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安羅陂廟會

鎖定
樂安羅陂廟會,流傳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的民俗活動,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羅陂廟會也稱“朝神廟會”,是當地一項有着數百年曆史的道教民俗活動。此活動十年舉辦一次,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地過小年)開始,歷時九天,規模盛大。遊神隊伍由數十隻神銃和彩旗開道,八乘安放菩薩的神轎隨後,數台巨大的“鞦韆”和“故事戲”在龐大樂隊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在大街小巷巡遊,而沿途的村民則早已準備好香火、鞭炮迎接,場面蔚為壯觀。 [2] 
中文名
樂安羅陂廟會
別    名
朝神廟會
申報地區
撫州市樂安縣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編號
3-Ⅹ-5
遺產類別
民俗

樂安羅陂廟會簡介

羅陂廟會也稱“朝神廟會”,是當地一項有着數百年曆史的民俗活動。此活動十年舉辦一次,規模盛大,遠近聞名。羅陂鄉位於樂安縣西南部,距縣城90餘華里,與永豐縣交界,因此,有“邊貿市場”之稱。羅陂廟會融商品交流與羣眾娛樂為一體,舉辦期間,鄰縣各路客商雲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羅陂廟會不僅是樂安一項歷史較長的民俗活動,也是一項保存較為完整的道教祭祀活動。其道士為菩薩“招兵”和“踩碗仔”等儀式,對研究當地道教文化具有較高的價值。其次,可轉動的鞦韆是一項創新,這在江南一帶還比較少見。伴奏音樂都是民間流傳的古曲經典,且村人會者甚多,對研究羅陂文化的歷史淵源,有着重要的依據。
建國前期,廟會在羅陂十分盛行,後因文革器具大部分被焚燬。所幸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羅陂廟會這項民俗活動重逢盛世,但因許多老藝人年事已高或去世,廟會面臨後繼乏人、瀕臨失傳的危機。 [1] 

樂安羅陂廟會歷史淵源

羅陂廟會活動歷史悠久,據羅陂古村兆興房草譜記載:明崇正年間,百廢待興,羅陂陳氏三十一代(惟榮)家境衰弱,四處測字問卦,承蒙道士指點迷津,“若要興旺發達、添丁進財、人丁鼎盛、莫過於奉神”。惟榮遵照道士指點,修建神台,雕塑菩薩,朝夕香煙飄渺,敬神如待賓,擇黃道吉日演神遊街。此舉驚天動地,四鄉鄰里讚歎不已。遊神後陳氏果然添丁加口,子孫後代人丁興旺。由此,羅陂村民漸漸將此習俗沿襲下來,形成延續至今的羅陂廟會民俗活動。 [1] 

樂安羅陂廟會主要內容

羅陂廟會也稱“朝神廟會”,每十年舉辦一次,規模盛大,遠近聞名。廟會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整個活動歷時九天,儀式開始,數百名彩旗和數十支神銃齊鳴開道,招兵旗、香火桶、兵俑、兵架緊隨其後,接着八乘製作精緻並安放有“社官”、“福主”、等菩薩的神轎,以及案器,鞦韆、故事戲等組成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先經羅陂鄉主要街道遊行,沿途的村民都點燭,燃炮,為家人祈禱賜福,場面十分壯觀。整個活動結束後,將菩薩放回“神廳”歸位,初一、十五供信徒敬香朝拜。
羅陂廟會活動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內容豐富,影響面廣。它的主要特徵是參與人數眾多,有近千人蔘與。同時,活動的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廟會前一週,要請道士為菩薩“招兵”和“點光”,其意是擁有兵馬的菩薩才具有保護村民的神靈。廟會正式開始時,數十支神銃和100餘面旗幟為“菩薩”開道,接着八乘雕刻精美、描紅鎏金的神轎,以及三部案(神)器、四台“故事戲”、一台“鞦韆”等,沿着主要街道和村中街巷,邊走邊表演,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鞦韆”很有特色,它猶如一個可轉動的巨大風車,四個方位分別綁紮一名體重相等的盛裝兒童,轉動起來猶如盪鞦韆一般,很一番情趣。整個活動結束後,由主事人將菩薩放回神廳歸位,各種器具放在祠堂保管,房人分工負責,每天早晚開放,供信徒敬香朝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