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崧甫

鎖定
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號哲山,浙江縉雲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工科;辛亥革命時,參加光復杭州的戰鬥,任敢死隊分隊長;後歷任國民政府軍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戰區中將總參議等職;民國36年1月退役;上海解放前夕參加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地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民革虹口區籌委會主任委員,1958年6月任民革虹口區第一屆區委主任委員,1959年3月起任虹口區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常委,還兼任上海市參事室參事等職務;1979年在上海病逝,享年85歲。 [1] 
中文名
樊崧甫
別    名
原名芝壁,仲哲,哲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79年2月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大學
主要成就
抗戰中率部參加徐州會戰
抗戰中率部參加南昌會戰
抗戰中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
出生地
浙江麗水市縉雲縣
軍    銜
陸軍中將

樊崧甫人物簡介

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號哲山,浙江省麗水縉雲五雲鎮人。
浙江省陸軍小學畢業,後相繼加入龍華會、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任浙軍敢死隊分隊長、滬軍機關槍隊隊長;“二次革命”中兩度入獄。
1914年,入武昌陸軍預校,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1925年入陸軍大學第七期;1927年10月任第二十六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
1930年1月任第六師第十七旅少將旅長,在馮、閻聯合反蔣時,曾與吉鴻昌部作戰;1931年1月,任第六師參謀長,後任第八軍中將參謀長,參加第三次“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1932年11月,任撫河方面“剿共”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1933年2月,任陸軍第七十九師師長,參加第四次“圍剿”。同年10月,任北路軍第三縱隊指揮官兼第七十九師師長,參加第五次“圍剿”;1935年任“剿匪”第二路軍第一縱隊指揮官,追堵湘鄂川黔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1936年1月,任陸軍第四十六軍軍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於1938年在徐州會戰中在狼子湖澇溝線與日軍坂垣師團作戰三晝夜,同年9月任第十二軍團軍團長;1939年2月,任湘鄂贛邊區遊擊總指揮;1940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7月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1941年1月兼任第6戰區戰備校閲主任,同年秋兼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總參議,9月兼任第6戰區幹訓團教育長;1944年秋,任國民政府軍委會第五軍風紀巡察團主任;1945年10月,任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任,晉上將銜。
1947年1月退役,客居上海,因參與反內戰活動;1949年5月14日被國民黨特務機關逮捕入獄,上海解放後獲釋,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參事室參事等職。1979年在上海去世。 [2] 

樊崧甫人物生平

樊崧甫早年經歷

樊崧甫原籍浙江縉雲,出生於1894年。從小就喜愛使槍弄棒,愛聽古代作戰的故事,對古代的英雄豪傑敬慕不已,嚮往於長大成人後做一名耀武揚威的將軍。未幾,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招生,·樊氏教然報名,一試錄取。其時交通不便,且路途遙遠,他對長途跋涉不以為苦。
進入軍校讀工兵科,學習刻苦,名列前茅。他在學習工兵科目的同時,對於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通信兵等學科也留意學習,做到融會貫通。這對他日後指揮各兵種聯合作戰極有用處,併為他後來的升遷打下基礎。
軍校畢業後,他從排長做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直至集團軍司令,軍階從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而達陸軍中將,可謂官運享通,級級上升。抗戰前夕,任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的副手,足見蔣介石對他的倚重,成為蔣的嫡系部隊,在國民黨部隊中炙手可熱。 [3] 

樊崧甫西安事變經歷

但是,這位在蔣軍中軍功顯赫的樊崧甫將軍,在與紅軍作戰中卻吃了大敗仗,跌了大跟斗。1934年8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徵,樊氏奉命率部跟蹤,妄圖尾擊,在貴州安順一帶發生遭遇戰,紅軍運用伏兵戰術使得樊軍中伏,結果損兵折將,被打得一敗塗地。後經樊挽人向蔣介石求情,總算未受嚴懲。樊經此領教了紅軍的戰略戰術,從此不敢輕舉妄動,同時,樊也目睹紅軍沿途獲得廣大老百姓簞食壺漿的支持,而對蔣軍則視若虎狼,避之唯恐不及,人心之向背,對他的刺激極深,不能不引起深思。
西安事變時,何應欽擬發動對西北軍的進攻,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特指派樊率八個師把駐紮在西安的東北軍團團圍住,其時駐陝紅軍為了消彌戰禍也將部隊移到西安附近,這就形成了如下態勢:當中為東北軍,外圍為中央軍,再外圍為紅軍。如果戰鼓打響,中央軍就有前後受敵的危險。樊對此危險局勢是瞭然於心的,且他又自思兩年前曾是紅軍手下的敗將,故而手握重兵而按兵不動。再説當時中央軍與紅軍友好相處,互不動武,兩軍的官員經常來往,甚至有時在一起玩麻將。因而何應欽的陰謀未能得逞。不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紅軍返回防地。周恩來同志等一行在事變結束後返回延安,就由樊調派軍用汽車相送。 [3] 

樊崧甫秘密反蔣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樊崧甫以其軍人天職投身於這場關係民族存亡的正義戰爭。他先率部在徐州戰場與敵戰鬥,戰績輝煌,受到國人的矚目;繼又參加南昌會戰,痛殲日寇,為保衞祖國而立了功。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對蔣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漸感不滿,思想認識逐步提高,他的牢騷和不滿言論難免傳入蔣介石的耳朵。為此,蔣對樊惱羞成怒,認為樊已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乃以調動軍職為名,削除樊的軍權,改任軍事委員會戰區軍風紀第五巡察團中將主任之職。從表面上看,巡察團賦予了很大權力,舉凡部隊的戰鬥力、軍風紀、武器彈藥、後勤供應等狀況均在巡察範圍之列,實則有職無權,經常受冷遇,遭奚落,無法執行任務。樊也明知此舉是蔣對他的變相懲罰,對他的不信任。對此,他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也就坦然處之了。抗戰結束,1946年5月巡察團宜告撤銷,樊乃乘機擺脱軍職,離開南京回滬賦閒家居。
1948年初,宋慶齡李濟深等在香港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同年夏,樊由邰爽秋介紹在滬參加民革,並與民革上海地下負責人王葆真取得聯繫,擔任委員,從事秘密反蔣工作。1949春,上海已面施解放軍大軍壓境的態勢。湯恩伯任京滬杭警備司令之職,率領殘兵敗將,妄圖負隅頑抗。湯秉承蔣介石旨意,特親往樊的住所傳達蔣的倚畀之意,邀他擔任警備副總司令之職,為黨國分憂,當面對他吹捧了一番。經過這幾年的教育和實踐,他對時局發展的前景已看得一清二楚,豈肯為蔣火中取栗,於是,以能力薄弱為辭,再三推卻不就,弄得湯悻悻而去。
湯恩伯當然不肯就此善罷甘休,經請示蔣介石後,指示上海警察局長毛森莫須有罪名將樊逮捕,投入黃浦警察局監獄。這是樊崧甫生平第一次入獄。 [3] 

樊崧甫新中國成立後

幸而上海很快解放,毛森來不及對在押人犯動手,樊崧甫終於獲虎口餘生,重見天日,恢復自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後,對留用人員和起義人員均作出安排,樊被分配在公共房屋管理處中南區辦事處工作。平日生活儉樸,每天帶者飯盒上班,奉公守法,工作積極,是一個合格的機關幹部。
1951年以後,民革在北四川路區、虹口區和提籃橋區分別建立黨派小組,樊崧甫擔任民草虹口這小組長。1956年,虹口區和北四川路區合併,樊擔任合併後的虹口區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1959年和1985年在第二、三屆委員會時被選為委員。十多年中,樊在中共領導下從事民主黨派工作,為多黨合作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積極的黃獻。
在此期間,樊崧甫還根據親身經歷,操寫了《我所知道的洪門史實》一文,長達一萬七千多字,史料翔實,內容豐富,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了寶貴資料,頗得好評。
五十年代中期,機構變遷,樊被調到市政府參事室任參事,可見黨和組織對他的重視。可好景不長,不久十年動亂開始。由於樊長期在國民黨軍中任職,自然是在劫難逃,首當其衝,橫遭迫害,再度被投入監獄,備受折磨。是時樊已年逾古稀,經多年關押,已體弱多病,後經設法向周總理求援,在總理的過問下,方得保釋回家,但已神志桃惚,生活不能自理。粉碎“四人幫”後,他已82高齡,據其夫人告知,剛出獄回家時,因受損過度,連親友都不能辨認,形同痴呆,經精心調理,已有所好轉,還能認得出人。
1979年2月25日,這位傳奇式的人物樊崧甫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追悼會由民革上海市委主委趙祖康主持,副主委賈亦斌致悼詞,悼詞稱樊熱愛祖國,為爭取台灣早日迴歸祖國作了有益的工作。他如死而有知,也可無憾了。 [3] 
參考資料
  • 1.    餘克禮等.中國國民黨全書 • 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1258
  • 2.    《麗水地區人物誌》編輯部.麗水地區人物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101-102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虹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苑 第10輯:上海,199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