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伎

鎖定
樂伎(yueji)是從事歌唱、舞蹈或演奏樂器的藝人。音樂舞蹈界的研究者們,把敦煌壁畫中以演奏樂器為主的人物形象稱為敦煌樂伎。
中文名
樂伎
外文名
yueji
敦煌樂伎
音樂舞蹈界的研究者們,把敦煌壁畫中以演奏樂器為主的人物形象稱為敦煌樂伎。敦煌石窟壁畫中有極其豐富的古代樂伎形象和樂器圖像。據敦煌研究院音樂舞蹈研究室近年來的調查統計,僅莫高窟繪有樂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個,樂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樂隊490多個,共有樂器44種,4300餘件,可以稱得上世界上保留音樂資料最豐富的博物館。
永陵樂伎
永陵石刻樂伎,是迄今所見唐五代音樂舞蹈資料中最全面系統和最直觀真實的一種。永陵棺牀南、東、西3面刻有一組完整的宮廷樂隊。其中舞伎2人,樂伎22人,演奏的樂器有20種23件。在我國同類文物中,樂舞場面最大,樂器種類最多,氣勢最為恢宏,表現出晚唐五代宮廷樂隊的盛大規模及壯闊場景。
花樣紛呈的唐代舞蹈大體可以分為軟舞、健舞兩類,永陵棺牀石刻中的舞蹈為軟舞。唐代的樂隊在演奏時,往往都有舞蹈者配合表演。這兩位雕刻在棺牀南面(正面)的舞伎身着圓領上衣,華袂廣袖,相向而舞,舞姿柔婉,十分生動。她們的服飾比東、西兩側的樂伎略為華麗,皆披有云肩,這表明她們的地位高於樂隊中的其他人。
擊小拍板伎
22位樂伎所演奏的樂器可分為三大類:一、絃樂,有琵琶、豎箜篌、箏共3種;二、管樂,有觱篥、笛、篪、笙、簫、貝共6種;三、打擊樂,有拍板、正鼓、和鼓、齊鼓、毛員鼓、答臘鼓、羯鼓、鞉牢雞婁鼓、銅鈸共10種。另有吹葉(桔柚葉或蘆葉)1種。
其中,與舞伎同在棺牀南面的琵琶伎和拍板伎的服飾,較其餘諸樂女更為華麗。琵琶在唐代樂隊中常常作為引領樂隊的首席樂器,拍板則起着控制節拍的作用,因此這兩位樂伎的地位顯然高於東、西兩面的其他樂女。
吹排簫伎
20種樂器中,有漢民族的傳統樂器如箏、笛、簫等,也有少數民族的樂器如觱篥、羯鼓等,還有來自外國的樂器如豎箜篌、貝、銅鈸等。
這種來源豐富的樂器組合可上溯到隋唐時的西涼樂和唐初的燕樂,實際上是胡樂(主要是龜茲樂)和清樂(漢族的傳統音樂)的融合。唐玄宗時代的宮廷音樂,進一步推動了這種融合,因此玄宗以後的唐代宮廷音樂有可能一直沿着這條路發展。
擊羯鼓伎
由於前蜀宮廷的很多制度都模仿唐朝宮廷,而王建作為有功於唐王朝的重臣,或許還接受過宮廷賞賜的樂舞。因此,千年後,我們才有可能在永陵地宮裏看到這支氣勢恢宏的樂隊。自先秦兩漢以來,皇室貴族就以樂隊作為社會地位和貴族身份的象徵,永陵棺牀石刻大型宮廷樂隊正是這種傳統的再現。
永陵墓室這支氣勢磅礴的宮廷樂隊中,以鼓的種類為最多,共8種9件,這樣演奏起來,豈不是鼓聲震天,其餘絲竹之聲還能聽得見嗎?或許王建出生於軍人,喜歡剛健的音樂?
石牀
這支由22人組成而鼓手就差不多佔了一半的樂隊,演奏出來的樂曲可能與現代搖滾樂差不多吧。儘管可以猜測,但“此曲只應天上有”,現在是再也無緣聽 [1] 
龍門石窟
伎樂天和供養天就是通常所謂的飛天,即佛經中所説的乾闥婆和緊那羅,前者奏樂(佛經中所説的樂神),後者歌舞(佛教稱為歌手、樂人),為佛教八部護法神之一,是佛和菩薩的上界侍從,他(她)們的職司是“娛佛”。天欲作樂,或當佛講經説法時,她們凌空飛舞,有的奏樂、有的歌詠、有的舞蹈……故伎樂天和供養天可以説是佛國天宮的侍從和歌舞團。伎樂天和供養天與當時世俗的宮廷樂舞並非兩樣,是現實樂舞的折光反映。
廣元石刻
廣元墓室石刻記錄南宋藝術團。藝舞、説唱、曲藝雜談,這些在宋代極其昌盛的民間文化藝術,在2010年廣元市寶輪鎮發現的兩座南宋石室墓裏,得到了佐證。兩座墓室內,幾組吹拉説唱、歌舞伎樂、民間故事的石雕圖案造型生動,美輪美奐,讓人歎為觀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