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榛實象鼻蟲

鎖定
榛實象鼻蟲(Curculio dieckmann faust)是鞘翅目、象甲科的一類動物。又名吉氏象鼻蟲。國內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國外分佈於土耳其、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地。是天然榛林及人工榛樹經濟林主要害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果實造成損失。成蟲取食幼嫩的芽、果、葉及枝。
中文名
榛實象甲、榛實象
外文名
Hazelnut weevil
生長地方
亞熱代
類    型
害蟲
昆蟲綱
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拉丁學名
Curculio dieckamanni Faust

榛實象鼻蟲形態特徵

【成蟲】橢圓形,長6-8mm,寬3.0-3.6mm。黑色,被灰黃色鱗毛。頭部半球形,基側有大而圓形的黑色複眼。喙管細長,向下彎曲,觸角膝狀,柄節細長,索節由7節組成。雄蟲觸角着生於喙管的1/2處,雌蟲觸角着生於喙管的1/3處(距頭)。雄蟲喙管較短,約為前胸背板的2.5倍,雌蟲喙管較長,約為前胸背板的3倍。鞘翅近三角形、具刻點溝10條,列間寬於點溝,灰色毛鱗中雜以黃色毛鱗,形成不整齊的波狀斑紋。腹面被白色鱗毛。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0-11mm,寬4-5mm,頭部黃褐色,上顎黑褐色。頭側下方具黑色單眼。通體乳白色,疏黃色細毛。前胸背板寬廣,淡黃褐色。
【卵】橢圓形,長0.8-1.2mm,寬0.5-0.7mm,乳白色,表面光滑。

榛實象鼻蟲分佈與為害部位

【分佈】榛實象鼻蟲(Curculio dieckmann faust)屬鞘翅目、象甲科,主要分佈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內蒙古等地。
【危害部位】榛實象鼻蟲的幼蟲專門為害榛子的果實,成蟲補充營養時取食榛葉、果苞和嫩芽,嚴重影響榛子的產量。接近野生榛子的山地榛園為害重,否則為害輕 [1] 

榛實象鼻蟲生活習性

在東北地區多數為2年1代,歷經3個年度。少數3年1代。常以老熟幼蟲及成蟲在土中越冬 [2]  。2年1代經歷3個年度:以老熟幼蟲及成蟲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蟲於翌年5月上旬出土,開始在枯枝落葉層下活動,5月中旬成蟲上樹活動並開始取食嫩葉,5月下旬成蟲進入盛期。6月中下旬為榛子幼果發育期,成蟲開始交尾,6月下旬開始產卵於幼果內,7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期10~14天,於7月上旬在榛果內孵化成幼蟲。7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幼蟲在果內取食近1個月,則發育成老熟幼蟲。8月上旬,當榛果實日趨成熟時,老熟幼蟲隨果附到地面,脱果後鑽入土中20~30釐米處做土室準備越冬,8月中下旬為入土盛期。第三年,7月上旬開始化蛹,7月下旬進入化蛹盛期,蛹期15天左右。7月中旬出現越冬代成蟲,8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出土,即轉入越冬狀態 [3] 

榛實象鼻蟲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榛樹象鼻蟲發生面廣,生活史長而複雜,世代重疊交替發生,單純用化學藥劑防治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須採取綜合防治。
在成蟲產卵籤的補充營養期及產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6月用60%的D-M合劑,以高濃度300倍液毒殺成蟲,對榛園進行全面處理,共噴2~3次,間隔時間15天,每公頃施藥量1.5kg,或者用50% 腈松乳劑和50%氯丹乳劑,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合,再用其400倍液噴灑毒殺成蟲;於幼蟲脱果前及蟲果脱落期,即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地面上撒40%D-M粉劑毒殺脱果幼蟲,每公頃用藥量22.5-30kg;採收榛果時,則集中消滅脱果幼蟲,即在幼蟲尚未脱果前採摘蟲果,然後將其集中堆放在乾淨的水泥地或木板上,待幼蟲脱果時集中消滅;對於蟲果特別嚴重、產量低且無食用價值的榛果,可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提前採收,集中消滅。
參考資料
  • 1.    梁維堅主編,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 榛,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6,第123頁
  • 2.    蔡邦華,蕭剛柔等.《中國森林昆蟲》,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381-383.
  • 3.    聶洪超編著,大果榛子栽培技術,金盾出版社,2013.06,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