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構造主義學派

鎖定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簡介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是由馮特的最忠誠的學生鐵欽納於內容心理學派形成近20年後在美國建立的,是內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決不等同於內容心理學派,二者無論在形成的時間、地點以及研究方法和具體內容上,都存在着差異。
鐵欽納把馮特心理學帶到美國以後,根據馮特心理學的某些原理創建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以意識或意識經驗為研究對象,心理學家的任務在於分析意識的內容,查明意識的組成元素和構造原理。構造主義一詞是鐵欽納在美國和威廉·詹姆 斯的機能主義論戰時採用的概念。
中文名
構造主義學派
時    間
1879年
提    出
馮特
創立時間
1879年
起源國家
德國

構造主義學派建立背景

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採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對人的心理進行實驗。從此,心理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新科學。馮特成為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作為馮特的學生,鐵欽納是在美國代表德國心理學傳統的英國人,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領袖。他繼承和發展了馮特構造主義心理學理論,使之在20世紀頭30年,在美國心理學中佔優勢地位。

構造主義學派理論基礎

鐵欽納的構造主義觀點在他1898年和1899年相繼發表的《構造心理學的原理》和《構造心理學和機能心理學》兩篇論文中有充分的表述。鐵欽納認為心理學要成為一門科學應該仿效生理學和形態學,對心理的構造進行實驗分析。這種分析是一切心理學研究的出發點,對心理機能的研究也不例外。鐵欽納信奉馮特的心身平行論,既反對用物理刺激解釋意識的起因,又反對用生理現象解釋心理現象的起因。他認為心理過程的發生能參照相應的神經過程作出説明,但後繼的心理學家對於這樣的解釋並不滿意。按照他的構造主義原理,鐵欽納發現的心理元素有3種:感覺、表象和感情狀態,其中不能再簡化的"心理原始粒子"是感覺。三者有質量、強度、明晰性和持續時間長短等屬性差異。一切複雜而各異的高級心理過程都是由這3種元素複合而成的。

構造主義學派代表人物

威廉·馮特 威廉·馮特
1、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年)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構造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 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
馮特的心理學所涉及的問題很廣泛,構造心理學只是他的心理學體系的一個方面。馮特本人稱他的心理學為內容心理學。至於構造心理學這個名稱,是1898年鐵欽納在與機能心理學爭議的過程中利用詹姆斯的用語提出的。
1884年,詹姆斯為《心靈》雜誌撰寫一篇文章,題為《論內省心理學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註中,提到“心理構造”一詞,原話是:“純粹的紅色或黃色的感覺元素,及其他心理構造的元素沒有存在的根據,因為它們都不是心理的事實”。並於1898年發表《構造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一文,闡述了構造心理學的基本立場和主張,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一詞以與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鐵欽納 鐵欽納
2、 鐵欽納(1867~1927) Titchener,Edward Bradford 英國心理學家。構造心理學的主要代表,著有《心理學大綱》、《實驗心理學:實驗手冊》、《思維過程的實驗心理學》等。
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雖然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在研究對象、方法和研究問題上基本相似,但在具體看法上並不盡同。馮特講統覺,認為注意是一種心理過程,除具有選擇性外,還有創造性的建造功能,鐵欽納不講統覺,用注意代替統覺這個概念,認為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馮特把心理現象分析為感覺和簡單的感情兩種元素,鐵欽鈉則把它分析為感覺、意象和簡單感情三種元素;馮特認為每種心理元素都有兩種基本屬性,即性質和強度,鐵欽納則認為心理元素的基本屬性除性質和強度外,還有持久性、清晰性、廣延性等;馮特認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動和沉靜、緊張和鬆弛,也就是馮特的情感三度説,鐵欽納認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構造主義學派地位

構造心理學是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以後出現於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它與相繼出現的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構造派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應用實驗方法系統研究心理問題的派別。在他們的示範和倡導下,當時西方心理學實驗研究得到了迅速傳播和發展。

構造主義學派理論缺陷

理論基礎為純粹經驗論。
把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只研究心理內容本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其意義和功用。所以極為狹隘。

構造主義學派評價

構造心理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心理學派,它為新興的心理學提供了一些符合實際的實驗資料。但是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把一切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歸結為經驗,並且堅持心身平行論,他們實質上不承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由於構造心理學為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過於狡窄和脱離生活實際,同時又把內省法看作心理學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歐美許多心理學家的反對。還在鐵欽納在世的最後歲月,構造心理學便已逐漸削弱,最後趨於瓦解。但是它同時也從反面推動了其他心理學派的興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