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如德

鎖定
榮如德,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俄語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主要翻譯作品有索爾仁尼琴《癌病房》、狄更斯《霧都孤兒》、斯蒂文森《金銀島》、王爾德《道連·葛雷的畫像》、薩克雷《名利場》、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中文名
榮如德
別    名
鄂以迪
章雲義
羅豆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4年12月
畢業院校
華東革大附設外文專修學校
職    業
翻譯家
代表作品
《卡拉馬佐夫兄弟》中譯本
主要成就
俄語、英語文學作品翻譯
性    別
祖    籍
無錫 [1] 

榮如德人物生平

榮如德簡介

1950年在上海格致中學高中肄業,考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現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專業,1953年春提前畢業留校,先後在俄譯漢及漢譯俄教研組任教。1956年底辭職離校後從事專業文學翻譯工作。1996年受聘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2003年應特邀為上海市第十屆政協委員。譯作包括俄蘇文學與英國文學兩個方面。俄蘇文學主要有《卡拉馬佐夫兄弟》、《白痴》、《白夜》、《癌病房》、《六十支蠟燭》等中長篇小説。英國文學主要有《霧都孤兒》、《花花世界》、《道連·格雷的畫像》、《金銀島》、《化身博士》等中長篇小説。

榮如德經歷

榮先生翻譯了不少俄語、英語的經典著作。1971年,某天造反派的頭頭突然要找懂外文的人翻譯東西,於是包括榮如德在內的一些人被叫到“翻譯連”工作,所謂翻譯連,一共有15個人,都是像他一樣,從大田勞動中抽出來翻譯蘇聯小説的。當時翻譯連已經翻譯出第一部作品《多雪的冬天》。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他們對當時在幹校裏重拾翻譯工作這段經歷並沒有多少美好回憶。“翻譯的條件很差。最初只能在幹校裏翻譯,找了一個最大的房間當工作室,是幹校的集體浴室,最早的幾本書是在那裏誕生的。”因為是“牛鬼蛇神”,翻譯家們被禁止看其他任何的外報外刊,只拿到需要翻譯的那本小説,連起碼的字典、工具書都沒有。而且工宣隊給的時間非常緊迫,往往一本幾十萬字的書要在10天到20天內翻譯完成。
對於這樣苛刻的條件,翻譯連只能想出對策:把15個人分成5個組,每組3個人。將一本書用剪刀拆開來,分成五部分,讓大家分頭看,然後在一起輪流講書中的故事,讓所有人瞭解整本書的故事,統一人名地名的譯法。然後分頭開始翻譯。然後由一個人匯攏大家的譯稿先通一遍,再傳到通稿人手裏,一旦完成,馬上送走。”《落角》、《人世間》、《你到底要什麼》和後面的一些書,都是在這樣“流水作業”的方式下完成的。
事實上,“翻譯連”的經歷之所以讓這些翻譯家印象惡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一直在高壓下機械化完成工作,猶如“翻譯機器”。
榮如德參與了《多雪的春天》、《愛情故事》和非洲史的翻譯。“我從來沒有感到過翻譯這些書就是時來運轉,我們是機器而已,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沒有我們選擇的自由,包括不想幹的自由。我們翻譯的書只是在我們面前揚一揚,然後又帶走,連我們都不可以有,我們對自己的地位十分清楚。恐怕沒有人會想入非非。”正因為這麼強烈的“機器感”,使翻譯家們即使離開田間地頭重新做起翻譯工作,也從來沒有重拾老本行的快樂。

榮如德人物成就

1榮如德 《癌症樓》最早譯者
榮如德 榮如德
《癌症樓》翻譯於1979年左右,最早在1980年4月以“內部發行”的方式出版。當年翻譯《癌症樓》,我個人覺得還擔着一定的政治風險,因為索爾仁尼琴是位“執不同政見者”,我害怕翻譯了他的小説之後,不知道哪一天也被牽連。 那時“文革”剛剛結束,我成了驚弓之鳥。所以當出版社領導要求我翻譯這部小説的時候,我要領導寫一張保證書,不受牽連。雖然我也知道那只是沒用的“救命稻草”,後來保證書就不了了之了。
出版社領導讓我翻譯《癌症樓》有兩個原因,《癌症樓》難譯,小説繼承了果戈裏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寫作傳統,小説非常陰暗,另一個原因是我英語和俄語都能翻。當時,手頭只有一本從歐洲輾轉過來的地下出版的俄語版《癌症樓》,無法想象印刷錯誤率有多高,只好對照英語版來看。沒想到,這本內部發行的小説會引起那麼多關注。
2、很多在“文革”中有機會讀過灰皮書、黃皮書的人,都對那段經歷留有美好的回憶,對那些打開他們人生另一扇窗口的書籍心存感激。但他們心中往往有一個疑問:在那個意識形態受嚴格鉗制的時代,為什麼有這麼多“修正主義”、“資本主義”甚至反動的書被翻譯、出版、流通?這看起來是一件很矛盾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實際上,這可以説是當時國家的一項最高決策。時至今日,我們需要通過某些當年的親歷者的回憶,才能儘可能回溯到事情的最初本源。
翻譯家榮如德也是“翻譯連”一員,參與了《多雪的春天》、《愛情故事》和非洲史的翻譯。“我從來沒有感到過翻譯這些書就是時來運轉,我們是機器而已,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沒有我們選擇的自由,包括不想幹的自由。我們翻譯的書只是在我們面前揚一揚,然後又帶走,連我們都不可以有,我們對自己的地位十分清楚。恐怕沒有人會想入非非。”
3、榮如德:我是三四年出生的,是靠稿費生活的翻譯者。老實説,到六六年以後,就沒打算再幹老本行了,當時覺得等發瘋的運動過去以後,隨便幹什麼,能幹什麼幹什麼就可以了。
我參加了《多雪的冬天》的翻譯,我記得那是白皮書裏的第一本。但實際上這種內部發行的書在反修時代就有了。在六四年的時候我翻譯了《軍人不是天生的》,那時也是內部發行的,那時也是要快,也是大家一起翻譯的。當時的紙是黃色的,不是白色的。
《多雪的冬天》是“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本。當時還沒有成立翻譯連,大家都在地裏幹活。工宣隊抽了五六個人,翻譯這本書。當時他們選擇的標準,一是不是敵我矛盾的人,二當然也要是做過一些翻譯工作的。當時不用整天下地勞動,好像又做上面交下來的事,在幹校裏的地位就有點特別。在那種集中營一樣的地方,任何微小的不同都會引起一些波瀾,人們的眼光不那麼友好,那時在囚犯一樣的生活中,人們的內心很不光明,這是一定的,只是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表達那種圍繞着你的氣氛。但我是可以感到的。
可我本人,從來沒有感到過翻譯白皮書就是時來運轉,我們是機器而已,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沒有我們選擇的自由,包括不想幹的自由。你敢説你不想幹嗎?我們翻譯完《多雪的冬天》,就解散了,大家重新回去勞動。我們翻譯的書只是在我們面前揚一揚,然後又帶走,連我們都不可以有,我們對自己的地位十分清楚。恐怕沒有人會想入非非。
後來就成立了翻譯連。那時我沒有回去翻譯小説,而是開始翻譯歷史。當時北京也有一些人翻譯歷史書,上海分配到的是非洲歷史,我翻譯的是十六到十九世紀的西蘇旦史。不過有時他們也會來找我問問,在他們翻譯《落角》和《你到底要什麼》的時候,因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翻譯了科契托夫的《葉爾紹夫兄弟》,對這個作家算是比較熟悉。當時他們一個人分到的都是沒頭沒尾的幾章,翻譯起來很不順手。
後來我翻譯了《愛情故事》。那是“文革”中上海第一本翻譯西方世界的文學作品。也是隻有很短的時間,就送走了。我只知道是上面要,為什麼要,誰要,我不知道。他們説要我們翻譯大毒草,可是毒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所以我還去問了王老師,他告訴我是尼克松向美國青年推薦的。我們當時沒有任何資料,一些大寫的詞,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譯得不好,出了許多錯誤,這是我一生裏做得最糟的事,從我的職業道德來説,心裏是很過意不去,這是我永遠要記住的教訓。不管這是不是我想要譯的書,可是我做的,就要做好。
七二年我為了非洲史的事到北京出差,回來的時候,幹校的翻譯連被搬到上海的一家出版社裏。所以我走的時候還是從幹校走的,可回來以後就可以直接回家,不用再去幹校了。這件事在幹校裏震動很大,這意味着我們這個翻譯連的人,每天可以回家,可以見到家裏人,是生活在一個私人空間裏了,這了不得。從集中營裏出來了。因為從此我就沒回幹校,所以也不知道那些人怎麼想,怎麼做的,我都不知道了。
老實説,做不做自己的本行,在當時並不重要,我也不能説翻譯白皮書就是做回了自己的本行。我有太強的機器感。而從此可以離開幹校,這是好事。

榮如德翻譯作品目錄

榮如德俄語部分

作者
作品名稱
出版社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長篇小説
白痴
《卡拉馬佐夫兄弟》
中短篇小説
《普羅哈爾欽先生》
《女房東》
白夜
《涅朵琦卡》
《小英雄》
《莊院風波》
索爾仁尼琴
《癌病房》
上海譯文出版社
田德里亞科夫
上海譯文出版社
《死結》
與龔桐(徐景南)合譯
布爾加科夫
《屠爾賓一家的日子》
(載於《外國文藝》1982/4)
上海譯文出版社
阿塔洛夫
《初戀》
作家出版社
李別進斯基、布洛克
《黨的兒子:基洛夫的故事》
奧青納雪克(捷克)
《公民布里赫》
克諾萊
《母親》(金人、榮如德譯)
作家出版社
雅柯勃遜
《生活在城堡裏 :四幕八場劇》
作家出版社
伊薩克揚等
《希望的旗幟:亞美尼亞作家短篇小説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真理與歪理》(榮如德、馮鶴齡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榮如德英語部分

斯蒂文森
《金銀島》
人民文學出版社
《化身博士》
上海譯文出版社
狄更斯
《奧立弗·退斯特》(《霧都孤兒》)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爾德
《道連·格雷的畫像》
外國文學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山東文藝出版社
中國文學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薩克雷
《花花世界》
(《名利場》)
上海譯文出版社
奧威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