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建武

(高句麗榮留王)

鎖定
高建武,一名高成,是高句麗國王平原王(一作平崗上好王)高陽成(一作高湯) [1]  的兒子,陽王(一作平陽王)高元(一作高大元) [2]  的異母弟弟。 [3]  陽王二十九年(隋義寧元年,617年),高元去世,高建武即位 [4]  ,號榮留王。
本    名
高建武
別    名
高成
榮留王
所處時代
高句麗
民族族羣
高句麗族
出生地
高句麗
逝世日期
642年
性    別

高建武人物生平

高建武修好唐朝

榮留王二年(唐武德二年,619年)、榮留王四年(武德四年,621年),高建武兩次派遣使臣向唐朝獻貢。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淵感念隋朝末年因攻打高句麗,而死在高句麗的漢人士兵,於是寫信給高建武修好,約定高句麗人因故留在唐朝的將護送他們回國,唐朝人因故留在高句麗的也請讓他們回國。於是高建武搜尋全部留於此的亡命漢人,將他們交給有關官吏,以賓客之禮護送他們回唐朝,前後將近一萬人。 [5-6] 

高建武受唐冊封

榮留王七年(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派刑部尚書沈叔安前往高句麗,冊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還派道士帶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給他們講道家經典《老子》。高建武非常高興,帶領國民一起聽講,每日都有幾千人。唐高祖對左右説:“名實之間應該相符。以前高麗雖然稱臣於隋朝,但終於抗拒隋煬帝,哪裏稱得上是臣子呢?我的目的在於使百姓安居樂業,何必一定要他們對我們稱臣?”侍中裴矩、中書侍郎温彥博勸諫説:“遼東,周朝時是箕子的封國,漢朝時的玄菟郡,魏晉時猶在故封之內,不可以不稱臣。況且中國與夷狄,就好像太陽之與眾星,不可以降尊。”唐高祖的想法因此作罷。 [7-8] 

高建武謝罪慶賀

榮留王九年(武德九年,626年),新羅百濟上書唐高祖,説高建武封閉道路,使他們不能入朝覲見,而且多次侵擾他們。唐高祖詔令員外散騎侍郎朱子奢持節前往調解。高建武上表謝罪,請求與兩國和好。 [9-10] 
榮留王十一年(貞觀二年,628年),唐朝擊敗突厥,擒獲突厥頡利可汗,高建武派使者向唐朝慶賀,同時獻上封域圖。 [11-12] 
榮留王十二年(貞觀三年,627年)八月,新羅將軍金庾信侵犯高句麗東部邊境,攻陷娘臂城。 [13] 

高建武築城進獻

榮留王十四年(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派廣州都督府司馬長孫師前往高句麗收葬隋朝時戰死者的骸骨,毀掉高句麗所埋的大墳。高建武擔心唐朝會攻打高句麗,於是修築長城,東北起自扶余城,西南到大海,綿延一千多里。 [14-15] 
榮留王二十一年(貞觀十二年,638年)十月,高建武派兵侵犯新羅北部的七重城。新羅將軍閼川率軍迎戰,與高句麗軍在七重城城外交戰,高句麗軍兵敗。 [16] 
榮留王二十三年(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子高桓權前往唐朝進獻特產,唐太宗賞賜甚厚。 [17]  榮留王二十四年(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詔令陳大德持節前往高句麗答謝慰勞,同時暗察情況。陳大德到高句麗後,對高句麗各官守都有厚贈,因此得以瞭解高句麗國內的所有情況。見到客居於此的漢人,就一一告訴他們親戚的存亡情況,以致人人感動得流淚。所以陳大德所到之處,士女們都夾道觀看。高建武陳列大規模武裝部隊讓陳大德觀看。陳大德回來彙報情況,唐太宗很高興。陳大德説:“聽説高昌滅亡時,高麗的大對盧曾三次至館,禮貌甚周。”唐太宗説:“高麗,地只有四郡,我發兵幾萬人攻打遼東,各城一定來相救。我用水軍從東萊泛海到平壤,是十分容易的事。只是天下剛剛太平,我不想再勞動百姓。” [18] 

高建武政變遇害

當時高句麗的西部大人淵蓋蘇文(亦作泉蓋蘇文、泉蓋金),自稱自己是從水裏湧出來,藉此蠱惑百姓。淵蓋蘇文生性兇猛殘暴,其父是淵太祚高句麗的重臣,官職東部大人、大對盧。淵太祚死後,其職位該由淵蓋蘇文繼任,但是國內百姓不喜歡他,因此不能任職。淵蓋蘇文向百姓叩頭道歉,請求讓他暫代此職,如果有不稱職的地方,再被大家罷免也不懊悔。百姓同情他,便讓他繼任。淵蓋蘇文任職後,依然兇殘不講人道。榮留王二十五年(貞觀十六年,642年),各位大臣與高建武商議準備除掉他。淵蓋蘇文知道後,把各部的兵力都召集攏來,假稱要大閲兵,還在城南陳列豐盛的酒宴,請大臣們來檢閲。大臣們到後,淵蓋蘇文把他們全部殺死,死者共有一百多人。淵蓋蘇文接着焚燒倉庫,然後就馳馬進入王宮殺死高建武,並將其分屍,丟在溝裏。改立高建武弟弟高大陽之子高葬為王,史稱寶藏王,淵蓋蘇文擔任莫離支,掌管國事。 [19-20] 

高建武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2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22]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高句麗本紀八》 [23] 
參考資料
  • 1.    《三國史記·卷第十九·高句麗本紀七》:平原王[或雲平崗上好王。],諱陽成[『隋唐書』作湯。],陽原王長子。
  • 2.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高句麗本紀八》:陽王[一雲平陽。],諱元[一雲大元。],平原王長子也。
  • 3.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其王高建武,即前王高元異母弟也。
  • 4.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隋末,其王高元死,異母弟建武嗣。
  • 5.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武德二年,遣使來朝。四年,又遣使朝貢。高祖感隋末戰士多陷其地,五年,賜建武書曰:朕恭膺寶命,君臨率士,祗順三靈,綏柔萬國。普天之下,情均撫字,日月所照,鹹使乂安。王既統攝遼左,世居藩服,思稟正朔,遠循職貢。故遣使者,跋涉山川,申布誠懇,朕甚嘉焉。方今六合寧晏,四海清平,玉帛既通,道路無壅。方申輯睦,永敦聘好,各保疆蕣,豈非盛美。但隋氏季年,連兵構難,攻戰之所,各失其民。遂使骨肉乖離,室家分析,多歷年歲,怨曠不申。今二國通和,義無阻異,在此所有高麗人等,已令追括,尋即遣送;彼處有此國人者,王可放還,務盡撫育之方,共弘仁恕之道。於是建武悉蒐括華人,以禮賓送,前後至者萬數,高祖大喜。
  • 6.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武德初,再遣使入朝。高祖下書脩好,約高麗人在中國者護送,中國人在高麗者敕遣還。於是建武悉搜亡命歸有司,且萬人。
  • 7.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七年,遣前刑部尚書沈叔安往冊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仍將天尊像及道士往彼,為之講《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觀聽者數千人。高祖嘗謂侍臣曰:“名實之間,理須相副。高麗稱臣於隋,終拒煬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於萬物,不欲驕貴,但據有土宇,務共安人,何必令其稱臣,以自尊大。即為詔述朕此懷也。”侍中裴矩、中書侍郎温彥博曰:“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且中國之於夷狄,猶太陽之對列星,理無降尊,俯同藩服。"高祖乃止。
  • 8.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後三年,遣使者拜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命道士以像法往,為講《老子》。建武大悦,率國人共聽之,日數千人。帝謂左右曰:“名實須相副。高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裴矩、温彥博諫曰:“遼東本箕子國,魏晉時故封內,不可不臣。中國與夷狄,猶太陽於列星,不可以降。”乃止。
  • 9.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九年,新羅、百濟遣使訟建武,雲閉其道路,不得入朝。又相與有隙,屢相侵掠。詔員外散騎侍郎朱子奢往和解之。建武奉表謝罪,請與新羅對使會盟。
  • 10.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明年,新羅、百濟上書,言建武閉道,使不得朝,且數侵入。有詔散騎侍郎朱子奢持節諭和,建武謝罪,乃請與二國平。
  • 11.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貞觀二年,破突厥頡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賀,並上封域圖。
  • 1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太宗已禽突厥頡利,建武遣使者賀,並上封域圖。
  • 13.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高句麗本紀八》:十二年,秋八月,新羅將軍金庾信,來侵東邊,破娘臂城。
  • 14.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五年,詔遣廣州都督府司馬長孫師往收瘞隋時戰亡骸骨,毀高麗所立京觀。建武懼伐其國,乃築長城,東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餘裏。
  • 15.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帝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建武懼,乃築長城千里,東北首扶餘,西南屬之海。
  • 16.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高句麗本紀八》:二十一年,冬十月,侵新羅北邊七重城。新羅將軍閼川逆之,戰於七重城外,我兵敗。
  • 17.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十四年,遣其太子桓權來朝,並貢方物,太宗優勞甚至。
  • 18.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久之,遣太子桓權入朝獻方物,帝厚賜齎,詔使者陳大德持節答勞,且觀亹。大德入其國,厚餉官守,悉得其纖曲。見華人流客者,為道親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夾道觀。建武盛陳兵見使者。大德還奏,帝悦。大德又言:“聞高昌滅,其大對廬三至館,有加禮焉。”帝曰:“高麗地止四郡,我發卒數萬攻遼東,諸城必救,我以舟師自東萊帆海趨平壤,固易。然天下甫平,不欲勞人耳。”
  • 19.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十六年,西部大人蓋蘇文攝職有犯,諸大臣與建武議欲誅之。事泄,蘇文乃悉召部兵,雲將校閲,並盛陳酒饌於城南,諸大臣皆來臨視。蘇文勒兵盡殺之,死者百餘人。焚倉庫,因馳入王宮,殺建武,立建武弟大陽子藏為王。自立為莫離支,猶中國兵部尚書兼中書令職也,自是專國政。
  • 20.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有蓋蘇文者,或號蓋金,姓泉氏,自雲生水中以惑眾。性忍暴。父為東部大人、大對廬,死。蓋蘇文當嗣,國人惡之,不得立。頓首謝眾,請攝職,有不可,雖廢無悔。眾哀之,遂嗣位。殘兇不道,諸大臣與建武議誅之,蓋蘇文覺,悉召諸部,紿雲大閲兵,列饌具請大臣臨視,賓至盡殺之,凡百餘人。馳入宮殺建武,殘其屍投諸溝。更立建武弟之子藏為王,自為莫離支,專國,猶唐兵部尚書、中書令職雲。
  • 21.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31]
  • 2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30]
  • 23.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高句麗本紀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