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榕江古榕羣

鎖定
榕江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全縣幅員面積3315.8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總人口32萬,以侗、苗、水、瑤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84.4%,其中侗族人口11.5萬,苗族人口9.6萬。
中文名
榕江古榕羣
面    積
3315.8 km²
人口數量
0.0032 億
鄉    鎮
轄20個
少數民族
侗、苗、水、瑤為主
森林覆蓋率
達68.8%

榕江古榕羣榕江概況

榕江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8.8%,居全省之冠,其中原始森林佔三分之一,尤其是都柳江上游的月亮山、孔明山最多,茫茫原始森林延綿數百里,林中珍惜動植物、名貴藥材種類繁多。

榕江古榕羣歷史沿革

縣城古州,為江南八百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原汁原味,文物古蹟保存完好,旅遊資源豐富多彩,享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縣城內建有清鎮台衙門、世界唯一的苗王廟等古建築和古寺廟,由於有得天獨厚的水上交通,省內外商賈雲集,古州商貿繁華,昔有“小南京”之美譽,清雍正以來建有廣東、廣西、兩湖、廣慶、福建、江西、四川、貴州等八大會館,經歲月的薰陶,尤顯古香古色。

榕江古榕羣民族文化

民族風情 民族風情
榕江被譽為“中國侗苗文化祖源地”,縣內侗族有7個支系,主要以車江三寶千户侗寨、寨蒿晚寨(四十八侗寨)、樂裏七十二侗寨、栽麻宰蕩、大利侗寨為代表,尤其是三寶千户侗寨的世界罕見古榕羣、萬畝大壩、世界最高侗族鼓樓和古老的村莊,三寶琵琶歌、晚寨琵琶歌、宰蕩侗族大歌、多耶、行歌坐夜和“珠郎娘美”等民族風情和民間傳説故事,及其神秘古樸、帶有母系氏族社會遺風的“薩瑪節”等祭祖文化,使其成為侗族地區文化中心,為中國侗族標準音基地。苗族文化方面,榕江是苗族遷徙進入貴州的第一站,是苗族文化的發祥地,共有苗族15支,主要有古州吳家寨、興華擺貝、計劃加兩、平江滾仲、朗洞卡寨、兩汪空申、平陽小丹江等苗族村寨,其奇特的歌舞、服飾、蘆笙和神秘古樸的苗族牯藏節、茅人節等民族風情,充分展現了原始古樸的苗族祖源文化。特別是古州西山苗王廟作為苗族唯一的祭祖廟宇,在苗族地區廣大苗民同胞的心目中,都是神聖崇拜的。此外,榕江八蒙水族的“瓜節”、“鬥牛舞”、塔石瑤族的“盤王節”、“舂杆舞”等風情文化也各具特色。

榕江古榕羣景點簡介

榕江古榕羣 榕江古榕羣
古榕樹羣地處車江沿河堤岸上,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古榕最密集的地段為車江鄉蔭塘寨到章魯寨約一公里的河岸,有五十株左右,組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古榕羣。古榕屬桑科榕屬,別名細葉榕樹,為極具觀賞價值的常綠喬木。樹高二十餘米,胸圍三米以上,根系相連,枝葉相吻,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綠傘,遮天蔽日,傲然撐展在河堤上,是迴歸自然的好去處。  古榕樹下用鵝卵石鋪了一條"花街",長六百多米,路面鑲嵌十二生肖圖案。花街上有一座塑像《珠郎與娘美》,後生珠郎正彈奏琵琶,侗女娘美依偎身旁,兩人彷彿正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之中。這組塑像描繪了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美麗善良的娘美為愛情殉身,被稱為侗鄉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故事50年代曾被拍成電影《秦河美》,轟動海內外。  河堤上游,有一奇觀為"古榕包碑",位於車江河古渡口旁,一株古榕竟將一座石碑用根鬚包裹起來。這座碑為1919年所立的公德碑,紀念捐資修建渡口的人,後來被旁邊的榕樹"據為己有",構成奇特的"樹包碑"景觀,令人驚歎榕樹旺盛的生命力。

榕江古榕羣特色景觀

花街
古榕樹下用鵝卵石鋪了一條"花街",長六百多米,路面鑲嵌十二生肖圖案。
塑像
花街上有一座塑像《珠郎與娘美》,後生珠郎正彈奏琵琶,侗女娘美依偎身旁,兩人彷彿正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之中。這組塑像描繪了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美麗善良的娘美為愛情殉身,被稱為侗鄉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故事50年代曾被拍成電影《秦河美》,轟動海內外。
古榕包碑
河堤上游,有一奇觀為“古榕包碑”,位於車江河古渡口旁,一株古榕竟將一座石碑用根鬚包裹起來。這座碑為1919年所立的公德碑,紀念捐資修建渡口的人,後來被旁邊的榕樹“據為己有”,構成奇特的“樹包碑”景觀,令人驚歎榕樹旺盛的生命力。

榕江古榕羣自助指南

1、交通指南:可在凱裏市或貴陽市乘長途車到榕江,半小時一班;
2、最佳旅遊時間:8月、9月; [1] 
參考資料