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槓香藤

鎖定
槓香藤,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石巖楓Mallotus repandus(Willd.)Muell.Arg.var.chrysocarpus(Pamp.)S.M.Hwang的根、莖、葉。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驅蟲止癢之功效,用於風濕痹證,腰腿疼痛,口眼喎斜,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絛蟲病,濕疹,頑癬,蛇犬咬傷。
中文學名
槓香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目
大戟科
野桐屬
石巖楓
毒    性
小毒(《四川常用中草藥》)

槓香藤別名

倒掛金鈎、木賊楓藤、萬刺藤、犁頭楓、倒金鈎、幹香藤、巖桐麻、黃豆樹、青倒鈎、犁頭柴、舒力起、萬子藤、倒鈎柴、小金槓藤、青鈎藤、鬧鈎、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頭尖、大葉牛奶香、六角楓藤

槓香藤入藥部位

根、莖、葉。

槓香藤性味

苦、辛,温。

槓香藤歸經

歸心、肝、脾經。

槓香藤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驅蟲止癢。

槓香藤主治

用於風濕痹證,腰腿疼痛,口眼喎斜,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絛蟲病,濕疹,頑癬,蛇犬咬傷。

槓香藤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疼痛:石巖楓根、鹽膚木根各60g,豬蹄,酒少許燉服。
2、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石巖楓根120g,甘草12g,水煎服。
3、治痄腮腫痛:石巖楓根15g,雀不站,醉魚草,板藍根,路路通各9g,水煎服。

槓香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幹葉研末,調敷;或鮮葉搗敷。

槓香藤採集加工

根、莖,全年均可採,洗淨,切片,曬乾。夏、秋季採葉,鮮用或曬乾。

槓香藤形態特徵

石巖楓又名:糠木麻。灌木或喬木,有時藤本狀,高4-10m,長可達13-19m。枝柔弱,無毛,紅褐色,小枝密被鏽色星狀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4cm,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片膜質、卵形、長圓形或菱狀卵形,長3.5-9cm,寬2-7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截平或稍呈心形,全緣或作波狀,幼時兩面均被黃色星狀毛,老時上面無毛而有微點及腺體,下面被毛及黃色透明小腺點;基出脈3條。花單性異株;雄花序為總狀或圓錐狀,單一或分枝,腋生或頂生,長5-15cm,密被鏽色星狀毛;花梗長4mm,每一苞片內有花l-5朵;雄花萼片3-4裂,卵狀長圓形,密被鏽色絨毛,雄蕊40-75;雌花序總狀,頂生或腋生,不分枝或稀有分枝,較雄花序略短;雌花萼片3-5裂,子房球形,被鏽色短絨毛及腺點,通常2-3室,花柱3,分離,柱頭羽狀,3裂。蒴果球形,通常有3個分果爿,高約5mm,直徑8-12mm,被鏽色星狀短絨毛;種子近球形,腹面稍平,黑色,微有光澤。花期4-6月,果期7-9月。

槓香藤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河邊及灌叢中。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槓香藤藥材鑑別

葉互生;葉柄長2.5-4cm;葉片三角卵形或卵形,長9-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平或稍呈心形,全緣,兩面被毛,多少有變異。氣微,味辛。

槓香藤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活絡,舒筋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損傷。”
[1-4]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4.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1》: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