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槐花散

鎖定
槐花散,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清腸止血,疏風行氣之功效。主治風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便前出血,或便後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苔黃脈數。臨牀常用於治療痔瘡、結腸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屬風熱或濕熱邪毒,壅遏腸道,損傷脈絡者。腸癌便血亦可應用。
功    用
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主    治
風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
分    類
理血劑-止血劑
出    處
《普濟本事方》

槐花散歌訣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荊芥枳殼充,等分為末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動。 [1] 

槐花散組成

槐花、柏葉、荊芥穗、枳殼。

槐花散用量

槐花(炒)、柏葉(杵,焙)各12g,荊芥穗、枳殼(麩炒)各6g。

槐花散用法

上為細末,用清米飲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服。現代用法:為細末,每服6g,開水或米湯調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槐花散功用

清腸止血,疏風行氣。

槐花散主治

風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證。便前出血,或便後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苔黃脈數。

槐花散方義

本方所治腸風、髒毒皆因風熱或濕熱邪毒,壅遏腸道血分,損傷脈絡,血滲外溢所致。治宜清腸涼血為主,兼以疏風行氣。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腸濕熱,涼血止血,為君藥。側柏葉味苦微寒,清熱止血,可增強君藥涼血止血之力,為臣藥。荊芥穗辛散疏風,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蓋大腸氣機被風熱濕毒所遏,故用枳殼行氣寬腸,以達“氣調則血調”之目的,共為佐藥。諸藥合用,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清腸疏風,俟風熱、濕熱邪毒得清,則便血自止。

槐花散配伍特點

本方具有寓行氣於止血之中,寄疏風於清腸之內,相反相成的配伍特點。

槐花散運用

本方是治療腸風、髒毒下血的常用方。臨牀應用以便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為辨證要點。

槐花散加減化裁

若便血較多,荊芥可改用荊芥炭,並加入黃芩炭、地榆炭、棕櫚炭等,以加強止血之功;若大腸熱甚,可加入黃連、黃芩等以清腸泄熱;若髒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蒼朮、茯苓等以祛濕毒;便血日久血虛,可加入熟地、當歸等以養血和血。

槐花散禁忌

本方藥性寒涼,故只可暫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屬氣虛或陰虛者,以及脾胃素虛者均不宜使用。

槐花散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5:“治腸風髒毒,槐花散。”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2:“槐花稟天地至陰之性,疏肝瀉熱,能涼大腸;側柏葉生而向西,稟金兑之氣,苦寒芳香,能入血分,養陰燥濕,最涼血分之熱;荊芥散瘀搜風;枳殼寬腸利氣。四味所入之處,俱可相及,宜乎腸風、髒毒等病,皆可治耳。” [2] 
[3] 
參考資料
  • 1.    汪昂(清).《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 2.    張秉成(清).《成方便讀》:學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 3.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