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榮的東村

鎖定
《榮榮的東村》是藝術史家巫鴻的著作,以攝影家榮榮的鏡頭、日記與書信,串聯起充滿爆炸性創造力的東村藝術家羣體,張洹左小祖咒、榮榮、馬六明,他們用身體和行動寫下的分秒時刻。 [1] 
中文名
榮榮的東村:中國實驗藝術的瞬間
作    者
巫鴻
類    別
藝術史 攝影史
譯    者
毛衞東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月
頁    數
288 頁
定    價
49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08-11604-7

榮榮的東村內容簡介

東村!中國實驗藝術的神話。《為魚塘增高水位》《12平方米》《原音》誕生於此,它開啓一個時代。現場珍貴一手記錄,必讀之書。
給所有流浪的人。他們懷揣着夢想來到東村,這城市的邊緣地帶。外人眼中,他們是經濟上的苟延殘喘者。自己心中,他們雄心勃勃,將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宰者。這天上與地下的內心對峙,使他們遊走在極度自傲與極度自卑之間。他們的心,永遠流浪。
榮榮,1992年來到北京。兩眼睜得大大的,帶着一架新買的相機。
“東村”,是中國實驗藝術史上的一段神話。在這片破敗的家園,榮榮和一羣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藝術家——張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馬六明等——以行為演出和攝影的方式,給中國實驗藝術界帶來了直接衝擊。
1993—1994年,原生態環境中的東村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
1994—1998年,東村藝術家羣體被迫解散後,繼續的行為藝術項目;
1998年— ,榮榮從“東村”到以後日子裏的自攝像。
這份檔案的目的,在於探索這些照片在歷史層面、藝術層面、自傳層面上的諸種意義,它有關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之間——關於一個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包括他的美夢、幻想、激奮、焦慮,同一段集體的歷史之間——微妙的交互影響。 [1] 

榮榮的東村作者簡介

巫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美術史家。著有《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的“紀念碑性”》、《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物盡其用——老百姓的當代藝術》等。
榮榮:原名盧志榮,福建漳州人。中國當代攝影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1992年在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攝影教研室學習,1993年搬至北京郊區的東村,開始對東村的年輕前衞藝術家進行長期拍攝,1996年創辦《新攝影》雜誌,2007年創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榮榮的東村圖書目錄

自序
榮榮的東村
進入東村
妹妹
新朋友
小段
馬六明
張洹
東村的誕生
新的開始
《12 平方米》
《65 公斤》和《芬· 馬六明的午餐》
出逃
舊日重温
重返現實
從《踩臉》到《原音》
晚期行為表演
《第三類接觸》
《鐵箱》
《魚孩》
徐三
《行為6 號》和《行為7 號》
《為魚塘增高水位》
尾聲:一段歷史的終結
註釋
圖版目錄
榮榮簡歷 [1] 

榮榮的東村叢書信息

文景·巫鴻作品系列 (共11冊), 這套叢書還有 《行動中的繪畫》,《重屏》,《超越大限》,《重屏》,《物盡其用》 等。 [1] 

榮榮的東村作品評論

突然,我對妹妹説:“我想拍我們,拍我們在這裏的生活,所有‘流浪’的人。”——榮榮(實驗攝影家)
北京的東三環和東四環之間,曾經有一座名叫大山莊的破舊村子。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東村”,在非官方的歷史,也就是中國當代實驗藝術的歷史中,卻聲名遠揚。我下面要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一個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包括他的美夢、幻想、激奮、焦慮,同一段集體的歷史之間微妙的交互影響。——巫鴻(美術史家)
“東村”,和紐約的東村有一比,至少在藝術的圈子裏,這裏也是前衞藝術的發生地。90年代中期,這裏確實發生了很多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值得載入藝術史的事件,尤其是行為藝術的事件,出現了像馬六明、朱冥、張洹、祖咒、榮榮、蒼鑫等著名藝術家。——慄憲庭(藝術批評家)
在飯桌上,我們確定了名字、計劃,還有幾條綱領性的東西。大致有這麼幾條,“誰要畫畫誰就是傻逼”,“寫歌有旋律是可恥的”,諸如此類。北京東村就這麼誕生了。——左小祖咒(音樂人、當代藝術家) [1] 

榮榮的東村作品相關

“東村”位於北京的大山莊,一羣貧窮的藝術家被這裏低廉的房租和毗鄰北京市區的地理位置所吸引,聚集於此,並組成了一個前衞的藝術家羣體。這個羣體只在1993年到1994年短暫存在,卻因為其激進的行為藝術實驗而引起關注,但由於國內研究與資料甚少,人們只能透過流傳下來的照片來零星瞭解“東村”歷史。
而巫鴻的《榮榮的東村——中國實驗藝術的瞬間》可以算作國內出版的第一本關於東村歷史的著作。巫鴻選擇“東村”的一個藝術家榮榮入手,通過其照片、信件、日記來串聯起整個東村羣體的創作,還原了每個重要行為藝術背後的過程、動機與目的。像所有海外史學家一樣,巫鴻的歷史敍述生動、平實、入情,而其將由個體經歷建構起一個羣體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十分值得借鑑。
對於不瞭解當代藝術的普通讀者而言,《榮榮的東村》仍是一本好讀的著作,一個羣體歷史的揭開伴隨的是一個青年追求獨立、夢想的過程。書中榮榮的日記和信件十分動人,其中有他初來北京時經濟上的困頓、夢想無處可尋的失落、最初找到表達方式的興奮以及“東村”被外力所驅散時的恐懼與困惑。由此你可以知道,這些藝術家在激進的外殼下擁有的是年輕人相同的情緒。這本書既是一段藝術的歷史,也是一段個人成長的歷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