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維木

鎖定
榮維木(1952.2.11—2017.3.1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執行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長,中國口述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其父為知名近代史學家、史料學家榮孟源(1913-1985)。其主要著作有:《炮火下的覺醒——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史話》、《日本教科書問題評析》(合著)、《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合著)、《抗日戰爭熱點問題聚焦》(合著)等,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其中《誰在製造諾言——評日本右翼的軍國主義史觀》,獲中宣部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理論文章人選獎。
2017年3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審、《抗日戰爭研究》雜誌原主編榮維木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榮維木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2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
2017年3月12日
職    業
抗日戰爭史專家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誰在製造諾言——評日本右翼的軍國主義史觀》

榮維木人物生平

榮維木 榮維木
榮維木,祖籍山東寧津縣大柳鎮大柳街,1952年2月生於北京,1969年5月赴雲南河口南溪農場工作,1973年7月轉回北京,後被分配至北京市第二開關廠工作,1978年4月至1982年1月,就讀於北京師範學院政教系,獲哲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任教於北京工業大學一分校、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擔任講師、《黨史研究》雜誌編輯。1991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任《抗日戰爭研究》編輯、副編審、編審,所刊編輯部所主任、《抗日戰爭研究》執行主編,曾兼任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北京中國抗日戰爭研究會副秘書長、中華口述史學會副秘書長。
榮維木先生長期從事中共黨史、抗日戰爭史、中日關係史的教學、編輯和研究工作,他策劃並組織了“中日關係的歷史問題”、“抗日戰爭與中國現代化進程”、“抗日戰爭淪陷區研究”、“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等一系列的筆談文章,引導了中國學術界的抗日戰爭研究方向。他擔任《抗日戰爭研究》執行主編以來,設立“戰爭遺留問題”欄目,廣泛組織海外內相關專家學者的稿件,不斷推出一系列的戰爭遺留問題相關論文,推動了抗日戰爭研究的深入發展,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2] 
2017年3月12日,榮維木在京去世。 [3] 

榮維木主要論著

榮維木著作

《炮火下的覺醒——盧溝橋事變》,300千字,廣西師範大學版社,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史話》,100千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年。
《日本教科書問題評析》(副主編,合著),30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東亞三國的的近現代史》(合著)300千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
抗日戰爭熱點問題聚焦》(主編,合著)270千字,濟南出版社,2005年。
《李宗仁大傳》,470千字,團結出版社,2008年。

榮維木論文

《皖南事變研究中的幾種不同觀點》,4千,《黨史研究資料》,1985年第7期。
《關於中共一大閉幕日期的幾種意見》,4千,《黨史研究》,1986年第3期 。
《中共“逼蔣抗日”方針的形成》(與趙剛合作),9千,《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盧溝橋事變後宋哲元放棄“以攻為守”的原因》,8千,《歷史教學》,1993年第2期。
《關於日軍的編制及其譯名》,2.5千,《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1期。
《論盧溝橋事變與中日現地交涉》,12千,《民國檔案》,1998年第4期。
《“香月細目”之考察》,10千,《紀念武漢抗戰60週年國際學術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九一八事變與中國的政局》,14千,《抗日戰爭研究》,2001年第4期。
《誰是戰爭的禍首》,7千,《民國檔案》,2002年第3期。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3千,《北京黨史研究》,2005年第5期。 [2] 

榮維木社會活動

他曾聯絡杭州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以及《史學月刊》、《民國檔案》等編輯部,舉辦“中日戰爭與戰爭遺留問題學術研討會”、“抗日戰爭研究中的史料問題學術研討會”,就抗日戰爭研究中的缺失與問題進行專門探討,榮維木先生籌劃、參與中日韓三國每年一屆的“歷史認識與東亞和平”論壇,參與編寫《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等中日韓三國曆史教學輔助教材,作為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中方委員,負責《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中“中日全面戰爭”的撰寫與統稿任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