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槐樹凹村

(山西省鹽湖區東城辦下轄村)

鎖定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辦槐樹凹村位於運城市區東部,東鄰學院路,西鄰中銀路,南接鹽池,北鄰禹都大道,是運城市中心黃金地段,也是運 城市黨政軍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有12路、8路、9路、1路公車經過。全村現有五個居民組,791户,人口2386人,外來人口約8000多人,村佔地面積720畝,黨員人數131人,勞力人數為600多人,屬於典型的“城中村”,居民已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主要以房屋租賃、交通運輸、從事第三產業為其主要經濟來源。村容整潔,鄰里和睦,風氣良好。村中心建有一個農村書屋,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廣場的體育健身器材,更加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近年來,槐樹凹“兩委”班子在區委、區政府、東城辦事處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兩個千方百計”的工作思路,依託城市創新理念,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主,重點在增加農民收入上狠下功夫,積極發揮地理優勢,取得良好成效,使農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在“兩委”一班人的帶領下,努力把槐樹凹建設成為都市商貿村、是文明村、寬裕型小康村,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五有”藍圖。
中文名
槐樹凹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城
人口數量
2386人

槐樹凹村名稱由來

槐樹凹村是由一片凹地和凹地兩旁眾多槐樹而得名的。叫“凹”而不叫“窪”,是因為當時凹的南北走向有一條溝,南到鹽池的禁牆,北到姚暹渠,從不積水之故。
為什麼這片凹地有眾多的千年古槐,這還得從古代相傳的傳説説起:
武王伐紂時,姜太公親到河東聯絡各個部族和方國為武王充實軍力。
由於姜諳熟易經,每到一地都仰觀俯察,以掌天地經脈理絡。在河東晚上觀星時,發現北斗第三星旁卧一青龍,不禁驚詫,這北斗第三星為璣,璣參梁魏主河東。低首俯察,原來是黃帝擒賊之地,於是,細理爻卦,精推乾坤,發現這地方理數不足,缺一靈性。天有日,地有龍,這天地之精氣再加靈性,也就全了這方聖地的天地人三界之願,成了真正的風水寶地。於是姜對將士門説:“如果你們戰死沙場,或有功年老故去,都把你們葬在這裏。這是聖寶之地,可以使你們的家庭永遠昌盛繁華。如果怕死、投敵、叛逃,就和蚩魔一樣處死在它的西方。”以後的歷朝各代,為了匡扶正義,都將犯法人與蚩魔罪論同,處死在城西,這個習俗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從西周後起,在河東的蒲、虞、芮、郇、瑕、翼、魏、耿、張、解、猗各諸侯封地的封侯、首領死後都或多或少地葬在這塊地方,以吸納天地之精氣,求家族之興旺,從此成了墓葬之地。從春秋戰國至漢、唐、宋、明、清都有大量的墓葬羣體,到後來也有平民百姓墳地。
有墓葬,就有看墓人,有廟,有祠堂,房屋住所,自然就有了林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還有眾多古柏存在,戰亂年代都被伐去,唯獨剩下空了心的千年古槐得以延續。再往後,由於建房、擴街,1959年吃大鍋飯時,都砍掉當了柴燒,僅剩頗有靈氣的一棵。
在1978年平田整地時,挖出一塊比普通磚大一些的長方形方磚,上用硃砂寫“xxx葬於槐樹凹南”,落款是崇禎十七年。這是迄今槐樹凹仨字見於字面的最早證據,距今三百多年。

槐樹凹村公開承諾

一、狠抓黨建工作,堅持“三會一課”,加強黨員教育,每年發展新黨員2—3人,使黨員隊伍年輕化、知識化。
二、繼續傳承德孝文化,逢年過節給60週歲以上的老人發放100元 ,每年定期體檢;給全體村民發放米、面、油等福利。
三、健全信訪工作機制,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把信訪苗頭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老上訪 户做到化解、穩控要到位,力求無一人上訪。
四、積極配合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抓好乾部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以“八項制度”管好乾部,做好財務、政務工作,認真落實“三務公開”,抓好便民服務值班和陽光農廉工作,公平、公正、誠信待人,接受羣眾監督。
五、2012年全面完成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巷道全部硬化,完善農家書屋的軟硬件設施,户外體育健身器材安裝到位,全員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2個便民連鎖商店。特別是村西主要街道兩側要高標準的綠化、硬化和亮化使槐樹凹村的新農村建設提檔升級,再上新台階。
六、加強村內環境整治,垃圾要日掃日清,完善環境衞生管理制度,徹底解決髒、亂、差、亂堆亂放,保持道路暢通。門店 房子要進行整頓,統一製作廣告牌匾,為居民創造一個優美、潔淨、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吸引更多人入住,增強房屋租住率,增加農民收入。
七、由村委會統一組織管理,成立工程車輛聯運公司,為有工程施工車輛户提供便捷服務。
八、2012年春節前更換全村巷道路燈,使居民過一個乾淨、明亮的春節。
九、2013年為居民解決電力不足問題,更換增容四台變壓器,增加1—2台變壓器。
十、三年內力爭解決居民用氣問題,使居民用上乾淨、節能的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