑之一,其碑文涵義廣博,具有較高的歷史學術價值 [3] 
1961年,樊敏闕及石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1988年1月13日,樊敏闕及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樊敏闕及石刻
地理位置
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村
所處時代
東漢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3-0100-2-048

樊敏闕及石刻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十年(205年),樊敏闕始建 [3] 
北宋時期,樊敏闕倒塌 [4] 
南宋初年,程勤二縣令將樊敏碑扶植並建亭保護 [5] 
1957年,樊敏闕左闕修復 [3] 

樊敏闕及石刻建築格局

樊敏闕及石刻是東漢巴郡太守樊敏的墓中地面建築石刻遺存,現存闕、碑、石獸三具,獸胚一具,石龜一具及右闕部分殘件 [4] 

樊敏闕及石刻文物遺存

樊敏闕及石刻樊敏闕

樊敏闕
樊敏闕(3張)
樊敏闕原為扶壁式雙闕,現僅存左闕。闕體西南向,由結構基本相同的主(母)副(子)兩部分組成。自下至上為座、壁、樓(斗拱層)、檐、頂五部分。自座以上,主闕由十三層石料,副闕由七層石料仿木結構鐫刻疊砌而成。主闕高5.32米,子闕高3.31米。主闕頂作廡殿脊式,檐下有淺浮雕,轉角處刻雙手託拱的力士像。樓部西南正面保存畫像石原件一幅,為《哀牢夷九隆氏龍生十子圖》。此外,主闕樓下正中浮雕饕餮銜蛇圖像,子闕正背面樓下分刻西王母和玉免圖像 [4] 

樊敏闕及石刻樊敏碑

樊敏碑
樊敏碑(2張)
樊敏碑位於樊敏闕後,碑身為整塊紅砂石,高3米、寬1.26米、厚0.27米,嵌於一巨龜之上,連座通高3.4米,為漢碑成熟期的作品。碑形上削下豐,自穿以上正面刻雙虯交結環護之圓頂碑額,偏左浮起如圓頂碑形之中面題額,雙行篆文題額“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十二字。額下中部有圓穿。穿下刻碑文漢隸二十一行、五百五十八字。記述了樊敏祖先一族流徙入“華南西疆”,寓居青衣縣地和樊敏自東漢元初六年(119年)出生至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壽終八十四年間的生活與從政經歷的相關史事 [4] 

樊敏闕及石刻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樊敏(120年—203年),字升達(一作叔達),東漢蜀郡青衣縣(今蘆山縣)人。東漢延熹年曾任永昌長史三年 [1] 

樊敏闕及石刻文物價值

樊敏闕及石刻展現出漢代高超的石刻技巧,其中樊敏碑是中國現存較完整的漢代石碑之一,其碑文涵義廣博,具有較高的歷史學術價值 [3] 

樊敏闕及石刻文物保護

1961年,樊敏闕及石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1988年1月13日,樊敏闕及石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樊敏闕及石刻旅遊信息

樊敏闕及石刻地理位置

樊敏闕及石刻位於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蘆陽鎮黎明村。

樊敏闕及石刻交通路線

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人民政府距離樊敏闕及石刻約2.6千米,駕車約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