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構造層

鎖定
構造層是一定地區在一定的構造發展階段中所形成的地質體的組合。它具有一定的構造形態,一定的沉積建造、岩漿建造、變質建造及有關礦產。相鄰構造層以區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觸。研究構造層對一個地區地殼演化和各個構造發展階段的地殼運動性質有重要意義。 [1] 
中文名
構造層
外文名
synthem,structural layer,structural level
提出時間
20世紀40年代
領    域
地質學

目錄

構造層來源

構造層(synthem,structural layer,structural level)提出是20世紀40年代前蘇聯地質學家提出。中國學者一直廣泛加以引用。

構造層概念

西方,尤其是美國地質學家則用“地層組合”一詞來表示類似的概念。在對某一個地區做區域構造分析時,構造層的正確劃分是重塑該地區構造演化經歷的一條重要途徑。構造層的原意是指地殼發展過程中,一個構造區內的一定構造發展階段所形成的特定構造層岩層組合並伴有相應的構造熱事件的產物。這一特定岩層組合因沉積建造、變形變質和岩漿活動等方面的特點明顯有別於上覆、下伏構造層,可以獨立地區分出來。兩個構造層之間通常由一個明顯的角度不整合分隔。因而在區域構造分析時,準確判定某一角度不整合存在的構造含意尤為重要。構造層可以分為不同級別,大的如地槽構造層、地台構造層,而在它們內部又可以根據沉積間斷、變形變質和岩漿侵位特徵不同而分出次一級的構造層——亞構造層。同樣,一個造山帶也可以根據綜合的地質特徵,劃分出幾個構造層,而每一個構造層內部又可分出若干個亞構造層。一個構造層在時間上代表某一地區地殼發展歷史的一個特定構造階段;在空間上它表明某一期構造運動所涉及的範圍;而其沉積建造和構造熱事件的組合特徵則反映構造區某一發展階段的大地構造性質和環境。 [2] 

構造層命名

中國地質界常用構造旋迴的稱謂來命名不同的構造層,如加里東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構造層等等。
參考資料
  • 1.    王華,甘華軍.應用層序地層學:石油工業出版社,2015
  • 2.    吳因業,顧家裕,郭彬程,彭飛飛.油氣層序地層學 優質儲層分析預測方法:石油工業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