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槎,漢語二級字 [2]  ,讀作槎(chá或zhà),讀作槎(chá)時指木筏,同“茬” [3]  ,讀作槎(zhà)指斫、斜砍。 [4] 
中文名
拼    音
chá、zhà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U+69CE
五    筆
SUDA
倉    頡
dtqm [1] 
鄭    碼
FUBI
筆    順
1234431113121
字    級
二級字 [2] 
筆畫數
13
四    角
48912
GBK
E9B6
外文名
raft; time, occasion; to hew

現代釋義

現代釋義 播報
基本字義
槎chá
⒈ 木筏:浮槎。泛槎。星槎。乘槎。
⒉ 同“茬” 。 [4] 
基本詞義
◎ 槎 chá
〈動〉
用刀斧砍斫 [cut;chop]
山不槎櫱,澤不伐夭。——《國語·魯語上》
詞性變化
◎ 槎 chá
〈名〉
(1) 樹木的枝椏 [branch]
(2) 又如:槎牙(亦作“槎椏”。錯雜、參差不齊的樣子;又指枝叉);槎丫(槎砑。本指樹枝的分叉,也指怪石歧出的狀態)
(3) 同“茬” [stubble]。如:槎木(殘留的根茬)
(4) 同“楂”。木筏 [wood raft]。如:乘槎;浮槎(乘筏泛遊) [4] 
基本詞義
◎ 槎 zhà
〈動〉
(1) 斫、斜砍 [chop]
且夫山不槎櫱,澤不伐天。——《國語·魯語上》
(2) 又如:槎山(劈山開路);槎孽(砍伐幼林)
(3) 另見 chá [4] 

古籍釋義

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𠀤音厏。《説文》衺斫也。本作𣞚。《魯語》裏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注》刋,槎其木。
又《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𠀤音查。義同。
又桴也。同查。見查字注。 [1] 
“槎”漢字演變 “槎”漢字演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